点击金融行业网,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
今日微信号力荐 理财头条licaitt (长按红色字复制)
来源:米筐投资(mikuangtouzi) 三万
老李和老张是我多年好友,俩人也在一个国企上班,收入都很不错,在过去的几年,却因为房子,他俩的生活品质截然不同。
老李只要有资格有钱就买房,有时候加杠杆也要买。老张不同,他一直觉得房子有很大的泡沫,到现在也只有一套自住的。过去我也劝他买,他总有各种理由推辞。上周老张终于决定买第二套,也就是刚需改善房,俗称“刚改”。拉上我跟老李开始满城跑楼盘。
结果晚上街边喝酒撸串的一段谈话,却让笔者对刚需买房这件事有了更深的思考。
1、究竟谁是刚需?谁是炒房?
老李:“老张你买房太墨迹,价格差不多就行了。你也不是很缺钱,看好就下手呗。”
老张:“万科那个楼盘容积率偏高,离地铁站还有1公里,走路也不近,我觉得不值这个价,要是便宜2000我觉得可以考虑,不急,再看看。”
我听完懵了,如果不是知道他俩的现在状况,我完全想不出,究竟谁才是那个刚需,谁才是炒房。
“老张你为啥会有这种想法?你在买卖过程中希望买到低价,甚至底价?你是希望高位卖出么?准备炒房么?”
“不是啊,就是想省点钱,房价这么高,买的低点,也安全些嘛。”
原本我以为这只是老张一个人的想法,结果巧的是,我发现,大部分刚需族买房都有这种想法。下图是那天凌晨小密圈一位粉丝私信笔者的聊天记录。
我能理解钱少的困惑。但是,考虑价格波动,试图低位买进,这到底是刚需还是炒房族该有的思维?想法特别简单,价格大差不差,闭眼买买买,这究竟是刚需思维还是炒房思维?
老李和老张的思维怎么完全倒置了呢?难道不该是老李觉得房子要低价进,高价出。老张应该闭眼也得买么?
我怎么觉得老张是在炒房,老李是刚需呢。
老张:“国家以前调控,我每次都信,调控会有结果,会跌,结果搞到现在这情况,我被政策骗了。”
老李这下彻底急了:“老张谁给你说的调控就是降价?调控关你啥事?脑子进水了么?”
老张:“房子是民生工程,这么无理上涨对得起人民么?调控打压房价,不是针对我的么?”
老李:“狗屁民生工程,都改革开放自由竞争几十年了,你怎么还会有包分配大锅饭的想法。我真是白跟你认识这么久。调控是在保护你!”
别说,回来我还专门查了下,就算2016年房价飞涨,国家高层对房地产的公开表态是:
原来国家一直说的是“平稳发展”和“抑制过快上涨”,没说让“下跌”啊。老张说的国家要调控等于下跌,是谁的意思?究竟这是国家的意图,还是一直以来,老张的一厢情愿?
老张:“现在要加息,信贷又收缩,房地产好不了。”
“这些又关你什么事?这是国家打击炒房族,你是炒房族么?”
难道老张一直以来把自己跟那些动辄几千万上亿、疯狂加杠杆、买楼是直接找项目总的炒房团归为一类?
越想越可怕,老李用着一个刚需的思维,吃透了原本属于刚需老张的政策红利。调控本身对老张是好事,结果他却认为针对自己。
说实话,不仅仅是老张,可能我们大部分人,根本都配不上“炒房”这个词。
我发现老张其实一直有着交易的思维,他不希望站岗,他觉得楼市有泡沫是导致他迟迟不肯买房的最本质因素。我们也不能因为现在房价涨了就说他这种思维是错的。但问题的核心是,我觉得他没有考虑到自己所处的位置。
“老张,如果房价跌了,你会买么?”
“肯定会啊!”
老李却对此非常不屑:“老张你别给这拍板,要是买,前两年你早就买了。你的心理价格,一直是被动上涨的。过去你觉得是8千可以,前两年是1万,今年你觉得1万5忍忍也可以接受。要是房价真跌了你又觉得1万2才能接受了。”
事实上,这点我是认同老李的。在过往的金融交易中,老张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说是典型的小散户心态。也可能是对大局的判断不够,也可能是对高位的恐惧。所以在操作中总是受到伤害。
套用交易的方式,我做了老张近几年的心理变化图:
房价真的跌了,刚需会卖么?卖了他还叫刚需么?
什么是刚需?我们先不说房子。假设法定到了28岁,你需要吃一颗神药,这个药能为你接下来半辈子续命,或者决定你的生活层次。你会花多大代价去买这颗药?穷人家的小孩为了上学,尽管学费高昂,家长还是倾尽全家之力去支持,他们不知道高价么?为何还要咬牙坚持呢?
刚需,就是不论这个门槛有多高,你都要进去,因为你解决的是0到1的问题。这个门槛,不论放在任何领域和层次去看,都需要牺牲极高代价的。
直到今天,我一直在思考老张和老李这事,我并不推崇老李炒房式买买买。但是对待老张,究竟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看待刚需买房?
经历过楼市泡沫破灭的香港,目前置业理念是“三宅一生”,意思是人一生需要三套房:自住,改善/给子女,投资。也就是一生三套房是要有的。
笔者也很认同这个理念。从政策上看,3套也确实是安全的,属于国家政策擦边附近。即使生活在农村老家,宅基地上盖的房,一生也差不多是这个数量。那么我们严苛一下,就把3套以内都定义为刚需(刚住、刚改、刚投)。
明确了刚需的范畴,对于刚需买房,这里我想讲一个自己的事。笔者的叔叔是我们村早年的大学生,清华大学毕业,现在上海定居。在笔者刚上大学时,恰好是房地产刚爆发的时节。他在过年吃饭时,给我父母包括我们晚辈,好好“上了一课”:
“房子不是房子,而是门票”。
“社会要发展,城市要发展,就需要人参与进来建设,人建设好了,城市最终是要反哺这个城市的人,像医疗教育,公共设施这些,尽管价格比较贵,但是一定比农村的要好很多。那怎么区分这些人呢?那就是户口,所以到哪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简直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待遇。现在户口又跟房子挂钩,所以房子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住的房子,而是一张享受城市发展成果的门票。”
这段话构成了笔者对房产认知的基石。每一批年轻外来务工者,就像一批新鲜的甘蔗,他们激情、有活力、充满干劲。而这个城市,将甘蔗压榨,靠喝着甜美的甘蔗汁青春永驻,繁荣发展,欣欣向荣。
当你把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城市,如果你没有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当你离开时,你就是毫无用处的甘蔗渣。城市就像黑客帝国里的母体,人类作为电池不断为它提供能量。
你最终是成为母体的一部分,也开始喝上甘蔗汁?还是打算离开时,成为一堆被吸尽营养的渣滓呢?这或许是我们每一个离开故土,出门打拼的人首先要想明白的事,而且是越早越好。
想明白了这些,刚需族或许在买房时,就会少很多纠结和犹豫。
然后,少一些自作多情,不要想那么多,炒房,你真的还配不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61551834;微信:hjwh123】
我们其它小伙伴
爱财之家 ID:aicaihome
| 长按并识别关注
|
爱财之家:坚持原创,共同分享!一群对财富充满渴望的聪明人,一起理财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