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查启动之初,现场核查中发现的数据不真实等问题令人触目惊心。作为药品研发的源头和关键环节,临床试验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药品的质量安全,这样的前提下,药品质量如何保证?
必须下大力开展核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药品安全扫除隐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下定了决心。作为公众用药安全的守护者,监管部门深切地认识到,临床数据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药物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就不可能保证上市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就不可能提高中国制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不可能履行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就不可能树立起中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国际药品监管领域的权威地位。
于是,两年的时间里,一场场高难度、高强度的现场核查陆续展开。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总局共发布
7期
公告,决定对
2033个
已申报生产或进口的待审药品注册申请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其中,申请人主动撤回的注册申请
1316个
,占
64.7%
;申请减免临床试验等不需要核查的注册申请
258个
,占
12.7%
。
在已核查的
313个
药品注册申请中,有
38个
注册申请的临床试验数据涉嫌数据造假,其中新药注册申请
16个
、仿制药注册申请
17个
、进口药注册申请
5个
。总局已发布公告,对其中
30个
注册申请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并对其中涉嫌数据造假的
11个
临床试验机构及合同研究组织(CRO)予以立案调查。
今天,回顾两年来的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赵秀丽告诉记者:“核查工作开展两年来,业内由不理解到慢慢接受再到主动规范,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是申办者、研究者各方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现在申办者和研究者已从过去的简单盲目申报转变为注重强调药物的临床价值,致力于研发有创新价值的新药,这将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虽然药物临床试验核查对医药行业有短暂的阵痛,但这也是规范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罗氏公司亚太区注册负责人吕玉真认为,通过开展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有效净化了医药研发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企业研发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国内新药和仿制药走出国门,让更多更好的新药惠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