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网健康
为公众提供最新、最专业、最可靠的健康信息资讯,打造最具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医疗健康信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睡前喝水,是不是对肾不好? ·  23 小时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脸,真的会在冬天加速变老! ·  2 天前  
丁香医生  ·  冲厕所,到底要不要盖马桶盖? ·  3 天前  
丁香医生  ·  嘴唇干燥、脱皮快别撕了!真心劝你这么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网健康

18岁前,有4个重点培养期!儿科专家的育儿绝招看这里!

人民网健康  · 公众号  · 养生  · 2019-08-23 18:30

正文

人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幸福

关注

“为什么孩子从爱哭爱笑变得安静?什么时候开始爱美了?怎么学会骗人了?”……作为父母,不难发觉孩子在成长中的诸多细微变化,伴随而来的育儿困惑越来越多。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科学地塑造性格、提升智力、养成习惯至关重要。


18岁前,四个重点培养期


0~3岁:大脑发育黄金期


这个阶段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期。0~1岁时,孩子脑发育较快,脑重可达100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到1岁半时,心理活动也有了相应发展,如简单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发展,从只会哭发展为会简单地交流。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表示,孩子前6个月,时不时地会无缘由的哭闹,这时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及时的抱抱、抚摸他,建立孩子的安全感。6个月后,家长要尽量以商量的语气让孩子学会多等待一会儿,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另外,多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玩色彩或变化多样的玩具和游戏,刺激其感官及认知发育。


2岁孩子有自己的“小主意”了,对不想做的事反抗,也会变得容易发脾气,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家长这时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陷入坏情绪时,转移其注意力,让孩子吃饭、睡觉、玩玩具等。但要注意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能太迁就孩子。


3岁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多认识,能够与别人互动、体会到别人的情感。他们可能有了喜欢在一起玩的小伙伴,或者根据家长脸色的变化,认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了什么。同时,肢体动作的控制也已经相当成熟,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这时可以对他讲道理、立规矩,也可以培养他动手的能力,如自己吃饭、穿衣服、给他布置任务等。


3~6岁:性格发展关键期


3~6岁的孩子会毫不隐藏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大哭大笑、手舞足蹈、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会向亲近的人诉说。


4岁孩子喜欢刺激、冒险、探索新鲜事物。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汤永隆建议家长,这时可带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接触新朋友,依据孩子兴趣和年龄特点准备书籍,比如睡前讲一些有情节的故事给孩子听。也可根据孩子出现的某种能力发展倾向,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兴趣班。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开始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当孩子说脏话、随便扔东西或打人时,要制止并表示这样是不对的。


5岁孩子更为活泼,大致能确立日常生活习惯,比如傍晚5点看电视,6点要吃饭,睡前主动洗漱、穿脱衣服、单独上床睡觉等。他们情感变得更为丰富,会主动关心人,会遵守以往定下来的规则、限制,有更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情绪也变得平稳,可以判断哪些事情该不该做。在处理问题上,有了自己的想法,会经常问“为什么?”这时,家长不妨让孩子自己多做一些行为上的尝试。


6岁孩子思维和想象力发展很快,能重述故事内容,记住生字,意识到男女有别。情绪有时捉摸不定,会和家长顶嘴,希望事事都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以自我为中心。这时,要注意孩子的个性教育,其形成的性格倾向,对今后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


6~12岁:学习习惯养成期


6~12岁的6年中,孩子从懵懂的小孩逐渐蜕变成能独立思考的青少年,实现智力认知能力的大跨越。


五六岁的孩子总的来说比较听话,家长说什么可以玩,他们就去玩,什么可以做,他们才去做。面对七八岁的孩子,很多家长会有一个感受,就是原来很懂礼貌的孩子,突然出现了数不胜数的毛病。例如,爱胡搅蛮缠、知错不改、只爱听表扬、爱狡辩、找借口等。很多个人行为习惯也会改变,如爱睡懒觉、不叠被子、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对于孩子的叛逆行为,很多家长会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对孩子轻则训斥、重则打骂,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让孩子的叛逆心理变得更加强烈。所以,家长一定要认清孩子叛逆行为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正确引导。此外,上学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们虽对小学生活感到新鲜,但适应性差。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听讲,但不持久。此阶段是建立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家长要尽量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通过鼓励等方法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9~12岁的孩子处于从小学向高年级的过渡期。随着学习内容增多加深,家长需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发现并解决问题,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12~18岁:身心发育成熟期


12岁后,孩子在身心发展方面有了大跨越,身高和体形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性特征出现,性意识萌发。


12~15岁的孩子看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热爱与人交往的同时,动手能力逐步增强。由于自我意识发展,会开始出现对自我过度关注以及排斥他人意见,对父母不信任等问题;同时,做事缺乏理性,容易出现言语羞辱,跟风欺负他人等行为;15~18岁的孩子自控力往往不够,易受到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文化影响,盲目模仿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由于学业压力大,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浮躁、无助等负面情绪。


面对孩子种种变化,家长如果采取强硬态度和做法,只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张。所以,与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处时,要尊重孩子独处的情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宽容和个人空间,如进孩子房间前敲门,经允许后进入。尽量以聊天、提建议的沟通方式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中,培养共同话题;家长要言传身教,采用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冲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了解负面网络文化的危害,与孩子协商上网规则并相互监督,增强孩子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面对学习上的压力,家长要适当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对未来做出规划,要让他们知道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切勿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分外爱美,对身材要求高,心理上也开始了性探索,容易对爱与性混淆不清。两位专家建议,家长应及时引导孩子正确面对,不要过于节食来控制体重,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同时,有必要让孩子储备青春期性知识,不回避跟孩子谈性,做到“不围堵、多疏通”。


育儿,三分教七分等


美国哈佛大学曾提出过一个“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分为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运动、音乐、人际、自我认知、自然探索等多方面,且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各有所长。比如,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以逻辑思维为主,可能对数语外等纯知识内容并不擅长。著名作家郑渊洁在儿时写作能力并不突出,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日后成为一个优秀作家……家长如果只关注到孩子的成绩,并不重视他们其他方面的培养,结果只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自信。


从孩子个体发育来看,有些孩子暂时性的成绩差,可能与生理结构也有关。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又称“学术脑”,处理逻辑、数字及分析等理性信息)和右脑(又称“艺术脑”,负责想象力、阅读和图像等感性信息),右脑一般在6岁前高度发育,15岁后基本定型;左脑6岁时初步发育,15岁逐步完善。而有些家长却不懂这个规律,在孩子右脑高度兴奋时,非要其补习奥数,“拔苗助长”式的刺激左脑发育,这不仅让孩子无法快乐学习,还浪费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天赋,最后什么都学不好。把成绩作为标准,忽略心理、情绪上的问题,还会让孩子在进入大学或踏入社会时逐渐暴露出心理问题。


“三分教,七分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教导孩子要有等待意识。不要因为孩子没考好,马上就有情绪变化,这会让孩子没自信,以后遇到问题时就认为自己不行。事实上,寓教于乐并非难以做到,关键是家长要摆正观念。


1.找准孩子兴趣点,与学习做结合。兴趣是驱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孩子的兴趣在文学上,那就多培养阅读和写作,对自然科学着迷,那就多开发空间想象力。


2.学会等待。孩子成绩不好,要主动和他们一起发现学习上的漏洞,探讨薄弱环节;面对阶段性的成绩下滑,不要唠叨,试着给孩子留出追赶和进步的空间。或听听孩子的想法,与他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法,而不是唯成绩论乱贴标签。


五个原因,孩子总哭闹


1.空气压力。


宝宝坐飞机时也会产生鼻塞感和耳部不适,这是因为空气压力导致耳咽管膨胀。此时,让宝宝吮吸奶嘴,能促进唾液分泌,减轻空气压力影响。


2.鼻塞。


由于宝宝不会擤鼻涕,很容易因为分泌物多而鼻塞,从而哭闹不停。家长可以使用滴鼻剂,让宝宝的鼻子通气,如果不起作用,还可以使用鼻腔抽吸器。


3.环境刺激物。


二手烟、花粉和其他刺激物,会给宝宝带来刺激不适,甚至过敏反应。家长应避免让宝宝接触环境刺激物,也不要冲着宝宝打喷嚏。


4.腹泻和呕吐。


宝宝会因为腹泻或呕吐带来的不适感而哭泣,体液流失会使宝宝身体迅速变得虚弱。此时,应立即带其就医,并补充水分。


5.脱水。


宝宝脱水会有以下表现:干咳声刺耳、嘴唇干裂、囟门凹陷。为防止宝宝脱水,可以让喝母乳的宝宝每次吃个饱,吃奶粉的宝宝,两次喝奶之间喝些温水


儿科专家的育儿绝招


三分钟止血法。


新泽西州斯考克斯市儿科医学博士扎耶德·贝克:孩子因外伤出血时,可先将冰块包在纸巾里,直接紧压在伤口上,保持3分钟。如果伤口没有严重到需要缝合,按压的力量和冰镇作用就能止血。如果3分钟后仍流血,立即就医。


泻盐(硫酸镁)杀菌有奇效。


医学博士塔尼娅·奥尔特曼:遇到皮肤割伤、擦伤的病人,我的“秘密武器”是使用泻盐杀菌、预防感染。有两次,我儿子的脚受了外伤,我给他止住血后,倒一大盆温水,放2~4汤匙泻盐,让他把脚泡在盆里,伤口恢复得很快。


拍饱嗝一定不要拍错地方。


贝克医生:给宝宝喂完奶,把他直立抱起,拍他的后背和胃对应的位置,力度要适中。拍不准位置会影响效果。


看到孩子要发脾气时,告诉他把怒气“跑出去”。


《教儿童和少年控制情绪》一书作者肯尼思·金斯伯格博士:我的孩子小时候,这个策略几乎每次都很灵,因为这样就是给他们一个健康的渠道发泄怒气。等他们平静下来后,我会告诉他们,下次感觉生气时,先找个地方猛跑一通,然后停下来做几次深呼吸,这样就能冷静下来重新思考问题了。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挑食”的标签。


《养育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吃货》一书作者尼玛利·弗尔南多博士:称孩子为“美食探索者”更好,这就是告诉他,吃饭如同旅行,需要不断尝试,可能就有惊喜。


常洗手是保持健康的头等大事。


纽约市儿科医生蒂芬妮·奈普:告诉孩子,去完厕所、刚从外面进家门和吃饭前都要洗手,每次要达到15秒钟,手指间和指甲缝要搓洗到位。


好习惯坚持两周,解决所有睡眠问题。


儿童睡眠问题专家凯伦·弗兰克斯:孩子不好好睡觉时,很多父母尝试一个办法,几天不管用就放弃了。其实这对于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来说,时间太短。任何好方法都需要坚持两周,两周后仍无效就换一个。


不要怀疑作为父母的本能。


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儿科医生杰里米·费舍尔伯格:没有人比父母更了解他们的孩子,我作为医生,不知多少次见证了这句话的千真万确。如果你带孩子去医院看完病回家,觉得医生的诊治有些不对劲,那就带孩子再去医院,找医生继续咨询。


提防孩子身边的隐性危险。


圣地亚哥市儿童急诊科医生温迪·亨特:我的孩子刚会走路时,在地上捡东西吃、在游乐场往高处爬,我从没太害怕过。我真正担心的是没有防撞软包的家具、陌生的狗、打开的窗户。这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可能会很严重,甚至致命,而且比你想象得更易发生。


橄榄油可缓解耳痛。


耶奈伊医生:孩子耳内发炎时,将橄榄油滴进耳孔,可缓解耳痒和耳痛。橄榄油能保护耳膜,让耳内渗出的液体更快干燥。


孩子应该知道他们的身体隐私部位名称。


亨特医生:这让孩子能轻松地向父母和医生说出他们的不适症状。我在医院里遇到过这样的男孩,他们的睾丸疼却不敢告诉医生,女孩撒尿时尿道疼,也不告诉医生。


观摩是学习上厕所的好办法。


费舍尔伯格医生:让孩子观摩你怎么如厕,洗了手,和孩子拍手庆祝,让他知道这是件有趣的事,就会乐于学习。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