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程序员小灰
一群喜爱编程技术和算法的小仓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PRdaily  ·  亚马逊专利评估快速通道简析 ·  20 小时前  
IPRdaily  ·  IPR Daily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程序员小灰

领导想提拔你,从来都不是看努力

程序员小灰  · 公众号  ·  · 2024-05-09 12:31

正文

今年有多难? 我们期待 的“金三银四”没有来,各 大公司裁员的消息却频频爆出。

面对现状大家焦虑迷茫,如履薄冰。 我接到了很多 私信:
“加班累死累活,需求都按时上线,为什么会裁掉我,就因为年纪大了?”

“每天都只能应对业务需求,感觉一点技术提升都没有,真的好焦虑...”

“唉,我真的卷不动了,但是又没办法躺平,到底怎么办才好?”
大多数我还没来得及回复,想想还是 开篇来说吧。
其实我很能理解,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今却面临淘汰。但聊天的时候能够明显感觉,很多人都有一个共性:
除了工作经验,好像一无所有。
有时候悲剧之所以会在有些人身上重复上演,就是因为他们理解不了认知以外的事情。 在职场这个“ 微型社会” 毫无疑问有一套能力评判的 “潜规则”
而这是深谙其“规则”的老板和同事,并不会主动告诉你的。

01


找到自己的职场势能


说个真事儿。
前两天收到一个粉丝小高的私信,他说自己30岁了,找工作找了6个月,也被拒绝了6个月。

拒绝理由都很统一: 公司招聘的这个岗位是个基层岗,你这个年龄了,也没做过管理,有些不合适


小高是典型的职场"老实人”,北漂一族, 8年开发经验。每天两点一线,勤勤恳恳。

去年,他所在的公司新启动了一个大项目,小高和部门同事辛苦熬了4个多月才顺利完成,满心以为这次能给个升职加薪, 却没想到最后,领导绩效考核给新来的小杨打了A。

而他,依然是B。

小高感觉自己委屈极了,直接找到领导表达不满,

“我这几个月埋头苦干、独当一面,换来的就是一个普通绩效?”

小杨他动不动就麻烦你,我有事都是想尽办法自己解决,尽量让你省心。 这么多年了,没功劳也有苦劳吧?我还不如一个新来的?”

领导却极不耐烦的和他说:

“苦不苦不说,你倒真是埋头干了,不管自己理解的对不对也不和其他人确认,要不是因为你这返工我们能晚一个星期上线吗?”

“你让我省心?你啥也不跟我说,搞得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要不是看在你是老员工的份上,就给你打C了!”

“小杨虽然是新人,人家知道及时找我汇报进度。遇到问题想尽办法要资源、拉支持。还额外做了一份跨部门的合作方案。”

小高觉得领导不仅不认可他的付出,还侮辱了他。实在气不过,于是第二天就提了离职,之后再找工作碰了一鼻子的灰。

他无比挫败,更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听完 小高 的叙述,我叹了一口气,直接告诉他:

你领导说的没错,如果我是他不仅会考虑裁掉你,还会给那个小杨升职加薪。

为什么?你有没有发现。

小高其实连犯了好几个职场人的认知 错误 :

1、仅把 领导当成发号司令的人: 拿到任务或者遇到麻烦,不和领导沟通工作思路和预期, 更别提求支持, 那么大概率会做的多错的多

2、团队项目,却不与同事进行沟通协作: 想着自己多加点班、死命干,却直接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进度进程,吃力还不讨好;

3、不做职业规划只想逃避: 30左右的年纪,没厘清自己的职场核心价值,更在没想清楚职业规划方向前就冲动离职,即使换了公司,无非 是换一个地方继续踩坑罢了;

很多“大龄职场人”并不明白: 觉得自己工作超过了十年,经验丰富。其实绝大多数人只是“一年”的工作经验,又重复用了九年而已。

如果仅仅依靠“经验”吃饭,那终有一天会被取代。

无论什么行业,我们都需要先知道一个职场通用的底层认知:

能和工资划等号的,永远是你能创造价值的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新人小杨值得升职加薪,他有着非常 优秀的职场思维

在自身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下, 和领导反复确认 项目进行的关键点,确保 方向正确的 同时,也 管理了领导的预期值,这是 很好的向上管理思维

上级就是自己最大的资源方,通过 资源争取 ,拿到了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资源和支持,超额完成工作;

懂得工作中 沟通协作的重要性 ,并尝试进行跨部门合作,整合资源的同时,还给自己做 人脉搭建

清楚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边际, 知道如何借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做出了1=100的结果

没有哪个领导和公司会不喜欢这样的员工。

努力与否只能决定你的发展下限,底层的逻辑思维才决定你的发展高度。


02


分阶段校准人生罗盘

想要努力有意义,先让努力有结果,我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我来自内蒙农民家庭,普通二本毕业。从开发到阿里P9,再到 自己创业。

在职场一路走来,大家会经历的 职场抉择 ,我也都遇到过。

05年刚毕业,因为喜欢技术,拒了宝洁6k的offer,进了家对日外包公司做 Cobol 开发,月薪只有1000元。

室友说我傻,放着大公司高薪不要,选个工资少的 小公司 。但我知道: 职场几十年, 要关注的不是眼前,而是未来10年的成长。

09年,我进入华为。

那两年,是 我开拓视野、拥抱变化的开始。 学习了 敏捷开发模式 ,并参与了行业很多学习交流,在团队内也做了很多 实践与尝试。

11年,因为我在 QCon大会(全球软件开发者大会) 上演讲与分享,也算在圈子里有了自己的 名片 通过 积累的资源和人脉 ,我进了阿里。

在阿里我从P6-P9,连跳三级,只用了5年时间

(马云右一是我)

在这个过程中,我 横跨多业务、多岗位,向下管理500+多业务团队,向上汇报过多名阿里合伙人(邵晓锋、朱顺炎、刘振飞等),搞定多性格、多层次、多背景、不同视野的管理层领导。

在P9的位置上呆了两年之后,我选择离开,加入中小教育公司成为CEO,一年创收5亿+。

个人年收入也破千万,开始创业

这18年的职场生涯中,除了 提升职场认知 ,我把 个人职业规划 看的非常重,因为它是阶段性校准自己行动的罗盘。
认知自己,理清职场逻辑 ,成为自己的能力 这是道,而职业规划是术
当你有 “道”去实现你的“术” ,你的 “术”不断地修正你的行动 ,这才是真正可以 升职加薪的职场能力

03


用科学方法快速拿结果

然而很多人,在第一步就 走错了

所谓的 35岁职场危机,也许 早在你25-28岁时,就已经埋下伏笔:

没有在职场初期刻意练习你的 沟通力 思考力 以及 科学成事的能力

没有在职业生涯中段,认真构建过自己的 核心竞争力


更没有在每一次考虑新机会之前,做过 实质性的职业规划

很多人以为职场危机来自于年龄问题,来自于技术革新,甚至是行业变化。 其实真正导致职场危机的:

是不懂 职场底层逻辑 ,没有 职场思维 ,没有 科学成长的方法

逐渐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陷入 恶性循环 ,甚至最终不得不面对“ 35岁 = 失业 ”的职业困局。

因此,我下定决心, 推出一套 人人都能掌握的职场底层逻辑课程:
我将 18年来的 成长 思维、职场经验,以及科学方法论 打造成一套《 职场突破特训营 》,此次与 程序员小灰 合作,我们也给出了 前所 未有的优惠活动


3天2场直播课
11个关于 升职加薪 的核心问题
课程 原价 499
前100名 仅需 1
很多同学说
“本来只是想试试看
没想到成了我人生中花的z值的1元”
👇👇👇
目前, 已有超过 20000+学员 报名过这门必修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