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春的艳阳洒在身上,暖暖的。
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日益减少。
最初的恐慌使得人们适应了口罩生活。
疫情,这个话题也不再是人们的茶余饭后的重点。
而话题转向了一日三餐上。
在这场人类的疫情发生之前,一场在猪身上发生的疫情更早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2018年8月在我国爆发了非洲猪瘟,这场瘟疫直接导致了中国生猪产能全年下降了20%以上。
| 猪肉 | 生猪存栏 | 生猪出栏 |
2018 | 5404万吨 | 42817万头 | 69382万头 |
2019 | 4255万吨 | 31041万头 | 54419万头 |
变化 | -21.30% | -27.50% | -21.60% |
供应的缺口添补不上,猪价暴涨,高峰时价格达到60元/斤。随之带来的是其他肉类成为替代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
| 2018年产量 | 2019年产量 | 变化
|
猪肉 | 5404万吨 | 4255万吨 | -21.30% |
牛肉 | 644万吨 | 667万吨 | 3.60% |
羊肉 | 476万吨 | 488万吨 | 2.60% |
禽肉 | 1994万吨 | 2239万吨 | 12.30% |
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禽肉产品,增幅达12.3%。
有鉴于2019年肉类行业的整体发展变化,猪肉短缺时,价格高涨,同时会带来鸡肉大量的需求。
2020年初,春节前的消费高峰使猪肉价格持续攀升。春节停市前,猪价上涨到了47.51元/公斤,商家倾尽库存在最后阶段保证全国春节猪肉供应,也获得了一份高价的收益。
接下来就是等待全国猪业产能逐渐恢复,价格逐渐下跌的漫长的一年。
新冠肺炎在这时杀了出来,各行各业停工停产,对本就需要恢复的猪业又补了一刀。屠宰场、经销商复工延后,道路封锁,百姓宅在家里。供应一时间短缺,猪价在节后不降返涨。
这时候反观现状,缺失的产能没能恢复,库存的猪肉已经所剩无几。而新冠肺炎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进口和出口,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冻品,越来越多的临期产品......
猪价维持在50元左右,价格在走下行线,但跌幅一直不痛不痒。
再从近期的事件来分析,频繁投放的储备肉,愈加上升的进口数据,政策性控制猪价上涨,以及龙头猪企近期的销量:
在如此缺肉的时刻,猪价下跌的支撑明显不足。
还觉得少了点什么?
对,学校尚未开学,餐饮行业一大半尚未复工,部分企业在家办公,公共餐饮系统还未恢复。当疫情过去了,一批集中需求还会再来刺激现在的猪价。
我只能保守的说,猪价是跌不下来的。
这一幕曾多么熟悉。
这时看一下鸡苗,一切明了。
鸡苗价格从2月初的0.7元均价,上涨到5.4元。短短一月涨了近8倍,鸡肉强势看好。
后市如何?
相信一个新的猪鸡共舞时代即将到来。
作者|善择行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