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计量经济圈方法论
丛的code程序
, 宏微观
数据库和各种软
件都放在社群里.欢迎到计量经济圈社群交流访问.
今年3月27日写道
:“继之前
四位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农业TFP问题发到TOP5上, 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定量分析
后,其中三位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国学者,最近又与两位中国学者合作在QJ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农业经济的文章,题为“土地安全与流动摩擦(Land security and mobility frictions)。(具体参看:
浙大和上交发了TOP5! 事关中国土地与劳动力流动问题, 结构估计与面板数据!
)”
其中Tasso Adamopoulos和Chaoran Chen都来自于加拿大约克大学,而Loren Brandt和Diego Restuccia都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Xiaoyun Wei来自于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但有上交的学者在后台留言说:
“上一日,看到
包括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在介绍本文的时候,只说了本文为浙江大学与多伦多大学合作者的论文,
并没有提及到加拿大约克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
,觉得稍显不妥。”
后面在介绍文章时严谨点就行,尤其涉及到有国内其他合作单位的时候,显得颇为重要。
但是,国内学者通过合作在TOP5上发表文章,这无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成绩。它将中国的观点和故事传播到国际舞台上,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内容介绍:
浙大和上交发了TOP5! 事关中国土地与劳动力流动问题, 结构估计与面板数据!
在发展中国家,阻碍工人跨行业和地域流动的摩擦是一个显著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区分不安全的财产权在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重新配置过程中的作用与其他类型的劳动力流动障碍。我们利用中国丰富的家庭和个人层面的面板数据,并采用一个均衡的定量分析框架,该框架考虑了工人在不同地点和职业间的流动。本文对农业家庭进行了详尽的建模,包括家庭成员中谁负责经营家庭农场以及谁可能选择迁移的内生决策,从而揭示了家庭内部的另一种选择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土地不安全感对农业生产率和经济结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它使得农村家庭经营农场的比例上升了超过40个百分点,并导致农业生产率下降了超过20%。与此相对,这些量化的效应与所有其他剩余的劳动力流动障碍所产生的效应相当。在2004年至2018年期间,我们观察到中国经济中整体劳动力流动障碍的显著降低,这一变化完全得益于土地安全性的提升,这与中国同期农村土地改革的趋势相吻合。
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对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具有关键作用。在众多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中,劳动力在不同行业和地域间流动时遭遇的显性和隐性障碍,可能对行业生产率、整体经济效率以及社会福利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深入剖析这些障碍的影响,对于揭示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和制定优先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严格户籍制度的国家,其移民限制问题已经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此外,与农地产权不稳定相关的隐性流动限制也普遍存在,这类障碍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被视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如果农民不再亲自耕种土地,他们可能会失去土地使用权,这可能会阻碍土地流转、非农业就业以及向城市地区的迁移。中国的情况为评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不同流动障碍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机会。
在本文中,我们利用2004年至2018年间中国丰富的个人和家庭层面的面板数据,结合结构模型,对土地不安全和劳动力流动限制所导致的摩擦对农业生产率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针对2004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土地不安全是劳动力流动的一个重要障碍,其对农业就业和农业生产率的影响至少与其他剩余的劳动力流动障碍一样显著。我们还观察到,截至2018年,中国劳动力重新配置的整体障碍已显著降低,这主要得益于土地安全性的提升,而其他劳动力流动成本实际上略有增加。我们的分析强调了自2000年代初以来土地安全性改善对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关键作用,这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影响相吻合,而其他劳动力流动障碍的放宽努力则相对停滞。
我们构建了一个量化分析框架,用以模拟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内生性影响因素,以及家庭内部关于经营农场与移民的决策过程。该框架详细考虑了:(i)中国土地权利制度对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以及(ii)家庭内部成员在决定谁留守经营家庭农场、谁外出务工时的内生选择机制。为了充分反映微观数据中个人和家庭选择的多样性,我们的模型涵盖了家庭及其成员的不同特征。在这个模型中,每个个体可以选择在本村从事农业工作,作为农场主或雇员,或者迁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并且可以在农业与非农业工作之间进行兼职。家庭成员在职业选择上的差异性,使得跨行业和家庭内部的选择成为可能。同时,我们的模型也考虑了家庭和个人选择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扭曲。
基于中国土地租赁安排的普遍性,我们假设所有家庭均等享有土地使用权。农民可以通过土地租赁来调整自己的经营规模。在模型中,我们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捕捉土地不安全感的影响:(a)家庭面临的失去租赁土地使用权的风险;(b)家庭因失去这些土地而感知到的收入损失。在我们的模型设定中,土地不安全感不仅阻碍了农民在密集边缘租出土地,还阻碍了他们完全放弃村内土地的决定,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放弃,可能会彻底失去土地接触权,从而成为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实际障碍。
此外,个人的劳动力供给选择还受到其他特殊职业劳动力流动摩擦的影响,这些摩擦包括户籍限制、明显的迁移成本等制度性或物理性障碍,它们可能阻碍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并影响其职业选择。这些个人层面的流动障碍与家庭层面的土地不安全感是不同的,后者直接源于家庭参与土地租赁市场的经历。
我们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一系列丰富的选择模式,其中家庭内部成员的职业选择以及跨行业间的劳动力配置,对农业和整体生产率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变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运用2004至2018年间中国个人和家庭的微观数据,我们对土地不安全感以及其他劳动力流动障碍对这些经济结果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这些数据详尽地记录了劳动力供给、农业生产和收入情况,使我们能够在模型中对特质能力和扭曲因素进行校准。
具体来说,该模型使我们得以利用土地不安全感主要在家庭层面发挥作用的事实,进而在个人层面上识别土地不安全感和劳动力流动障碍。因此,我们通过分析村庄中家庭经营农场的比例来实证确定土地不安全感的影响,而将劳动力流动障碍与农业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异相联系。我们直接利用在中国进行的专项补充调查数据来衡量与土地租赁相关的风险,这些数据专门用于评估土地不安全感。此外,我们结合了观察到的村庄整体土地重新分配的历史频率以及家庭对于失去土地可能性的感知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在2004年,与土地不安全感相关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在规模和分布上均较为显著,导致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大量不必要的小规模农场。此外,土地不安全感对就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至少与其他劳动力流动障碍相当。从2004年的数据来看,如果引入了安全的土地权利制度,农场经营家庭的比例将从74%下降至28%,村庄家庭在农业中的就业比例将从56%降至46%,农业生产率将提高25%。相较之下,尽管消除其他剩余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对农业劳动力比例的影响相似,但仅能使农场经营家庭的比例降至49%,农业生产率提升16%。
在2004至2018年这一时期,我们观察到中国的土地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其他类型的劳动力流动障碍略有增加。本文的分析强调,这一时期劳动力流动性的提高主要与土地所有权安全感的增强有关,这与2000年代初中国实施的政策改革、减少村庄整体土地重新分配频率的趋势相吻合。我们还发现,土地安全感的提高对于农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在土地安全感增强的背景下,通过农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重新配置所获得的生产率提升超过了两倍。这些额外的收益主要源于家庭内部农业经营选择的优化以及跨行业劳动力配置的改善。
我们的研究框架在三个关键维度上进行了扩展。首先,我们纳入了农村地区的本地非农业部门,这一扩展基于中国微观数据中的一个显著现象:在农村户口中从事非农业工作的人群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在本地就业,其余的人则迁移到城市。这一本地维度的加入使得框架能够区分部门和空间上的劳动力重新配置。其次,我们考虑了家庭成员年龄的差异,这一规律基于农场经营通常由家庭中年龄较大的成员负责,而年轻成员更倾向于在农业之外寻找工作机会。2004年的数据显示,45岁以上的个体占农村劳动力的40.5%,但他们在所有农场经营者中的比例高达57.8%。第三,我们探讨了土地不安全感和劳动力流动障碍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这一研究基于城市周边地区与偏远地区之间存在的地理差异。
综合来看,本文发现,关于土地不安全感和其他劳动力流动障碍对宏观经济结果的影响的结论,在这些框架扩展后依然稳健。扩展后的框架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微观层面发现。对于那些拥有农村户口的人来说,在农村非农业部门兼职的成本相对较低,因为这种就业形式不涉及空间上的重新配置。然而,实际上农村非农业部门面临的劳动力流动障碍更高,这可能反映了城市地区更高的非货币收益或农村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我们还发现,老年工人相较于年轻工人面临更高的劳动力流动障碍,这有助于解释他们更倾向于经营农场的现象。此外,我们的分析指出,中国村庄层面的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地不安全感较轻,本地劳动力流动障碍也较低;而偏远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本文的研究涉及多个学术领域的文献。在强调农业对劳动力供给选择影响的同时,本文的工作与关注结构转型和农业的文献、农业生产率差异的文献产生了交集。此外,本文还与探讨资源配置不当导致的农业生产率问题的文献相关联,特别是那些与土地市场制度和部门选择有关的研究成果。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也与关注迁移成本和结构转型的文献相联系。尽管这些文献通常使用简化形式或结构方法来估计迁移成本,但我们的目标是区分由土地不安全感产生的隐性迁移成本与其他劳动力流动障碍。
我们的研究还广泛涉及有关中国增长和发展的文献,以及探讨制度因素如何成为贫穷国家发展障碍的文献。与本文研究最为贴近的两篇文献是Ngai等人和Adamopoulos等人的研究。Ngai等人指出土地不安全感可能成为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的一个障碍。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通过一个丰富的、基于实证的模型,定量评估了土地不安全感对其他劳动力流动障碍的影响,并在模型中嵌入了个体和家庭的选择。我们所掌握的中国个体和家庭层面的微观数据是进行这项研究、识别这两种障碍并量化其选择效应的关键。从定量角度来看,这些选择效应是这些影响中最为显著的部分。Adamopoulos等人强调了中国土地制度对村庄内部农业资源配置不当和部门选择的影响,他们的研究使用了较早的家庭层面数据。与此相比,我们利用个体和家庭层面的数据来估计特定的迁移障碍,并研究家庭内部和跨地域的劳动力配置与迁移决策,这使我们能够检验家庭内部和跨地域的资源错配。与现有文献相比,我们还模拟了年轻和老年成年人在能力和流动障碍上的差异,以捕捉年龄结构在转型中的变化。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下一节将描述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劳动力流动政策。第三节将记录激发我们分析框架的中国结构转型的关键事实。第四节将提出我们的主要理论模型,第五节则通过结合2004年的微观和宏观数据来对模型进行估计。第六节将开展定量实验,以评估土地安全性和其他流动摩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对农业和整体经济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将评估土地不安全感与中国土地制度相关的农场层面的资源配置失真。第七节将通过在非农业就业中引入空间选择、考虑年龄差异和区域村庄的异质性,来扩展我们的主要分析框架。最后,在第八节中,我们将总结全文。
关于Top 5期刊,参考:
1.
JPE上19年以来10篇比较有意思且重要的文章
”,2.
机器学习方法出现在AER, JPE, QJE等顶刊上了!
,3.
中国内地学者过去30年发
Top5刊的信息都在这里
,4.
AER史上最严关于论文数据和代码可得性政策,应对实证论文的复制性危机!
5.五
大Top经济刊物的在40年里发生了什么?
6.
最新研究, 没有Top5刊物, 劝你不要想终身教职!
7.
Top期刊里不同来源内生性处理方法, 从此掌握少林绝学易筋经
,8.
经济学所有细分领域Top10大牛,不知晓他们我不好意思提创新
,9.
AER, AEJ上用准自然实验识别的实证文章有哪些?含程序和code, 不看至少需要收藏一下!
10.
AER和AEJ系列期刊最新一期, 有几篇关于中国的文章
,11.
机器学习方法出现在AER, JPE, QJE等顶刊上了!
12.
这个外国人拿中国数据发了多篇AER, JPE, RES等五大顶刊!汗颜!
13.
过去10年AER上关于中国主题的Articles专辑!
14.
使用OLS回归发AER的Articles专辑!
15.
AER, JHR主编告诉你, 如何在期刊上发论文
,16.
传销活动对经济发展影响, AER上截面数据分析经典文
,17.
AER上因果关系确立, 敏感性检验, 异质性分析和跨数据使用经典文章
,18.
统计显著与经济显著, 发AER和经济研究的标配
,19.
与AER齐名的期刊主编亲笔信, 你需要这样来做计量实证研究
,20.
AER上以DID, DDD为识别策略的劳动和健康经济学
,21.
一个使用截面数据的政策评估方法, 也可以发AER
,22.
机制分析做到极致的JPE趣文, 身高与收入
,23.
QJE上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必读作品细致解读, 非洲奴隶贸易的长远影响
,24.
从QJE的引用率事实,我们如何看出了经济文章价值?
25.
结果不显著但成功发在Top期刊上的论文有哪些?你心虚过没?
26.
男神毛咕噜最新Top5大作, 另外, 有序因变量依然使用OLS回归!
27.
金融Top刊JOF近20万大奖, 有哪些论文获得了?
28.
2020年中文Top期刊重点选题方向, 写论文就写这些
,29.
Top, 机器学习是一种应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 不懂将来面临淘汰危险!
30.
发表Top5刊的500强名单出炉, 这几位中国
人实至名归
等等。
一些研究经验:
1.
现实·理论·证据──谈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
,
2.教授以审稿人的身份谈论文写作和审稿
,
3.把实证研究进行到底,献给学术路上的人
,
4.评《如何把实证研究进行到底》
,
5.为什么你不能发《经济研究》?
,
6.经济学是科学吗?季刊主编如是说
,
7.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
8.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写作全解析
,
9.洪永淼教授, 可以为计量经济学代言
,
10.计量工具让经济学科学化了吗
,
11.商学院教授们, 别躲在象牙塔里
,
12.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的正确打开方式
,
13.美国经济学教育体系和对中国的启示
,
14.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的误区,全部是经验
,15.
计量经济学中的7大误区, 你踩雷了吗?
16.
邹恒甫教授对年轻学者四句学术箴言
,17.
你为什么发不了AER和经济研究?
18.
与AER齐名的期刊主编亲笔信
,19.
AER, JHR告诉你, 如何在期刊上发论文
,20.
教授、主编和博士们的文献阅读指南
,21.
芝大学教授, 自科与社科的真正区别
,22.
芝大学教授的博士生论文写作指南
,23.
模型在微观实证研究中到底重不重要
,24.
萧政:新鲜课题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优势
,25.
好的经济学研究怎么开展,LSE指导文书
,26.
教授指点计量经济学迷津
,27.
邹志庄教授计量研究汇结,总结研究经验
,28.
学术论文写作的碧血剑谱
,29.
写论文的初期-中期-晚期, 模型-思想权衡
,30.
顶尖期刊论文的写作策略, 不看后悔终生
,31.
在顶尖期刊发论文投稿, 拒稿和修改策略
,32.
经济学论文写作的28条军规
,33.
如何读英语论文, 怎样读懂英语论文
,34.
"经济研究"规定论文写作规范与编辑标准
,35.
史上最全博士论文撰写指导手册
,36.
SSCI论文写作和投稿技巧指南针
,37.
顶级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计量方法分析
,38.
你的论文写作一塌糊涂,我想撕了它
,39.
权威编辑教你怎样写好学术论文
,40.
如何写好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论文
,41.
优秀论文写作全攻略,熟读一篇
,42.
全国“百篇优博”论文的分析
,43.
一个完整的实证分析框架: 从数据, 模型到结果检验
,44.
搞实证研究的该如何选题? 一些宝贵经验
,45.
选择实证研究问题的六个维度, 大有可为
,46.
实证研究的诀窍, 因果识别,因果识别
,47.
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的误区,全部是经验
,48.
把实证研究进行到底,献给学术路上的人
,49.
如何正确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
50.
实证经济学走过的三十年,数据、模型和工具的
力量,51.
"实证研究13篇"功夫秘笈, 中青年学者研究必备锦囊!
52.
TOP5的QJE主编就顶刊的写作, 投稿, 审稿, 修改和青年学者的顶级期刊成长之道的建议!
下面这些短链接文章属于合集,可以收藏起来阅读,不然以后都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