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苏萌团队AM:在印刷非接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上科大李一凡Angew:无SO₂参与的自由基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四川大学卢灿辉教授/熊锐特聘研究员 ACS ... ·  6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给导师拜年的详细指南 ·  4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方医科大学涂盈锋/珠江医院韩帅《AM》:仿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 CCR 综述:超分子化学中的卤键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5-02-01 17:14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卤键作为超分子化学中的一种重要作用力,近年来因其独特的稳定性、可调性和方向性,迅速成为分子组装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氢键相比,卤键在分子间相互作用中的特殊性质使其在超分子组装、材料设计以及功能化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卤键不仅在提高分子间作用力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能通过调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高度可控的超分子结构构筑,进一步推动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杨英威教授课题组针对卤键驱动的分子复合物和组装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系统总结了这些超分子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详细探讨卤键在超分子组装中的作用机理、结构特征及功能,该课题组为卤键驱动的超分子组装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具体而言,该课题组在分析卤键对分子组装的影响时,提出了多个关键因素,如卤素原子的种类、分子间的空间配位关系以及其他非共价作用力的协同效应。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卤键驱动的超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可调性最终的功能表现。


1. 卤键组装形成的示意图:(a) 传统非共价相互作用(R-X···D)和 (b) 阳离子交换([D···X···D]+)。


作者们重点介绍两类主要的卤键驱动机制:1 R-X···D 驱动的超分子组装:包括基于卤键的分子组装形成稳定的非扩展性复合物如大环,分子胶囊,主客体等;以及通过卤键的相互作用,分子能够形成具有更大范围和更高有序度的扩展性结构如共晶2[D···X···D]+ 驱动的超分子组装:包括基于卤键形成的非扩展性笼状或胶囊状结构;以及通过卤键形成的超分子扩展结构XOFs卤键作为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正在为多领域的创新提供基础。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回顾了卤键驱动的超分子组装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展望了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卤键驱动的超分子组装无疑将在材料科学、化学传感、光电技术等多个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文章第一作者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刘奥


论文信息:

Halogen Bonding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From Molecular Components to Assembled Structures

Ao Liu, Ying-Wei Yang*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To be cited as: Coord. Chem. Rev. 2025, 530, 216488.

DOI: 10.1016/j.ccr.2025.21648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085452500058X?via%3Dihub


相关进展

吉大杨英威教授团队 Adv. Sci. 综述:用于膜分离的共价有机框架

吉大杨英威教授、秦建春教授团队 JCR:金属有机框架双功能纳米系统用于缓解酸铝胁迫并调节植物生长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等 Adv. Mater.:等离激元超分子纳米酶仿生苍耳用于糖尿病伤口的协同治疗

吉大杨英威教授、王林教授《Nano Lett.》:新型柱芳烃基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助力精准清除牙周致病菌 →放大光动力治疗效果

吉大杨英威教授、王艳教授团队 Angew:超结构诱导的分层组装体用于纳米限域光催化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Adv. Mater.》综述:基于柱芳烃的超分子聚合物用于吸附和分离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Nano Lett.》:荧光柱芳烃超分子配位微球用于底物选择性光降解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 Angew:利用分子间电荷转移相互作用构筑的基于大环受体分子的晶态超分子组装

南开韩杰/赵斌教授、吉大杨英威教授《Adv. Mater.》: 利用减色效应实现螺噁嗪化合物温和条件下固态光致变色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Chem. Mater.》:氰基柱芳烃的分子内空间共轭诱导发光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cc. Chem. Res.》述评:柱芳烃启发的新型大环芳烃受体的设计合成-从拓展型柱芳烃到双子芳烃

吉大杨英威教授团队 Angew:斜塔芳烃分子骨架异构所诱导的固相主客体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增强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 Angew:柱芳烃助力发光腙基聚合物的光学检测行为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Sci. Adv.》:客体诱导下的大环分子无定形态至晶态相转变用于卤代烃异构体的高选择性吸附分离

辽大熊英、吉大杨英威、武科大梁峰AFM:超分子大环为碳源的催化材料用于高效电解水制氢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JACS:吡啶共轭柱芳烃 - 从蓝色荧光分子晶体到红光发射配位纳米晶

吉大杨英威教授、秦建春教授团队Adv. Sci. 综述:环境友好型纳米平台在农作物质控,保护和营养方面的应用

吉林大学秦建春教授、杨英威教授团队《ACS AMI》: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和柱芳烃纳米阀门的超分子纳米平台用于真菌的防控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Mater.》:柱芳烃超分子开关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综述:基于人工合成大环的非多孔自适应性晶体用于分子分离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基于大环芳烃的共轭大环聚合物用于高效选择性的二氧化碳捕获和碘吸附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NSR:双配体发光材料PHM:荧光增强,并可响应刺激而变色
吉大杨英威教授、汤钧教授团队ACS AMI:聚合物主体材料调控激基缔合物荧光发射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综述:功能材料用于选择性检测和分离汞离子的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Mater.》:柱芳烃超分子开关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综述:基于人工合成大环的非多孔自适应性晶体用于分子分离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Small综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和斜塔芳烃超分子开关双功能化的介孔硅纳米豌豆用于成像与刺激响应药物释放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Matter》综述:基于超分子纳米阀门的刺激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

吉大汤钧教授、杨英威教授《Adv. Mater.》:聚合物主体材料调控的高效聚集诱导发光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Research》:具有强荧光发射、良好稳定性和阳离子选择性的二元超分子组装体系

天津理工大学高辉教授与吉大杨英威教授合作在超分子靶向抗菌方面取得新进展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J. Am. Chem. Soc.》:双子芳烃(Geminiarene)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Matter:基于柱芳烃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构筑和应用研究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基于拓展型柱芳烃的超分子组装诱导荧光发射增强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新型共轭大环聚合材料用于异相催化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共轭大环聚合物的概念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