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花草有本心:走近古典文学中的诗意世界 ·  9 小时前  
黄石法院  ·  喜报!3篇论文获奖! ·  15 小时前  
文学音乐与朗诵  ·  飘雪的青春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于北:作为策划编辑,我是怎么做营销的?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1-06-01 11:22

正文

在出版这个大生态圈里,编辑部和营销部之间长期存在一种矛盾——策划编辑总觉得营销编辑啥也没干,营销编辑觉得策划编辑事儿太多。

久而久之,一本书卖不好成了罗生门,营销编辑和策划编辑习惯互相甩锅。但实际上这并非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我们不带偏见和预设重新梳理一本书的制作过程,便会发现双方信息不对称是问题的核心。

信息不对称的第一点体现在,编辑觉得这本书能卖,但营销觉得不行,或拿着书找了渠道,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而策划坚定认为是营销不够努力,营销只想骂“你行你上”。

在确定一本书是否出版前,策划编辑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整体评估,分析一本书的卖点和读者画像,并对书做一个初步定位,然后才会决定是否出版。也就是说,一本书想要出版,策划一定会先说服自己。但以上这些信息,是否为营销编辑全盘掌握?又或者当初策划说服自己的出版的理由,能否同样说服整天和市场打交道的营销编辑?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反向问策划一个问题,在选题策划阶段,你对市场的预判是否准确?相比每天面对渠道、读者的营销编辑,你真的比他们更了解市场需求?

所以想要让两个部门达成完美合作——策划编辑和营销编辑对市场的判断基本一致。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成功的出版人会反复强调编辑应该懂市场,如果能掌握一些营销知识或是能亲历营销工作更佳。因为任何时候,编辑的个人趣味必须以一本书能卖出去为前提。否则,你可以试试自出版。

信息不对称的第二点体现为,营销编辑对一本书的热爱远远不如策划编辑。

这也引起了一些策划的不满,经过三审三校、设计封面、选纸、构思文案和书名这一漫长的过程后,把书比作自己的孩子一点儿不夸张,但对于营销编辑来说很难共情。而且营销编辑手头同时推广好几本新书,所以很难雨露均沾。

但对于策划编辑来说,你可以不那么被动。与其在营销后面追问进度,甚至质疑对方的工作能力,那么换来的自然也是恶意。所以,理想状态应该是策划编辑与营销编辑达成一种双向奔赴的合作,而燃动力正是对一本书的热情。而策划编辑正是创造这份热情的核心,也是唯一一位有条件感染营销同事们一起战斗的人。

所以本期线上课程将打通策划与营销业务壁垒——让营销编辑像策划编辑那样,用好内容打出好口碑,体会做一本书的热情;也让策划编辑像营销编辑那样卖力吆喝,体验一本书交到读者手中的兴奋感,并用这些来自市场的一手反馈反哺自己的策划能力。毕竟,无论你是策划还是营销,你们都是编辑,你们的终极梦想都是一本书不仅大卖,还能被读者喜欢。如果你认同这个观点,那么一定会从本期课程收获不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