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美留学生观察
中国最大的独立留学新媒体,集杂志、网站、app于一身的国际教育新媒体平台。讲述留学生自己的故事,分享有趣而真实的留学生活,发布客观真实的留学资讯,中立、真实、有味道!官方网站:www.CollegeDaily.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6-3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喜报!哪吒2破纪录第一!登顶中国影史!冲击1 ... ·  17 小时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3-3 ·  4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3-3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美留学生观察

“张家界长满了韩国人”,上海也被“占领”了!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公众号  · 留学  · 2024-12-18 22:0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韩国游客对中国张家界和上海的旅游热潮,以及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交流和旅游服务完善。韩国游客追求孝心文化与健康生活的结合,都市松弛感与国际气息的碰撞,张家界和上海成为热门目的地。文章还提到了中国旅游服务的不断完善,包括景区政策和文化交流的层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韩国游客对张家界的旅游热潮。

韩国游客追求孝心文化与健康生活的结合,张家界成为他们的旅游热门目的地。景区内的韩国游客数量暴增,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关键观点2: 张家界对韩国市场的系统性营销策略。

张家界早在2001年便精准锁定韩国市场,推出针对性推广,邀请韩国商界、文化界名人前往观光,为张家界的旅游潜力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观点3: 上海成为韩国游客的新热门目的地。

自中国对韩试行免签政策以来,上海成为韩国游客的“周末旅游”首选,他们被上海现代化与中式文化特色的结合所吸引。

关键观点4: 中国旅游服务的不断完善。

中国旅游服务不断完善,景区政策、多语言标识和饮食选择等都为国际游客提供了便利,让韩国游客感到“特别接地气”。


正文


潘基文题字
如果有人告诉你,去张家界已经成了韩国孝顺子女的“必修课”,你会相信吗?
“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 ”这句源自中国的宣传语,已经在韩国成了热潮。 更夸张的是,有韩国父母开始以 “孩子送我去张家界旅游”为荣,甚至在邻里之间攀比起谁家的孝心更足。
张家界景区内的韩国游客。图/中国新闻周刊
不仅如此,自中国对韩试行免签政策以来, “周五下班直奔上海”的短途游也在韩国年轻人中大热。 从湖南张家界的奇峰秀水到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韩国游客的“中国热潮”正在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升温。
他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是孝心文化与健康生活的结合,还是都市松弛感与国际气息的碰撞?或许,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游热潮,而是一次中韩文化交流的新契机。
如果你最近走进张家界,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 “这是湖南,还是首尔?”
无论是天门山的盘山公路,还是缆车上下的景区入口,随处可见精致的韩式妆容、服帖的锅盖头,还有手拿自拍杆忙着打卡的韩国游客。当地人笑称, “张家界的山,简直都长满了韩国人!”
张家界一些宾馆、餐厅,在广告中带上了韩文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张家界天门山景区接待了34.3万韩国游客,同比 暴增205%
韩国网友对此的热情不止在数量上,更在文化上。比如,在韩国,几乎人人都知道一句话:
“孝顺父母,就送他们去张家界旅游。”
这句话不仅是一句广告语,更像是韩国孝道文化的一种象征。父母之间还会互相攀比: “你家孩子带你去了釜山?我家孩子直接送我去张家界!” 如果你能在退休后的闲暇时光里收到一张张家界的机票,那可是能让邻居羡慕不已的事情。

韩国旅行社的数据显示,去张家界的韩国游客以40到60岁人群为主,尤其是退休后的父母们, 几乎将这里视为“人生清单”上的必去之地

在热门韩剧和综艺中,张家界被频繁冠以 “父母梦想的旅游目的地,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甚至有人开玩笑地形容, “没去过张家界,闭上眼都不安详”。


没实现的话就闭不了眼的梦想

韩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到访过张家界的人数一度高达42%。这一比例的背后,离不开张家界早在2001年便精准锁定韩国市场,推出的系统性营销策略。当时,张家界敏锐地发现韩国游客酷爱登山这一特点,于是开启了针对性的大规模推广,邀请韩国商界、文化界的名人前往观光。


韩国旅游网站:死前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第20位,张家界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推广大使,非赵洪奎莫属。这位曾任韩国国会议员长达12年、连任三届观光公社社长的重量级人物,不仅在旅游行业内享有极高话语权,还对张家界的旅游潜力充满信心。

一次亲身旅行后,他回国就向韩国旅行社大力推荐张家界,更用一句 “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 让张家界彻底火出了圈。

韩国旅行社迅速响应,开设了大批张家界旅游线路。这些线路广告将“孝道”与张家界巧妙结合,直击韩国民众的文化情结: “去张家界就是为父母尽孝。”

甚至有旅行社的宣传进一步升级为 “人在死前一定要去一次张家界” ,让 韩国年轻一辈感到不买票送父母去就是“不孝子女”。 这一策略的成功直接促成了张家界旅游在韩国市场的爆发。


人民网报导赵洪奎等人

张家界也在本地配合完善服务,大量招募韩语导游,一度拥有超过400位韩语导游,并在景区和服务设施上做出符合韩国游客习惯的调整。张家界的影响力随着时间推移,不仅仅在旅行社的宣传中停留,更借助韩剧、综艺和电影进一步深化。

比如,2006年的中韩合拍电影《九天半》,讲述了韩国女孩在张家界邂逅爱情的浪漫故事,直接赋予张家界“爱情仙境”的美誉。而韩综《团结才能火》更是在张家界的天门山录制,韩剧《我的大叔》中也出现了对张家界的“硬核安利”。


韩剧《我的大叔》中对张家界的硬核安利


今年,不止张家界, 上海也成为了韩国游客的“特种兵打卡地”!
从11月中国对韩国试行免签政策后,“周五下班直奔上海”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从韩国飞到上海只需1.5小时的航程,比去济州岛还方便。 于是,这场“周末2天一夜特种兵旅游”开始在韩国年轻人中风靡。
在他们眼中,上海是一个超乎想象的“大城市”——比首尔大10倍,充满现代化气息,同时又拥有浓厚的中式文化特色。于是, 纸醉金迷的陆家嘴、外滩的灯光秀、豫园的中式庭院 成为他们必打卡的景点。
然而,“韩流式滤镜”赋予了这些地点独特的趣味:
  • 共享单车被用来凹造型: 韩国游客在街头骑着共享单车拍照,还以“2块钱随便骑”为亮点写在攻略里。

  • “中式网红街拍”: 在上海的街头巷尾,他们用韩剧滤镜拍下移动警务室、药店门口的体重秤,甚至货拉拉的面包车,统统变成了 ins 风的“打卡道具”。

  • “平替巴黎”: 徐汇区的梧桐树成了巴黎的“山寨版”,圆明园路的红砖墙拍出了纽约 SOHO 区的即视感。
上海土著调侃, “上海人还在苦苦搞钱,韩国游客却在这搞得比我们还松弛。”

都说韩女特别会拍照~

有网友分享了

她们发在ins上的

上海旅行照

↓↓↓


日常的旅行照片

简简单单 却能直戳心窝

啊啊啊啊太喜欢那种松弛感了!




看得出来

上海外滩夜景,

他们真的很爱拍~


就是普通街道拍的也很好看~

请赐予我一个

会拍照的韩国朋友吧~


可能是没见过三蹦子

所以也要合个影


韩国没有迪士尼~

所以上海迪士尼也是

一定要去的。

ins点赞量超高哦~

听说第一批韩女

已经用上某红书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