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一则新闻报道,中国已经征服了世界市场,对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领导地位发出挑战,并且把目光投向了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现在中国的实验室科学家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研发经费超过了整个欧盟,中国发表的科学论文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但是,在这种快速冲锋的过程中,中国却在另一个不那么值得自豪的方面显得很突出。据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博客报道,自从2012年以来,由于伪造同行评审,中国被撤稿的科学论文数目比所有其他国家加在一起都多。中国科学家认为,该国学术体系里扭曲的激励措施是原因之一。由于缺乏监管,作假的人受到的惩罚力度不大,这些导致了一个对道德缺失视而不见的学术体系。
作为代购小贩,你那学术文章是真是假,我分辨不出来,甚至看都看不懂。但在我代购的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中国造假对世界市场的冲击。严格上讲,代购的兴起,除了价格差异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中国造假太猖獗,假奶粉不用说,常常有读者拿着他们在网络上买到的世界名牌奶粉来怼我的价格,我只能一笑了之,但愿他的孩子这次占了个大大便宜,竟然在中国网络上买到了几乎低于澳洲出厂价的奶粉。
奶粉真假一丝不能含糊,否则,就是谋财害命,天理难容。但也有一些不那么容易分辨的真假货物,也让我大跌眼镜。譬如,曾有不少我的读者或者并非我的读者,跑来问我店里的包是不是真的,如何证明。
我专门去问了美国店员,这货不会是假的吧?结果,人家店员先是一脸茫然,后来的表情简直像受到了侮辱似的。我知道,她们也不知道怎么辨认真假。当然,假如不喜欢,美国商店一个月内除了清仓款其他基本都可以免费退换。
还有人问,为啥你的包包跟我在国内专柜看到的不一样?全世界范围销售的品牌产品,每个国家地区供应的原材料和做工都是绝对不同的。就是在美国,专柜款和奥莱款的材质也是用肉眼都能看出区别的。所以,假如你把从美国买的同品牌产品拿到其他国家专柜验证真假,
店员是无法辨认的。
那些所谓能提供购买发票的,其实只要一台电脑就可以打出来,或者五毛钱买一张就行。真正的
购物小票,代购是不会给你的。开车几个小时去买货,不可能只买你一个人的,一次买几十个,小票却只有一张。给你了,别人怎么办?给你了,假如其他人的包要退换,怎么办?何况,你有听说过商家把带金额的进货单给顾客的吗?
美国最近发生一起亚洲人购买了奢侈品LV,然后退货,结果商店按照规定退了,又把退回的货检查清理后再卖出去,结果出事了,他们后来卖出去的LV被发现是假的——那位亚洲购买者买到真货后,退回去的却是假货。
也有熟悉的店员笑着给我出主意,如果真有人觉得从他们这里买到假货了,去法庭告他们是最好的办法,这样法庭就不得不调用世界上最好的专家,包括总厂设计师和制造工程师一起出来证明此货的真假。按照美国的效率,前后不出三年,也可能不用一百万美金的诉讼费(如果证明是假的,你不用出一分钱,还能得到赔偿,不过,如果证实是真的,你得全部承担这笔费用),就可以把这个官司打下来
⋯⋯
我一听,乖乖的,你这是调侃我?但我能理解,对于美国人来说,从他们商店购买的物品,去问他们真假,确实是对他们的某种“侮辱”。他们是真不知道,这种不需要技术含量的造假,已经让太平洋对岸的中国整个社会弥漫互不信任,诚信丧失。熟悉的美国店员说,中国人一开始来,也都有些怀疑,会不会在美国买到假货,后来,就不管这些了,来了就买。因为他们认定了,美国买到的都不可能是假货。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一位读者或者顾客突然要我证实我给她们代购的东西是真货时,我却像美国店员一样茫然,不知道怎么证实了。难道要我去打官司?所以,也许至少在代购还存在的时候,如果普遍认可的权威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那么,买卖还只能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但在一个恰恰缺失信任的地方,这又是一个大问题。我这辈子怎么都没有想到,我竟然成为造假的受害人。代购以来,我的所有经历都放在确定货源上,但据说,在中国,几乎找不到没有不造假的,所以,我也自然偶尔被读者和顾客怀疑一下,而这个时候,我往往是不能冷静的,会有一种“我考,连我也怀疑”,或者是“乖乖的,我能为一个包包毁掉我自己吗”的崩溃。但回头想,人家怀疑的不是我,而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最起码的本能。那些喝奶粉把孩子喝成大头的,如果多点怀疑就好了。
只不过,我还是能够感受到造假对诚信生意人的威胁。在一个连学术论文都造假的社会,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最后胜出的往往是那个最会造假的!因为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一整套对付质疑的完美说辞和配套证据。至于诚信者,反而因为不设防而常常遭到怀疑!
杨恒均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