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华人家庭为背景的动画短片《Bao》,拿下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再次引发许多人对短片里所反映的亲子关系的讨论。
一部动画片掀起了讨论的热潮,主要的理由就是因为它触碰到了中国社会一个长期存在又极具敏感神经的现象,那就是
「中国式父母」
——
尤其是中国式家庭中父母管教子女的方法,似乎总是希望子女能对自己千依百顺,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成长,最终活成父母想要孩子成为的那个样子。
如果孩子有所违逆,父母就会认为这个孩子太不听话、太不乖了,甚至还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认为孩子将要背离自己。这种恐惧以至于发展到一个地步,就像《包宝宝》里那场噩梦一样,父母几乎要将孩子吞下肚,让他/她永远没有办法离开自己。
梁文道:
中国父母为什么喜欢管孩子?
讲述 | 梁文道《八分》
来源 | 看理想(ID:ikanlixiang)
1.
「中国式父母」,
并不只是管教方法的问题
许多看过这支短片的朋友,由此回忆起自己同父母的关系,衍生出相当多的讨论。
在我看来,我们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探讨,先看看这部短片里母亲的形象,你是否注意到她是什么样的人?很显然,她是一位家庭主妇,丈夫工作很繁忙,大部分时间她是自己一个人做家务劳动。
从这个角度看,你认为她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最近有一篇题为
《这部奥斯卡最佳,看得中国人头皮发麻:有多少父母,正在吃掉自己的孩子…》
公众号文章里,有一位读者
(@卡布小姐)
的评论非常值得讨论,她说:
这个母亲没有自我。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简而言之,母亲因为没有自己的事业、或没有自己的生活,将全部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为什么我认为这个观点有意思?因为
平常我们探讨教育方式的时候,总是把它当作一种方法论,
讨论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才是一种理想的管教方式、如何才能真正教育出一个好孩子等等,不一而足。
可是,我们很少谈论的一个问题是,那些管教方式存在问题的父母,他们本身是什么样的人。
这种管教方式也许并非只是方法的问题,而是这些家长本身就含有某些“问题”。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不愿意与父母相处?
和家人的相处模式总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
关注
看理想
( ID: ikanlixiang )
公众号
回复“中国式父母”查看原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今天的文章来自我的这位老朋友:
看理想(ID:ikanlixiang)
,本文出自
看理想的总策划人
梁文道
的音频节目——
《八分》
。
相信大家对看理想一定有所耳闻,他们出品过一系列高质量、有腔调的文化视频节目,包括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陈丹青的《局部》、窦文涛的《圆桌派》、关于木心的纪录片《号外》等等。
很多人对看理想的印象还停留在梁文道,但除了道长本人,看理想主讲人和原创编辑团队亦在壮大。他们聚焦当下所发生的文化现象、社会趋势、热点话题进行解剖、分析,更是从一些独特视野中重新审视。
“突围当下媒体对社会情绪的煽动,来回于冷热之间,以激发独立思考和对价值理解的另一种可能。”
这是看理想最重要的宗旨。
以下是看理想近期的精彩文章部分精选,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最近被热议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给孩子们食用过期食品事件,相信不用再过多赘述。
我们不禁想再次提出这个疑问:一次又一次类似的问题事件被曝光之后,除了针对单个事件究责,追根到底,我们的社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伊拉斯谟相信这样一句格言:“在盲人的土地上,独眼人是国王”。
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可能拥有像伊拉斯谟当年那种对同代人的影响力了,但是,我们恐怕得承认,即使是过了几百年,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盲人众多。
所以
我们仍然需要向导,哪怕他们是“独眼的”也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