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觉志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猫笔刀  ·  猜人 ·  昨天  
媒哥媒体招聘  ·  武汉大学出版社招聘! ·  4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S级综艺影视项目招聘!(南京/北京/杭州)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视觉志

脱产考公5年,我上不了岸,回不了头

视觉志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5-02-15 18:30

正文


考公上岸,已成为当代许多年轻人的终极目标。


2025年国考招录近4万人,报名人数高达319万。尽管国考连续7年扩招,报名人数仍屡创新高,“考公热”持续升温。相比之下,考研热度却在持续下降,2025年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50万。


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早日拥有体制内的“铁饭碗”,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35岁之前“上岸”。为了“上岸”,有人花费数十万元报名考公培训班,有人脱产数年埋头备考,甚至不少人开始全国巡考。


每个人都在执着“上岸”,可到底何处是“岸”?


今年27岁的小王,大四时第一次踏入考研的考场,从那一刻起,他拉开了一场漫长且看不到终点的考试战役。


大学毕业后的5年里,他被困在家乡小城的房间里,脱产考公考编。


6年,18场考试,这是他22岁到27岁的全部人生履历。


以下是小王的自述。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家里人对此充满期待,觉得学这个专业将来可以当老师,教师岗位不仅能考的比较多,还相对稳定。当时,家里就已经合计着让我考公职单位了。


我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他们看来,“吃国家饭”是一份不错的保障,退休后还能领工资,生活更有依靠。


我上的是一所二本院校。大学时,我对自己的学历一直有些不甘心,考研的念头一直很强烈。2018年12月,我读大四,第一次考研,但因分数差了一点,没能考上。


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计划着找一份工作。临近毕业时,我在云南昆明找到一份托管班的工作,辅导孩子写作业。那份工作氛围压抑,工资只有3000元,还不交社保,单休。老板斤斤计较,每天开两次会,内容无关紧要。


这份工作仅仅持续了一个月,我便辞职另谋出路。然而,在求职过程中,许多岗位要求高、工资低,连双休都没有,还强调“抗压能力强”“吃苦耐劳”。


最终,我决定回家脱产考公考编,希望将来能进入体制内,拥有稳定的工资待遇和保障,不求大富大贵,安安稳稳便是我的诉求。


小王的准考证


2019年6月,从学校毕业后,我回到老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先参加了一次中央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但未能通过。


之后,我开始准备第二次考研,当时还是想再提升一下学历。其实,考研也是为考编做打算,如果考上研,考公考编的岗位选择会更多,毕业后可以走人才引进,不用笔试,直接面试,上岸几率更大。


我家在云南省的一个乡镇,这里没有图书馆,也没有自习室。


我只能在家里备考,家里房子是上下两层自建房,下层是活动区域,上层基本没人用。我就把它改造成了学习区,摆上桌子和学习用品。


状态好的时候,我一天能学9个小时;状态差时,只有3、4个小时。我有时怀疑,是不是自己的专注力不够,或者脑子不够灵光。


其实我小学和初中的成绩还不错,尤其是初中时,因此考进了一所本地的重点高中。高一时,我还拿过班级第一名。


但在重点高中时,身边的同学都特别优秀,竞争压力逐渐增大。我经常熬夜复习,对学习这件事渐渐感到心力不足。到了高三,压力越来越大,我的成绩下滑严重,最终只考上了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


小王的备考房间


2019年12月份,我第二次考研再次失败。我报考的是云南的一所师范大学,这次成绩甚至不如第一次的考研成绩好。


这次失败后,我放弃了考研的想法。当时我意识到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决定抓紧时间全力考公考编。


我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前被称为“万金油”专业,可报的岗位非常多。但近几年,这个专业扩招了很多人,竞争越来越激烈,早已不再吃香。


公考的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相关,比如申论。我们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相对强,分数也普遍较高。


当我决定开始考公考编后,只要有符合条件的的岗位,我都会去试试,云南省的公务员国考、省考、事业单位考试、教师编考试等等。除了云南省,我也报考周边省份岗位,比如广西南宁。


为了增加上岸几率,我在报考岗位时,会选择限制性别和专业的岗位,这样竞争相对小一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男生不多,我大学时班级里有50人,其中男生仅10人。我是男生,所以我在报考时,通常选择仅限男性报考的岗位。即便如此,竞争依然激烈,岗位的报录比还是能达到80:1。


云南这边几乎没有大厂,小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所以许多人都拼尽全力报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每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都非常庞大,甚至和山东省不相上下。此外,我们这边的考试分数线也很高。


小王的社交平台下,网友们讲述考公历程


2020年,我报考了云南省法院系统的一个书记员岗位,进入了面试。


得知入围后,我开始在网上查找这个岗位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职责和待遇。看到网友的分享后,我对这个岗位的印象不太乐观:工资偏低,工作繁重,感觉并不适合我。


参加这个面试还需要准备户籍证明等一系列材料,程序显得颇为复杂。而且,这个岗位是聘用制,并不属于正式编制。


权衡之下,我最终选择了放弃面试。这成了我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后悔的决定。为什么要轻信网上的说法,只有自己亲身体会了,才知道岗位究竟适不适合自己。


从2018年12月第一次考研到2024年12月,我经历了18场考试,其中4次进入面试。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被一点点消磨掉了。


毕业后,我几乎一直待在家里那个小空间备考。没有旅游,没有娱乐,唯一的消遣就是种些花草,比如草莓和月季花,到现在它们还在开。只有去外地考试时,有机会顺便逛一逛,但也不能算真正的放松。


这五年里,我从未期待过去哪玩,去哪旅游,或者做什么别的事情,满脑子想的只是:我什么时候能考上?



2021年7月份,我报考了南宁的一个教师辅助岗,并进入面试,这是我离“上岸”最近的一次。


那个岗位招2个人,我排第4名。这种感觉就像煮熟的鸭子飞了——明明好像可以成功,但最后却一无所获。


从那之后,我整个人好像变了一个样。以前我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喜欢可爱的事物,喜欢手工,喜欢发朋友圈。


那次考试失败后,我把自己彻底封闭起来,不联系朋友,不出门,也不跟父母交流。实际上,我在老家也没有什么朋友,他们都在外地工作生活。


我每天阴沉着脸,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昼夜颠倒,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那段时间,也不学习了,有点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状态。


我的胸口开始闷得厉害,持续了好几个月,我以为自己得了什么怪病,但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大毛病。


到后期,我越学能量越低,学什么都很慢,总是感觉学不进去。每次考完试后,我总会感到一阵凉意袭上心头。


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当初不好好复习?为什么又浪费了一次机会?”


小王的朋友圈


家里人对我的态度也逐渐转变。刚开始在家备考,父母还算支持,时间久了,就开始对我产生不满和嫌弃。他们常说:“怎么还没考上?赶紧出去找工作吧。”


最让我难受的是,他们会拿我和别人比较:“看看人家谁谁谁都考上了,你是不是有问题啊?”


最初,我还会和他们争吵,告诉他们,总有一天我会考上的。


随着在家的时间越久,我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他们让我帮忙干点活,或者叫我做饭,我都会拒绝,甚至懒得搭理。这种状态下,矛盾愈演愈烈。


那时候,我就是什么都不想做,整个人提不起精神,疲惫到极点。


亲戚偶尔来家里吃饭,我不打招呼,一句话也不说。于是,他们指责我没礼貌,背后议论说我整天愁眉苦脸,对谁都冷冰冰的。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状态已经差到了极点。我甚至觉得,自己已经陷入了抑郁。


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他们没有意识到我可能正面临心理上的困境。没有人能够开导我,也没有人给我指引方向。


我只能凭着自己的直觉,横冲瞎撞,浑浑噩噩蹉跎了很多岁月。


小王拍的照片


从 2021 年下半年到 2023 年上半年,我的人生完全停滞了。


大学同学们陆续考上教师编,顺利进入体制内。有人事业有成,有人已经结婚生子。看着他们的生活稳步前进,我既羡慕又惭愧,对自己的不争气充满自责。


而我,却像被困在原地,寸步难行。没有工作,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整个人深陷于一种对人生的无望之中。


我曾满怀期待地把想要完成的目标写在纸上,等待实现的那一天。然而,过了很久再回头看,却发现那些目标依然停留在纸上,毫无进展。这种落差让我一开始感到不甘心,但经历了太多次后,我渐渐麻木了。


我也试过逼迫自己更努力一些,可整个人像是失去了生机,深陷在死循环中,始终找不到出口。


比如,当我准备考试时,刚开始充满渴望。但临近考试时,一想到要经历笔试、面试,还要处理调档案、体检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就感到压力倍增,陷入杞人忧天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我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样的机会,不配得到这个岗位,产生“活一天算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小王写的字


这几年,我在考试上的花销估计有1万多,主要是用于各地考试的路费和住宿费。


我没有报线下辅导机构。一方面是为了省钱,辅导机构的费用动辄几万,家里负担不轻;另一方面,也不想让父母再对我有怨言,毕竟如果花了那么多钱却没考上,压力只会更大。


每次考试需要花钱,或者想买一点自己的东西,我都得向父母开口要钱。虽然他们没有多说什么,但我心里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才能自己赚钱,有一个谋生的工作。这让我更为焦虑。



2023年9月份,我去外地考试的时候,见了几个高中时的好朋友。


很久没有和同龄人聚在一起,那种久违的轻松和熟悉的氛围让我精神上放松不少,和朋友深入交流后,我整个人状态好了很多。


今年3月份,我主动出门,去了一趟昆明,去书店看书,逛了公园和博物馆。穿梭在人群里,我感受到久违的烟火气息。漫步在城市小道,呼吸新鲜的空气,拍了好看的照片,整个人感到无比的自由。


我的世界突然豁然开朗,内心深处的不良情绪,顿时烟消云散。原来困住我的是我的内心,长久以来,我的内心太闭塞,太孤独了。


我打算找一份工作,换一个环境,换一种活法。想通这点以后,我的运气仿佛也变好了。


4月份,我找到一份乡政府编外的工作。


小王逛的书店


我的性格敏感,还是挺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


上班第一天,我戴着口罩和帽子,全副武装去报道。当时我脸上刚做完治疗痘坑的项目,还没恢复好,生怕别人看到我的脸,特别拘谨。和我对接的工作人员,可能也感觉我很奇怪。


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个社会了,刚进单位,我还是对一切都充满敌意,边界感特别强,总感觉融入不了人家。


一开始,领导也没给我安排什么正式的工作,叫我做的都是些杂事。没事做的时候,我就看看书,学习一下。但总归要明确一下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情况持续一个月后,我主动找领导给我分配工作。


进入工作状态后,我和同事们逐渐熟络起来,整个人变得新鲜了不少。


小王种的海棠花


人还是需要工作的。


我现在变成了一个工作狂,特别喜欢为那些群众解答问题。在跟他们沟通接触的过程中,我的能量回来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升很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