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 ... ·  2 天前  
似水之流年  ·  鸡肋 ·  昨天  
似水之流年  ·  鸡肋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红枣书友会】跟徐文兵老师学梦境与身体关系, ... ·  3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顶级士族掌兵,是东晋的潜规则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神仙套餐:古代西方艺术品中的饕鬄盛宴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02-04 16:02

正文



食与宴 的主题自古以来都在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亲爱的“吃货”艺术迷们,不如一起来看看从超有趣角度解读的 名画中的饮食元素 吧,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最后的晚餐


▲莱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约1497年,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藏


说起食与宴,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大约是艺术大师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名作吧。


其实在6世纪的拜占庭镶嵌画中,人们就发现了最早关于“最后的晚餐”的完整构图。此后的一千多年里,许多艺术家都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诠释,它们风格各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不同风格的《最后的晚餐》。


▲詹巴蒂斯塔·提埃坡罗《最后的晚餐》,1745年-1750年,巴黎卢浮宫藏


“最后的晚餐”是《圣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片段,是耶稣与十二门徒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次团聚,耶稣对面包和葡萄酒的比喻也 为平凡的食物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逾越节前夜,耶稣备宴招待十二门徒,告诉他们自己被人出卖,并且已经知晓出卖者就在他们中间。大家闻知此事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耶稣暗示他们,出卖者就是那个和他同时把手伸向一个盘子里的人,此人正是犹大。


席间,耶稣将面包掰成小块分给门徒,说面包就象征他的身体,然后又举杯祝祷,杯中所盛的葡萄酒象征着他的血液。他说今后自己将不再饮葡萄酒,直到在天国再度与众门徒相聚。晚餐的最后,耶稣对犹大说:“该做什么就去做吧。”说完自己起身离席。


▲《最后的晚餐》镶嵌画,6世纪早期,拉文纳新圣阿波利奈尔教堂


这是目前被 公认的第一件 以“最后的晚餐”为题材的西方艺术作品。画中,耶稣和十二门徒都是斜躺在榻上进餐的,这是古罗马人的用餐习惯。


在希腊文中,“鱼”这个单词恰好是由“耶稣、基督、天主、儿子、救世主”这五个词的首字母拼写而成的,所以早期基督徒常常 用鱼来象征耶稣基督


▲家书艺术家《最后的晚餐》,约1480年,柏林画廊藏


在基督教文化中,羔羊是耶稣的象征,因为羔羊是逾越节的祭品,耶稣常常以羔羊自比。


这个正在把刀放回刀鞘的人就是犹大,画家用这一动作来 暗示犹大已经背叛了耶稣


七宗罪之贪食罪


美食虽好,但不要暴饮暴食哦。中世纪时人们公认贪食罪为七宗罪之首,因为人类对食物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在这种渴望的驱使下,人难以禁受美食的诱惑,因而食物成为人类进入罪恶世界的主要途径。

在以“ 末日审判 ”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中,画家通常将地狱描绘成一个充满各种罪恶的地方,并用人物形象喻指每一种罪恶。


▲希罗尼穆斯·博斯《贪食罪 》,取自《七宗罪和最后四件事》,约1475-1480年,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在描绘《七宗罪》与《七美德》的系列画作里, 肥头大耳的贪食之徒就是贪食罪的代表 。画中的香肠是传统的猪肉制品,而猪是罪恶的象征,画面中的人正在啃猪蹄,象征着贪食罪。坐便器是一个粗俗的物件,暗示贪食的后果。


▲老彼得·勃鲁盖尔《安乐乡》(局部),1567年,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藏


安乐乡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片极乐之地。在这里食物丰足,人们的生活无忧无虑。 画家在这幅画中描绘了三个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安乐乡是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晾晒在屋顶上的薄饼表明安乐乡里食物充足,这里的人们绝不会为吃饭发愁。


在艺术作品中 代表不肯悔改的罪人 ,图中的烧鹅喻指难以悔改的贪食罪。小鸡的脚已经伸出鸡蛋,画家借此讽刺这三个贪食的人,他们连这样的鸡蛋都不肯放过。


来点餐后「水果」吧


水果常见于16-19世纪与宴饮相关的绘画,也是许多风俗画和静物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在《圣经》释义中, 水果 有时象征着救世主基督,有时则喻指反对基督的人 。所以在艺术作品里,水果既象征着耶稣的身体,也象征着物质的诱惑,有时还象征着精神美德、优秀的榜样以及对行善之人的奖励。


▲卡拉瓦乔《以马忤斯的晚餐》,1596-1602年,伦敦国家画廊藏


玻璃瓶中的清水象征着完美无瑕的灵魂,也象征着耶稣的教诲犹如沙漠中的甘泉。葡萄酒象征着耶稣的血液,面包象征着耶稣的身体,耶稣通过对着面包祈祷表明自己的身份。 烤鸡代表祭品,在此喻指耶稣受难。


▲安东尼·范·戴克《威耳廷努斯与波莫纳》,约1625年,热那亚红宫藏

波莫纳是罗马神话中掌管花园和果园的女神,在艺术作品中,她的 身边通常放着一个聚宝盆或一篮水果


奥维迪奥在《变形记》中记述了威耳廷努斯与波莫纳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传说相貌英俊的威耳廷努斯为了追求波莫纳,假扮成一位老妇人替自己向她求爱,不料遭到了波莫纳的拒绝。于是威耳廷努斯变回原貌,波莫纳被他的外表所吸引,接受了他的爱意。


▲雅克·利纳尔《五感》,1638年,斯特拉斯堡美术馆藏

利纳尔的这幅作品并不是一幅单纯的静物画。 画面中的元素象征着人的五种感官 ,这是17世纪艺术作品很常见的主题。在宗教文化里,感官既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础,也是人类通往罪恶的道路。


装满水果的瓷碗象征着《圣经》,桃子代表“原罪”中的禁果,在此暗指《旧约圣经》,葡萄象征着耶稣受难,在此代表《新约》。


镜子里的石榴代表视觉,画家利用光学的反射原理 让同一个石榴在画面中出现两次,以强化石榴的象征意义 。石榴因其鲜红的颜色象征着耶稣的鲜血,也因其内含众多果粒喻指聚集着大量信徒的教会与教堂。


无花果味道很甜,在此代表味觉,同时也让人联想起旧约中的“原罪”——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之后,用无花果树叶来遮挡自己的身体。


艺术馆·艺术中的食与宴


《艺术中的食与宴》

[意] 西尔维亚·马拉古齐

有书至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通过圣经故事、欧洲的神话故事等,附以 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 ,仔细研究食物的象征意义、饮食的习俗和餐饮的礼仪等。


本书还讨论单个 食物和饮品的象征意义 ,从洋蓟到起泡酒,从辣椒到苦艾酒,揭示属于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的语言内涵。由此可见,艺术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可以说,饮食是生活,也是艺术。


☾ 角度清奇的八卦艺术简史


创造性地以食物和宴会为主线, 图解300多幅经典名画 ,生动还原各个时代的饮食文化及其象征意义,教你看懂绘画,了解人类饮食文明。


☾ 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的饮食文化趣事


古罗马人竟然吃孔雀?马铃薯曾经竟然被冠以有毒的罪名?16世纪的人们竟然把牙签挂在脖子上? 满足你的好奇心,解决你的知识盲区


☾ 都市青年提升个人魅力必备手册


面包、牛肉、生菜、苹果、咖啡、葡萄酒…… 揭秘49种常见食物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卡拉瓦乔、凡·高、马奈……汇集 182位艺术家的300多幅经典绘画作品 。32开精装小本,随时随地开启你的魅力进阶之旅,让你的谈资更多更有趣,变身社交达人。


艺术馆系列 /// 延伸阅读


除《艺术中的食与宴》外,艺术馆系列还出版有以下主题的艺术读本。

《艺术中的经典文学形象与故事》

[意] 弗兰切斯卡·佩莱格里诺

[意] 费代里科·皮波莱蒂

有书至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


人们常说,“ 诗画同源 ”。自古以来,文学家从绘画中汲取灵感、迸发想象力,艺术家则从优美、练达的辞藻中绘制栩栩如生的场景。不妨说,文学巨擘笔下令人叹服的故事情节、精巧和谐的韵律,仿佛一帧帧惟妙惟肖的画面,给予我们视觉上的享受。


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世界文学作品中挑选了 《神曲》《十日谈》《失乐园》《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同时也介绍鲜为人知的文学轶事。它们和精美的世界名画一起,引领我们进入一座迷人的艺术殿堂。

《艺术中的经典肖像画》

[意] 伊丽莎白·吉甘特

有书至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肖像是艺术创作中的伟大主题之一,其历史最悠久、形式最丰富,远至古罗马雕塑、埃及墓葬、宫廷画,近至摄影作品、波普艺术、当代装置,它经过时间的洗礼而亘古永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