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从事应急管理工作时,面对繁重的任务,姚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尽快摸清辖区企业的安全底数,他不但阅读摘记专业书刊,与多位“老局长”长谈,还用了半年时间,跑遍了樟木头镇重点社区和重点企业,对樟木头镇的主要河流、地质灾害点和森林防灭火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理论再多,不联系实际就是一纸空文。只有自己走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他说。
2024年初,在一次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活动中,一位年轻的企业员工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每一项安全规定都严格遵守的话,难免有做不到的地方。”姚毅马上语气坚定地回答:“安全工作中,每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而后,他感慨地说:“每次到事故现场,我都十分心痛。在事故中倒下的人,往往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次事故就有可能毁掉多个家庭的幸福。”正是因为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他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无论做多少,都觉得还不够。
为了推动企业科学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姚毅主动落实“日研判、周分析、月总结”监管工作机制。他还借鉴其他行业领域的做法,提出建立重点任务、问题隐患、制度措施“三个清单”,落实定期研判、约谈通报、暗访抽查、挂牌督办“四项措施”。在他的提议下,樟木头镇建立了企业安全生产“10分钟服务圈”,推行“1+2+3”片区安全管理机制,分级分类动态指导服务企业共计2500余家次。
“‘服务有温度 助企有担当’,谢谢你们对为我们公司提供的服务。”今年6月,东莞市一公司将一面锦旗送到该分局,感谢他们为企业办实事。“现在我们有什么困难,找分局工作人员十分方便。他们送服务上门,有效帮助企业消除安全隐患,我们在这里生产更加安心,投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的工作能得到你们的肯定,值了!”姚毅说。
“别怕,我们这就带您到安全的地方”
“局长,雨太大了,石马河水位涨得厉害。”
“通知全体党员,立刻下沉一线!”
这是2023年9月7日发生在姚毅和同事之间的对话。当时,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影响,石马河上游普降暴雨,河流湍急,樟木头镇遭遇洪水。
“跟我上!”姚毅带着两名安全员赶往石新区。在一处低洼点,一名两岁幼儿被困。“孩子别怕,叔叔来救你!”姚毅用脸盆托举幼儿,艰难转移。衣服鞋子湿透,脚掌又肿又麻,他跺跺脚又继续战斗。
“快来人啊,救救我们啊!”风雨中再次传来呼救声。“快,一组、二组跟我去救人,三组转移学生的物资。”在樟木头中学,姚毅带队转移146人,同时将大部分物资安全转移。
“报告指挥部,养贤学校1楼被淹,113名学生被困在老旧工厂改建的宿舍。”“不能等,我们驾驶橡皮艇去。”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姚毅再次带队分6组到低洼易涝点开展值守,组织6人驾驶橡皮艇前往养贤学校救援。然而,由于冲锋舟数量少且动力不足,救援进展缓慢。“怎么办啊?我们会不会一直被困在这里?”有学生害怕地喊着。
情况紧急,但一楼又无法通行,姚毅蹚过1米多深的积水,爬上二楼宿舍,剪开铁皮栅栏,打通救援通道。他和同事通过人力背负、手动划舟,救出113名初中生。(见上图)
今年4月,东莞市启动暴雨橙色预警,樟木头镇出现大范围暴雨,一些街道漫水。姚毅立即带队,排查老旧房屋群众受灾情况。他们逐户敲门,耐心细致地询问情况,并检查房屋安全状况。当他们来到一位孤寡老人的住所时,发现老人因行动不便被困屋内,情绪焦虑。
“大爷,别怕,我们这就带您到安全的地方。”姚毅安抚着老人说。老人颤抖着说:“我这腿脚不利索,可咋走啊?”姚毅弯腰背起老人,在同事的协助下,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地点。
同时,姚毅安排专人,实时紧盯雨情变化和积水深度。他们还对辖区下水道全面检查。冰冷的雨水灌进衣领,他们只管用双手清理杂物,防止下水道堵塞加剧内涝。在各个风险点,他们竖起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以确保过往行人、车辆能提前避险。在这场与暴雨的艰苦搏斗中,樟木头镇应急管理分局累计出动72人次,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