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够得到的B格
本帐号致力于挖掘各种改善生活品质的美好单品,从衣食住行的实物到声色犬马的精神世界,都是用过才说好的真心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够得到的B格

从卡塞尔到威尼斯,我辞职去欧洲看展了

够得到的B格  · 公众号  ·  · 2017-08-04 13:53

正文

如题。

我盘算了一下,卡塞尔文献展每五年举办一次,也就是说伊和威尼斯双年展,每隔十年才会重合,这理由就足够辞职了。


除了两个重磅展览,我在德国和意大利还看了其他各种,作为一个附庸风雅的艺术爱好者,稍微发表一下拙见吧(拿出了小黑板

也许给你埋下个念想,十年后交辞职信什么的(喂


Documenta 14

@ Kassell, Germany



卡塞尔档案展 Documenta 诞生于二战后的1955年,年轻的联邦德国可以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现代艺术,也给广大民众一些艺术熏陶,于是每五年一次,Documenta 就这样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展,今年是第14届。


下了火车就能看到 Documenta 14 的标记啦


当然和德国人热衷的所有艺术一样,主旋律,比如我国有一个热爱展示肥硕裸体的胖子,就是卡塞尔的常客,也是德国人民的掌中宝,更是谈及中国时不二的最佳话题。


展览遍布全城


今年赶上英国脱欧法国大选,终于逮到机会大做文章了。 Documenta 14 最大的户外装置“禁书巴台农神庙”是阿根廷艺术家 Marta Minujín 的作品 ,有句港句,一说是阿根廷人就晓得和德国人的 G 点是完全符合的了。



装置的出发点很好,从世界各地收集禁书搭建,展览结束后免费赠送给民众,近看也很壮观。然鹅,首先,这个装置和艺术家2011年的巴别塔高度相似,有点没诚意。其次,我走进看看这些书大概是主办方去文庙批发的,因为有许多重复,而且有什么《小王子》、《五十度灰》…… 完成度太低 。最后,一本中文书都没有像话伐?我们自己上,分分钟搭出万里长城好伐!


@barriodepalermo.blogspot.com

你们自己说,像伐!


今年还给希腊艺术家们做了个群展,然而 modern art is rubbish,因为大部分有脸叫自己的艺术品的作品,真的太糟了。 就,21世纪了,不要再拿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来骗人了。


此处没图,懒得拍。


最喜欢新九画廊里的作品,常规陈列里还有格林兄弟之一的画作(兄弟俩在卡塞尔住过),妹想到画画也很厉害。




Documenta 14 破天荒演了双城记,雅典和卡塞尔同步展览 ,德国吃得差天气糟,我也是很后悔没有去雅典。错克朋友对 Documenta 14 的评价是“这种展应该五百年举办一次,而不是五年。”我大概苟同。



哦对,在柏林还看了 World Press Photo 2017获奖作品巡展 ,和同行的朋友都是看得泪涟涟。


伊说:啊那些战争照片真是令人心碎。

窝说:啊那些珍稀动物被偷猎者杀死的照片真是令人心碎。


@ World Press Photo


这个巡展不会来大陆,香港和澳门的读者稍后可以关注下日期。



威尼斯双年展 La Biennale



如果 Documenta 14 可以打6.5分的话,那威尼斯双年展可以打700分。


@labiennale.org


第一次来威尼斯是十年前,跟着《Lonely Planet》玩已经喜欢得不得了,人到中年再次驻足,仿佛一切都没变,连 Burano 岛上的玻璃之心都是当年的那颗,但一切仿佛又都变了, 这个到处是画廊和美术馆,现代与古典艺术齐飞的威尼斯我根本不认识 。所以才不是意大利乌镇,是那种 把河水吸干了桥都拆光放到任何一片大陆上都顶天立地的牛逼城市


@ Rita Cheng


@ Rita Cheng



今年是第四十七届双年展,除了每个国家主题馆, 今年的主题是“Viva Arte Viva” ,Arte = 艺术,总策展人说你可以一直重复说下去,像唱歌一样,但Viva就有许多含义,可以是“艺术万岁”,也可以是“To live the living arte”,文字游戏玩得不要太好。 户外雕塑散落在威尼斯的大小公园里,最喜欢的是水里的这个“Support”,哪能,和 Documenta 的装置一比,真是完全不同的城市性格呢……




看了两天,对一些小作品产生了迷思。那个一看就是用民脂民膏堆出来的中国国家馆,倒是让人有点心疼,有句港句,大概能体会到现在这个大环境里面的无奈,就,this is the best they can do (没图)。




恐高症慎入的德国馆,前几天去刷的朋友说现在是要大排长龙,一个不懂。


@ Rita Cheng


最搞笑的是日本馆外墙上有个袜子,因为是双年展所以我不太确定这是意大利人恶作剧还是有意为之……




以及 Fendi 大概是X了狗,赞助的意大利馆最后倒腾出个霉菌木乃伊。但东道主这个门,真是帅到爆炸,快点跪下。




Mark Tobey. Luce filante

@ 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



威尼斯古根海姆是 Peggy Guggenheim 的私宅,所以名叫 COLLECTION 而非 MUSEUM ,这里也是伊和14条狗最后安息的地方,常规展品里的艺术家大多数都是伊的朋友(羡慕得咬手帕),那是现代艺术最好的时代啊,反正都是我喜欢的。


@ Rita Cheng


去的时候正好在展 Mark Tobey 各个阶段的不同作品,从正常到神经病(。的变化,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他居然来过上海……



在博物馆商店买到了一个西班牙产的手镯,回到罗马意犹未尽想网购,却发现人家并没有网店。 威尼斯古根海姆和另外两家比起来,虽然规模最小,却最亲切 ,虽然她老人家早就不在了,策展人选的作品还是很贴合博物馆气质,礼品店礼还有(连我都不知道的)小众首饰,快点跪下。






Damien Hirst. 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

@ Palazzo Grassi, Venezia





在 Damien Hirst 和David Hockney 的82幅肖像展里终究选择了前者来结束威尼斯之旅,没错就是被 artnews 骂成近十年最灾难展览的那个……而且这货的个展门票居然比双年展都贵,但谁让我土鳖没看过人家个展呢,还是非常激动的。


@collezionedatiffany.com


Damien Hirst 热爱庞大物件,搞了个巨大的雕像塞在人家古建筑里,把真的沉船宝藏和伊的恶搞放在一起,并且在威尼斯这种交通非常不便捷的地方分两个场地展出逗你玩。朋友们,这才是有钱人搞的当代艺术家啊,和玩泥巴搓麻绳的作坊产品太不同了,快点跪下。


可以说是全场最爱了


今次威尼斯有很多照片是我的好盆友 Rita 拍的,伊住在伦敦,我十分喜欢她的作品,所以要王婆卖瓜来推她的 INSTA: @ritawants2cats


看她把我拍成了大胸美少女!



然后是罗马!永恒的罗马(唱起了一曲忠诚的赞歌

今次在罗马住了两个礼拜,那些最热门的景点我就不再重复了,讲两个冷门的地方和展览。

但是 不重复不代表不老乱你们懂伐,有句港句,斗兽场和隔壁那堆古罗马建筑垃圾是我爬庙生涯开始的地方,十年后回去看,我还是觉得罗马最老乱


Foro Romano 美如画



L’Italia di Zaha Hadid

@ MAXXI, Roma



我们先来讲现代艺术,很多人觉得永恒之城里没有现代艺术的容身之地,没错那是废话,你看看现在有谁的作品可以和雅典娜雕塑一样美丽几千年的?有谁配进罗马内环和贝尼尼米开朗基罗称兄道弟的?(够了



当然也是因为走得不够远。 罗马奥林匹克公园附近有两座著名的现代建筑—— Zaha Hadid 设计的MAXXI 意大利国家二十一世纪美术馆和 Renzo Piano 设计的 Parco della Musica 音乐公园 ,当然也只有恢弘的罗马才有本事让两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屈居市郊,相依为命(不



MAXXI 本身就美极了,空间和观展体验充满不可言说的奇妙,底楼前台居然还会飘过好闻的香氛(真他妈的有钱),同时进行的几个展览都是最前沿的没啥冗余信息需要消化。我是冲着 “L’Italia di Zaha Hadid” 这个特展去的,虽然哈迪德老师已经过世了,但能在伊设计的建筑里看伊的回顾展,感觉只有一个词——epic!



Zaha Hadid 在意大利留下了无数作品,除了建筑模型和多媒体展示外还有许多工业设计作品,比如 宝格丽限量版 B. Zero 1,流线型号称来自于斗兽场的线条 ,卖情怀是你们会册(并没有买


@Bulgari

忽略 NETFLIX 标签谢谢



要说新老罗马交替,MAXXI 顶楼窗口是最好的风景台 ,view 本身已经值回了票价。这个一切都充满了设计感的博物馆可以说是百分百扎哈, 也只有大气如意大利,现代艺术才真正可以心无旁贷大展拳脚 。纪念品商店里有 Zaha Hadid Design 的家居小物件,其他的周边也非常好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