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一大死亡原因,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祸根”,最早可以追溯至多少年前?
近日,一项长达30年的大型随访研究成果在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并同步发表于全球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表明,
在健康女性中,单次联合测量超敏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这3个指标,就可以预测未来3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NEJM同期社论文章指出,
预防未来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当下开始控制风险因素。
截图来源: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今年ESC大会的主题是“个体化心血管护理(Personalising Cardiovascular Care)
”
,将发布4项临床指南,举行26场最新科学进展(Late Breaking Science)发布和12场Hot Line主题讨论。
我们为读者盘点了会议临床指南和最新科学进展资料,涵盖172项研究
。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资料
。
这项研究关注的3个指标各有代表性。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坏胆固醇”LDL-C,已有大量证据证明,LDL-C水平升高与不良心血管结局密切相关。除此之外,
超敏CRP可反映低度血管炎症情况
,近年来已有数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减少炎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Lp(a)是近年来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的另一个血脂指标,
Lp(a)水平主要由基因决定,基于不同切点评估,全球约1/5-1/3人Lp(a)水平偏高
。
鉴于超敏CRP和Lp(a)还是新兴治疗靶点,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往往需要数十年,因此既往对这两个指标影响的评估期限多在5-10年,评估长期影响的数据并不多,此外也缺乏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
这项研究无疑填补了重要证据空白。
这项研究数据来自知名的女性健康研究(WHS),纳入了27939名女性数据。这些女性在1992-1995年期间加入研究,当时平均年龄54.7岁,健康水平良好,并提供了血液样本进行相关检测。研究对她们的随访直至2023年1月,最长随访时间达到30年,中位随访时间27.4年(四分位数22.6年-28.5年)。
研究主要终点是首次发生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因冠心病需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风或心血管原因死亡。随访期间,共记录到3662例MACE。
整体而言,上述3个指标水平对MACE风险都有独立预测作用,水平越高,后续30年内MACE风险越高:
▲随访30年间,不同的基线超敏CRP水平(A)、LDL-C水平(B)、Lp(a)水平(C)对MACE风险的影响。根据各个指标数值从低到高排序,参与研究的女性共分为5组(对应不同颜色线条)。(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当综合这3个指标来看时,对MACE风险的影响就更明显了。
相比任何一个指标都没有处于“最高20%水平”的人群,
有1个、2个、3个指标处于“最高20%水平”,分别与未来30年中首次MACE风险升高27%、66%和163%有关。
单独分析冠心病治疗事件和中风风险,这一趋势仍然是相似的。
此外,研究人员还考虑了降脂治疗对于MACE的潜在影响。研究初期,很少有参与者服用他汀类药物。随着时间推移,近60%需要他汀类药物治疗。进一步根据他汀类药物治疗启动时间进一步校正数据后,研究基线时超敏CRP水平、LDL-C水平、Lp(a)水平最高的20%人群,MACE风险分别升高65%、62%和42%。
整体而言,这项研究的数据支持动脉粥样硬化始于生命早期。超敏CRP、LDL-C、Lp(a)这3个指标用于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且影响时间长达30年,远超出过去所验证的10年。
今年ESC大会的主题是“个体化心血管护理(Personalising Cardiovascular Care)
”
,将发布4项临床指南,举行26场最新科学进展(Late Breaking Science)发布和12场Hot Line主题讨论。
我们为读者盘点了会议临床指南和最新科学进展资料,涵盖172项研究
。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资料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
NEJM
官网阅读完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