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周老土陷入到了一种奇怪的状态,感觉很忙,很忙,但仔细想想这两天反倒不像上周一堆文档要写,而且一篇比一篇紧急,都是“需要尽快尽早的主”。本周只是有几片学生的论文要审阅,因为已经改了两稿了,而且个人觉得本质都还可以,所以也就是按部就班的修订。但是这两天就是莫名其妙的懒,就是坐不住码字。另外,这次不想码字还不是因为不知道要写什么。其实这段时间可以写的东西还是挺多的,乌镇大会上一堆大佬发言了,有好些可以说说的;苹果和谷歌都发布了年度应用...终于现在有了不得不码字的理由,因为现在老土在坐在高铁上,而且这段路程多山多山洞,网络信号时有时无,各种中断,实在无法开心的上网,这个时候码字仿佛是唯一的选择!
今天老土准备开始挖一个坑,一个关于“信息流应用”的坑。现在老土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坑能挖多深,写多少篇,总之先开始吧!
一、何为“信息流应用”
对科技媒体关注的比较多的看官对“信息流应用”这个说法应该不会陌生。毕竟这个词已经是火了一段时间了。
但究竟什么信息流应用呢?老土在网上简单搜索了一下,一时也还没有找到具体的定义,仿佛这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过网上对“信息流”的定义倒是很多。
在百度百科上对“信息流”给出了如下定义。
信息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指在空间和时间上向同一方向运动过程中的一组信息,它们有共同的信息源和信息的接收者,即由一个信息源向另一个单位传递的全部信息的集合。狭义指信息的传递运动,这种传递运动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条件中,信息按照一定要求通过一定渠道进行的。
有了上面的“信息流”的定义,那么“信息流应用”就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向用户提供信息流服务的应用”。老土个人“恨”这种定义,这种定义太学术了,面对这种定义,原来懂的人自然会懂,而不懂的人还是不懂的。
就老土的经验看,如果不容易给出文字定义,用示例解释也许最有效。目前最常见的信息流应用有:今日头条和微信朋友圈。
通过上面两个应用可以看出来,“信息流应用”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信息的呈现方式是“流式”。用户可以通过不断滚动屏幕,从而持续的查看信息。用户浏览到的信息就像一条“溪流”一样被呈现到用户眼前。这种“流式”布局与之前常见的“分页式”有很大差异。
在传统的分页式布局中,用户要做三种类型的操作:导航操作(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概要浏览(以上下滚动的方式查看信息标题和摘要的列表);详情浏览(点击信息标题进入信息详情;浏览信息详情之后返回原信息列表)。
而在流式布局中,用户的操作负担被显著减小,最直接的表现是为用户省却了“导航操作”,用户无需点击“下一页”或是“上一页”,只要简单的下划和上划就可以持续的浏览概要信息。当然在流式布局中,用户也是需要进行详情浏览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流式布局中往往会更加强调概要信息的有效性,即尽可能让用户仅通过浏览概要信息就获得其想要了解的信息,而尽可能让用户无需离开“流”。
二是信息源的聚合性。用户可以在一条“流”中聚合浏览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讲,“信息流应用”被成为“信息流聚合应用”也许更加合适。应用从不同的信息源获取原始信息,而后“根据某种策略”将这些原始信息聚合在一条“流”中。在上面的示例中,今日头条是将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内容聚合在一起形成“流”(在上图中的示例中是聚合了“新华网”、“融360”、“家电视界网”等),而朋友圈则是将各个朋友发布的朋友圈信息聚合在一起形成“流”。
如果说“流式应用”的第一个特性只是“微调”了应用的交互方式,第二个特性则是根本的改变了原有的信息浏览模式。在原来的信息浏览模式中,用户要一家家拜访各个报社才能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所有消息,这期间很多时候还不得不“被动的”看到很多不想看的信息。但是在“流式应用”中所有消息都被应用组织起来,信息主动的到用户那边报道。用户无需“移步”就可以享受服务。乍听起来,这个好像是帝皇选妃般的享受,但真的这么爽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