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钟点 新兴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杨姣娜 新兴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来源:
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在县域经济的舞台上,江苏与浙江两省长期在全国范围内领跑,二者实力相近、竞争激烈。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凭借其在促进资源对接要素整合、强化产业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方面彰显出的强劲驱动力,已成为各地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天,我们从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一角度出发,来比较江浙两省究竟谁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更胜一筹。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喜欢用“56789”来形容中小企业的作用: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80%的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在扩大就业、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则是特指定位在县级区划范围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顾名思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核心土壤是县域,关键主体是中小企业,重要价值在产业协作,它也成了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2022年9月,国家工信部印发了《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和《关于组织推荐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正式开启了第一批1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认定工作,之后保持着每年100个的认定规模。截至目前,国家已累计培育认定30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梳理工信部近三年公布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可以看到,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
浙江、江苏两省分别拥有23家、19家,分列第一、四名,
这一数据也从侧面展现了两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尖实力。
一、从产业领域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劲领跑,特色产业大有可为
江苏省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9个)、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2个)、新材料(2个)、新能源(1个)、生物医药(1个)领域。浙江省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4个)、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专用设备制造(4个)、新材料(3个)、通用设备制造(3个)等领域,其中永康市丘陵山区小型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温岭市农业机械排灌用泵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地域特性。
总体来看,两省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均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体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引领性。再深入分析各产业门类,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浙江省在泵阀、模具等基础设备制造领域做精做细,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如江苏省。
图:江苏省、浙江省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领域分布图
二、从城市分布看,江苏省“南强北弱”、浙江省“东强西弱”
江苏省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主要集聚在苏南地区,共计13个,占全省比重近七成。具体包括南京市(3个)、苏州市(3个)、无锡市(3个)、常州市(3个)、镇江市(1个),而苏北地区如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尚无一家上榜。浙江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浙东地区,共计17个,占全省数量的七成左右,如宁波市(6个)、嘉兴市(3个)、绍兴市(3个)、台州市(3个)、温州市(2个)等,浙西地区分布极少。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市目前获评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仅有1个。总体来看,
两省特色产业集群分布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苏北、浙西地区仍需加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
从区县分布来看,江苏省“市区集聚”、浙江省“县域分散”特征显著。
江苏省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市区集中分布,占比约63%,县域(县、县级市)占比约37%。而浙江省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县域的分布占比达到65%。
浙江县域依托自身的传统产业优势、资源禀赋以及相对较低的成本等因素,成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如浙江玉环的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业集群,凭借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深厚基础,集聚了300多家机床生产企业并培育出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了特色产业的提质升级。
图:江苏省、浙江省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市区、县域分布占比图
三、从培育政策看,两省政策规划各有侧重,支持模式存在差异
江苏省于2023年3月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管理办法》,重点支持围绕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进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布局。浙江省则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遴选创建“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协同区,作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支持模式上,江苏省通过动态考核、择优推荐报送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方式激励地方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浙江省则设置财政专项激励,以“一集群一支持政策”“任务包+项目包+资金包”模式,助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补齐短板。总体来看,
两省均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补短板进行特色产业集群布局,江苏省注重以评促建,浙江省突出精细化的专项财政激励。
总体而言,江浙两省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产业领域、区域分布以及培育方式等方面,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不过,这种差异也为双方提供了相互借鉴、携手共进的契机。就目前来看,两省都有着各自的领先优势,如果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无疑将助力县域经济迈向更高的台阶。
例如,浙江不妨借鉴江苏的相关经验,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借此实现产业链的价值增值,稳步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而江苏也可以从浙江身上汲取有益做法,学习浙江所推行的山区海岛县分类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县域经济均衡发展,尽可能地缩小省内南北区域之间的差距。同时,江苏还可深入学习浙江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等诸多方面所积累的成功经验。
接下来,笔者深入探究并总结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迈向更高层级、实现进一步做大做强目标的三项核心策略,希望能够为国内其他地区在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照,助力其探索出契合自身特色与需求的成功路径。
图片来源:pixabay
1.高端延伸,培育产业集群新动能。
必须主动向高难度高技术进发,不断攀登创新链价值链高端。从经验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高地均以高端化为引领,不断开发新技术、涉足新领域,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发展边界,实现产业升级。如中国商飞产业链中有以西子联合、浙江美盾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其主营业务从农机配件、汽车防弹玻璃等一路转型到航空零部件,通过融入产业全新价值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平台加持,促进制造服务新融合。
政府层面要投入建设研发、检测、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制造资源、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的协作共享,促进形成面向服务的制造模式,助力集群企业加速成长。如“中国轴承之乡”绍兴新昌县通过建立“新昌县轴承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集群中小企业提供检验检测、特种设备、知识产权、质量管理等质量基础服务与产业特色服务,帮助产业集群中的各类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助力轴承产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3.品牌建设,构筑集群企业新优势。
集聚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多方力量,组建区域产业联盟作为品牌管理机构,在商标标识、标准规范、宣传口径等方面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对外加强交流推广,提升产业集群品牌价值。如浙江温岭强化质量引领,提升品牌价值,政府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浙江制造”品牌认证,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专业机构开展高铁列车品牌冠名、发布吉祥物形象、举办中国泵与电机展览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温岭水泵”知名度,助力提升温岭水泵产业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助推产业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