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农历五月十六。观察、关注与观点,《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一个有思想的财经早分享。
每日晨语
小事见格局,细节看人品。人与人之间,感情、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你付出多少,才能收获多少。人品好,才能走得更远。
周二,早安!
以下内容是由《现代财经》编辑部根据国内外财经类门户网站相关资讯编辑整理而成(总第1211期)。原创不易,敬请尊重。谢谢鼓励。
一、早读分享
1、沪伦通开通首日,欧洲三大股指都在涨!
未来,这些行业、公司将受益。英国伦敦的路透社财经评论员表示,从2015年到至今,一直在探讨中的沪伦通终于落地。双方的投资总金额达到5500亿。今天欧洲三大股指呈现上涨的趋势。而第一只按照沪伦通规则上市的华泰证券,上市后的盘中涨幅就超过了8%。目前中国公司在沪伦通开通后进军的标地就是英国的富时100指数,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金融公司,消费服务公司和工业企业。业内人士表示,这次沪伦通开通之后对于像是中国国航、中国石化、大唐国际等多地上市的企业,会带来很多积极影响。(央视财经)
2、央行多举措力挺中小银行流动性,专家认为SLF方式最直接有效
。6月14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增加再贴现和常备借贷便利(SLF)额度共3000亿元,加强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支持,保持中小银行流动性充足。其中,增加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额度1000亿元。中小银行可使用合格债券、同业存单、票据等作为质押品,向人民银行申请流动性支持。(证券日报)
3、发改委发话:今年允许农村人口租房落户。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7日在发布会上称,今年着力抓好重点人群落户,打通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通道,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确保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应落尽落、便捷落户。(中新经纬)
4、国家发改委:失信惩戒力度加大,587万人次限买动车高铁票。
6月17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6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介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时表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新机制。(澎湃新闻)
5、中国拟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行业领域中西部有鼓励措施。
6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发言人表示,2019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其中,负面清单关键在于“精简”,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在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性规定,确保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产业目录将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和领域,对中西部地区会有进一步鼓励措施。(新浪财经)
6、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缩水近60%,“待价而沽”已成往事。
近日,又一起支付牌照并购案诞生。深圳市七分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其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收购银信联(北京)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将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第三方支付牌照买卖价格在2016年上涨速度之快令人瞠目,但进入2019年,牌照价格开始明显下滑。(证券日报)
7、销量陡降近四成,房企打折促销贴身肉搏。
近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鄂西小城恩施市房地产协会因向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下发“止跌令”而受到市场强烈关注。恩施市房协在一份名为《关于稳定恩施房地产市场价格预警的通知》红头文件中,详细列举了房企降价售房的十条“罪状”,并对房地产项目降价行为提出预警。根据文件描述,恩施房企存在高价备案低价开盘,用工程款抵扣房、内部福利房等变相降价,尾盘甩卖等“扰乱房地产市场开发秩序,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诸多降价行为,最高下调价格超过千元。(中国经营报)
8、山东济南大蒜价格强势反弹 “蒜你狠”又回来了。
眼下正是新蒜上市季,与去年大蒜价格一落千丈相比,今年的大蒜价格强势反弹,涨幅超过100%,以致市民感叹道:“蒜你狠”又回来了。目前济南农贸市场大蒜价格每市斤5元左右,一些超市销售的精品大蒜每斤卖到9元左右。而去年这个时候的大蒜价格每市斤2元左右。业内人员表示,新蒜大量上市,价格还在“拼命往上爬”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减少导致供不应求。据相关人士分析,目前的大蒜价格恢复性上涨属于市场正常调节,后期继续上涨空间有限。(央广)
9、阿里、美团、Uber等旗下即时配送企业加快无人配送应用步伐,机器人变身“外卖小哥”。
无人配送如今真的“落地”了:来自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旗下蜂鸟即配的最新数据显示,其无人机“青蜂”已累计完成订单3200单;无人车“玉狮”累计完成6.5万单,日最高配送400单;机器人“赤兔”配送量也接近50万单。在美团,无人配送车“小袋”在北京东直门、首钢园区以及雄安新区等多个地点“服役”。在海外,Uber计划从今年夏天起开始用无人机在美国圣地亚哥开始商业业务配送食品。专家表示,无人配送广泛落地依然要突破一系列“瓶颈”,如技术、产业链和政策法规要求。(中国经济网)
10、滴滴在成都接入第三方服务商,平台流行试水聚合模式?
新京报讯 6月17日,记者获悉,滴滴出行近日在成都接入“秒走打车”经济型车辆提供的出行服务。成都的用户通过滴滴App不仅可以选择滴滴提供的快车、专车、拼车等出行服务,还可以选择第三方平台秒走打车提供的经济型出行服务。此举意味着滴滴出行正式试水“聚合模式”。早前,高德、哈啰、美团都已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车辆,网约车格局与生态正悄然生变。(新京报)
11、屡战屡败!巨亏10亿,市值狂跌九成,又一家乐视诞生了!
从外卖、打车到电商、共享单车,烧钱大战成了不少互联网新贵的制胜法宝,不难理解,低价策略可以让企业快速获取大量新用户,还能在激烈厮杀的友商中脱颖而出。然而,如果企业没有稳定的造血能力,烧钱模式也可能指向另一种完全相反的结局:引火烧身,自取灭亡。就拿深陷缺钱的漩涡的暴风集团来说,最近被媒体爆料,暴风TV的9名外地员工特地前来北京,讨要半年以来的薪水,老员工纷纷撕破脸讨伐老东家“无德无信,欠债不还!”,“拖欠半年工资无人性,还我血汗钱!”。(凤凰财经)
12、临期食品:销售难题变身另类商机?
天猫超市里每盒16.6元的泰国椰子水10元3盒,网上售价25元一包的德国进口巧克力威化饼干10元2包,原价6元一瓶的马来西亚进口苏打水10元5瓶……这些平时售价不菲的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以意想不到的“白菜价”出售。如今,这样的临期进口食品折扣店正在京城悄然兴起。往日让一些商家头疼难以处理的临期食品,似乎正成为一种新的商机。而这一商机也推动了曾经的小众进口食品,以极具竞争力的低价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北京日报)
二、选题集锦
问题、话题与选题:话题关注第二次发布预告
2018~2019《现代财经-早读分享》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产业经济《话题关注》第二次发布预告
2018~2019《现代财经-早读分享》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四个板块将在六月底发布,敬请关注。
三、今日财经关注
消费沉浮: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来源: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原创:梁中华
1
、
居民财富:六成押注地产。
我国居民部门直接配置的房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
46%
,考虑到
2016
年之后的这一波房地产繁荣,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居民持有房产的总市值至少在
200
万亿以上。如果考虑到居民间接配置的与房地产相关的资产,我国居民六成资产配置在了房地产及相关的领域。
2
、财富
+
收入:地产主导消费。
房地产才是主导我国消费波动的重要力量。根据我们的测算,房价上涨时带来的财富增长要远远快于居民收入增长。房价涨得多的城市,消费的相对表现也更好,房地产有巨大的财富效应。另一方面,我国
1/3
左右的经济增长,是由房地产直接或者间接拉动起来的,房地产的收入效应也很强。所以房价上涨对消费是双带动,下跌对消费是双拖累。
3
、买房变穷了?没买房的更穷。
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居民加杠杆抑制消费的现象并不明显,反而是加杠杆的速度和消费增速显著正相关,而且房地产相关消费增速和其他非必需消费增速是同涨同跌的,并没有表现出房地产相关消费多了就抑制其它消费的现象。所以
2018
年以来我国消费增速的下行,主要原因不是加杠杆加太多,而是因为加杠杆加太慢、房价不怎么涨了。
4
、地产盛宴尾声,消费注定承压。
刺激房地产很难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永动机”。我国居民杠杠率、房价均已达到高位,就意味着继续刺激的空间有限。若进一步刺激,短期状况会好,但长期风险更大;而若不刺激,短期就会面临回调压力。这是经历了三轮刺激之后必须面临的两难选择,而短期来看,房地产周期退潮情况下,其主导的我国消费走势势必要面临下行压力。
居民财富:六成押注地产
房地产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配置资产。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NIFD
)公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居民部门总资产有
358
万亿,其中有
164
万亿是房产,占比高达
46%
,接近居民总资产的一半。
2008-2016
年间居民总资产增量中,有
45%
是房产贡献的,可以说房地产是我国居民储藏财富最重要的手段。相比之下,居民的金融资产只有
180
万亿,而其中一半以上是现金和存款(
94
万亿)。
如果考虑到
2016
年之后的这一波房地产繁荣,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居民持有房产的总市值至少在
200
万亿以上。
2017-2018
年两年时间内,我国百城住宅价格指数上涨了
13%
,所以即使居民不再新购房产,之前购买的存量房产账面上也“浮盈”了
20
万亿以上。再加上两年内居民增持的房产有近
24
万亿,
2018
年底居民部门持有的房产总市值或在
208
万亿左右。
而且,
NIFD
对房产的测算还可能存在低估,实际居民持有的房产总规模可能要大得多。
我们将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数量、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住宅平均单价三者相乘,估算了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房产的总市值,截至
2018
年底的结果大概在
270
万亿左右。
由于数据匮乏,我们还没有考虑县、镇、农村地区房产的市值,如果考虑进去,
全国房产总市值或能在
300
万亿以上,大多数其他测算甚至也都在这一数值之上。
事实上,我们居民不仅直接持有房产资产,还间接持有了很多与房地产市场走势相关的资产。
例如居民将钱存入银行,而银行通过发放贷款、购买债券、非标等途径,又将居民的部分资产间接配置到了房地产领域。同样的道理,居民购买的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也有部分会最终流向房地产领域。
如果将这些都考虑在内,按照
NIFD
的数据口径,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居民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房地产相关资产或有
207
万亿人民币,占居民总资产的接近
60%
,即有六成资产配置在了房地产及相关的实体领域。
财富+收入:地产主导消费
居民将大量资产配置在房地产上,当房价上涨时,居民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房地产相关资产都会享受增值收益,财富增长会对居民消费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例如
2017
年我国
70
城房价涨幅为
5.2%
,房价上涨带来的存量房产增值就有
9
万亿,而当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加了
4.6
万亿,只有房产增值的一半。
同样的道理,
2018
年我国居民房产增值规模更是高达
14
万亿,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的
3
倍还要多。
除了房产以外,由于居民配置的债券、股权等其他资产很大程度上也和房地产有关,房价上涨时也会享受增值收益。
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国居民的工资收入增速大多数时候都远远落后于财富增值。
所以我们发现房价涨得多的城市,消费的相对表现也会更好一些。
例如在
2015-2016
年小城市房价大幅回落时,小城市的消费走势也明显落后于大城市。
2017
年以来,小城市棚改继续刺激、大城市地产调控收紧后,小城房价涨幅遥遥领先于大城市,消费增速上的优势也明显扩大。
除了财富效应外,我国房地产对消费的影响还体现在收入效应上,因为我国居民的工资收入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根据我们的测算,每
1
单位的房地产行业的
GDP
增长,能够合计拉动
1.6
单位的其他行业的
GDP
增长,房地产对采掘、金融、金属冶炼、非金属制品、批零等行业的拉动作用尤其大。过去十年里,我国
1/3
左右的经济增长,是由房地产直接或者间接拉动起来的。
所以房价上涨对消费是双带动,
建房子增多会拉动经济,房产增值会增加居民财富,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都是正向的
;而房价下跌对消费是双拖累,
建房子减少会拖累经济,房产价值止涨拖累财富增长,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都是负向的
。
考虑到房地产在经济中的体量,以及我国居民在地产配置上的体量,主导我国消费波动的其实是房地产市场的走势。
买房变穷了?没买房的更穷
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往往意味着居民杠杆率的上升和债务负担的加重。所以关于房地产和消费的另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居民加杠杆买房是否抑制了消费?
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据来看,债务抑制消费的现象并不明显,加杠杆越快反而越促进消费。
我们发现,各主要经济体的居民杠杆率和消费增速确有一定负相关,即居民债务水平越高,消费增速越低,但这种相关性在统计上是比较微弱的。
我们发现更显著的结果是,
各经济体居民杠杆率的变化和消费增速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当居民杠杆率上升、加杠杆时,居民消费增速反而会越高,且加杠杆速度越快,居民消费越好;而当居民杠杆率下降、居民去杠杆时,居民消费增速反而是降低的。
其实背后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即使居民债务负担已经很重,消费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如果这个时候居民仍在继续大规模借债,消费还是有资金支持的,短期仍有可能维持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