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工智能学家
致力成为权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体和前沿科技研究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20星]audiobox-aesthet ... ·  17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99星]Ollama模型直链生成与安装工 ... ·  17 小时前  
新智元  ·  历史分水岭:DeepSeek ... ·  18 小时前  
新智元  ·  GPT-4o多模态核心大佬离职OpenAI!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52星]N8loom:基于树结构的前缀缓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工智能学家

黄仁勋对话孙正义:日本的AI新饼、Arm的AI野心与英伟达的东亚新机会

人工智能学家  · 公众号  · AI  · 2024-11-13 18:10

正文



11 月 13 日,黄仁勋与孙正义在日本进行了一次线下对谈,气氛轻松,回顾了后者过往对于英伟达的投资,共同探讨了日本 AI 发展。本文为大家梳理了二人之间的过往纠葛,以及现阶段发展方向。

来源:HyperAI超神经

作者:李宝珠

2020 年的软银世界大会上,孙正义与黄仁勋围绕「What’s Next for AI」展开了一次围炉对谈。黄仁勋穿着标志性的皮夹克坐在火堆旁,畅谈了将 Arm 纳入麾下的重要价值,孙正义也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称老黄在未来 10 年会达到史蒂夫 · 乔布斯的成就。

时隔 4 年,已经 61 岁的黄仁勋与 67 岁的孙正义又坐到了一起,话题依旧围绕 AI 展开,但二人的个人境遇及其掌舵的英伟达、软银都已时过境迁。4 年沧海桑田,英伟达巨资收购 Arm 的计划流产,却成为了 AI 风口上飞得最高的企业之一。反观孙正义,将主要精力投入 Arm 之后,经历了低谷,终于也在 2023 年乘着 AI 的东风迎来逆转,Arm 的成功上市极大缓解了软银的营收压力。

殊途同归, 无论是春风得意的黄仁勋还是野心勃勃的孙正义,都全力押注 AI, 英伟达有着「AI 时代军火商」之称,从大厂到独角兽都仰仗其高性能 GPU 保障的算力;Arm 于今年 7 月也宣布正式进军 AI 芯片领域,计划明年秋季实现量产。

所以,本次围炉对话的主题也是句句不离 AI。二人的谈话以黄仁勋的「吹捧」开始, 大赞孙正义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每一代技术变革中,都选择了获胜者并与获胜者合作的企业家和创新者」。 随后,他们主要围绕日本的 AI 发展进行了交流。

黄仁勋介绍孙正义曾是英伟达最大股东,后者「要哭了」

多年纠葛,孙正义后悔低价抛售英伟达股份

相信大家对于黄仁勋与孙正义的「爱恨纠葛」或多或少有所耳闻。

2016 年,投出雅虎、阿里巴巴的孙正义风光无限,以 32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Arm 公司,一举成为彼时欧洲科技史上的最大并购案。也是在这一年,有着「投资狂人」之称的孙正义找到了黄仁勋,想要收购英伟达。结果显而易见, 但不死心的孙正义在次年豪掷 40 亿美元投资英伟达,迂回战术之下,软银持股 4.9%。

当时便有媒体猜测,孙正义的入股只是「缓兵之计」,准备慢慢渗透成大股东。但这一策略并未成功,相反,迫于营收压力,孙正义在 2019 年做了一个令他追悔莫及的决定——清空英伟达股票,此事我们容后细讲。

将目光拉回到 2016 年,孙正义疯狂撒钱的同时,黄仁勋开始了他的布局——全球第一台 AI 超级计算机 DGX-1 问世,他找到了当时还没有和 OpenAI 闹掰的马斯克,向该公司捐赠了世界上第一台 DGX-1。进入 2017 年,黄仁勋拿着孙正义的 40 亿美元补充弹药库,走向与 Google 一争高低的第一梯队,当年,凭借游戏 PC 市场与先进 AI 芯片, 英伟达的业绩暴涨,2017 财年第四季度,营收达 2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5%。

2018 年,加密货币的火爆为英伟达 GPU 再添一把柴,全球各地涌现的「矿工」令 GPU 一度供应短缺。树大招风,加密货币热潮降温,加之股市动荡,英伟达的 2019 年异常艰难, 截至 2019 年 1 月 27 日的第四季度收入为 22.1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 29.1 亿美元回落 24%。

在黄仁勋压力倍增的这一年,孙正义「拿钱跑路」。

当时的孙正义也并不好过,一心扑在 Arm 身上,但其常规业务收入持续下滑,新业务不断烧钱但收效甚微。这厢 Arm 亟需补血,那厢英伟达不断下跌,孙正义终于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2019 年 1 月,软银将手中持有的 NVIDIA 股票全部抛售。当时便有媒体帮孙正义算了一笔账, 按照 2019 年一季度英伟达平均股价计算,软银集团出售价值在 70 亿美元左右,获利约 30 亿美元。


软银买入、清空英伟达股票的时间点,以及当前英伟达股价对比

有意思的是,从英伟达抽身的孙正义还游说黄仁勋接手 Arm, 而老黄也是开出了 400 亿美元的高价。 只不过这次收购未能通过监管审查,被定性为「纵向收购」,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2019 年的孙正义或许庆幸及时止损。现在,他直言「我很后悔卖掉英伟达股票」,就在他说这句话的两天前,英伟达登顶市值全球第一。我们再来算一笔账, 如果当时没有清空英伟达的股票,软银持有的股份市值将超过 1,700 亿美元(按照英伟达目前的股价估算)。

搭上快车,软银深度绑定英伟达

往事不可追,相信以孙正义的洞察力与眼光,他对于判断失误英伟达一事的悔恨绝不是今年才滋生的。我们也可以看到, 最近几年他越来越多地开始在公开场合表示全力押注人工智能 ,而当时未能脱手的 Arm 则成为了其 AI 宏伟蓝图的最佳落脚点。

近期接收 CNN 采访谈及未来投资方向时,孙正义首次公开点明了Arm 公司在其 AI 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作为一家几乎垄断了全球手机芯片市场的科技公司,Arm 在高端 AI、AIoT 等芯片领域也拥有极高的技术使用率。而孙正义透露, Arm 正在向一家以 AI 为中心的芯片公司转型。

除了芯片领域,孙正义还表达了对 AI 机器人技术的浓厚兴趣。他认为, 当人工超级智能 (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 ASI) 与机器人技术结合时,将会催生出令人瞩目的创新产品, 这可能是他未来投资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谈到人工通用智能 (AGI) 和人工超级智能 (ASI) 的区别时,孙正义给出了清晰的定义。他认为 AGI 是达到与人类大脑同等水平的智能,而对于 ASI 要比人类大脑聪明一万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年初, 彭博披露孙正义正寻求筹资 1,0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000 亿元),用于创立一家 AI 芯片企业。 内有 Arm 转型 AI 芯片,外部还在寻求新的投资,不少媒体猜测,此举已经是向英伟达发起了挑战。

不过,这些竞争的火药味并未蔓延到本次对谈中,相反, 黄仁勋还宣布了英伟达与软银集团的深度合作。


据介绍,软银正在使用 NVIDIA Blackwell 平台构建日本最强大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并计划使用 NVIDIA Grace Blackwell 平台构建其下一台超级计算机。 软银计划将其 Blackwell 驱动的 DGX SuperPOD 用于生成式 AI 开发和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用于日本各地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

此外,软银使用 NVIDIA AI Air 加速计算平台,成功试运行了世界上首个人工智能和 5G 电信网络相结合的网络。

大力补贴,日本要抓住 AI 时机

正如前文所讲,此次对谈中,二人并未过多谈论 Arm 及其转型,反而是一派祥和地为日本 AI 发展筹谋。


英伟达在日本的合作伙伴

日本,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经历巅峰低谷,如今正在试图利用 AI 迎头追赶。

众所周知,日本曾经是半导体产业龙头,1980 年代,其超越美国,半导体市场销售份额跃居第一位。但是,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招致一些国家的不满,其中美国与其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最终双方签订《日美半导体协定》,极大限制了日本的行业发展,加之大型通讯设备和计算机转向更加小巧灵活的个人电脑,市场需求也随之改变,未能及时调整的日本企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时代更替,当 AI 成为全球科技的中心,一度「吊车尾」的日本也逐渐撤去了美方掣肘,试图依托其曾经在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上的积累重振芯片产业,并借此重回国际科技竞争主赛场。

日前,日本政府宣布了一项计划, 承诺在未来 10 年内为本国半导体和 AI 行业提供超过 650 亿美元的财政支持 ,旨在提升日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并通过大规模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而身处大洋彼岸的英伟达,其实也是日本政府种种举措的受益者,获得政府补贴的日本企业可能转头就会将钱撒向英伟达。

例如,日本数位基础设施服务供应商 Sakura 获得日本政府补助金后便表示,将强化生成式 AI 用云端服务「高火力」,计划将「高火力」搭载的 GPU 数量扩增至原先计划的 5 倍,将搭载约 10,000 颗 GPU , 其中便包括了 NVIDIA HGX B200。

在此次对谈中,孙正义直言, 人工智能时代是一次「重置 (reset)」,而日本政府没有试图压制这场 AI 革命,现在是这次革命的追赶时刻,「我们不能错过」。 黄仁勋也认为,日本需要利用这一时机,而其也确实做到了。

写在最后

有意思的是,二人在对谈的最后也轻描淡写地回顾了当年的收购与被收购,买入与清空。

孙正义 10 年前曾对黄仁勋说:「市场不了解英伟达的价值,你的未来令人难以置信,你的苦难之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为你正在探索未来,所以,让我为你提供资金,买下英伟达」。

黄仁勋笑言,「他想借钱给我,让我买下英伟达,我现在后悔没有接受」。

如今,或许无人敢夸下海口要「买下」英伟达了。在可以遇见的未来,这家公司的发展潜力势必将推动其市值保持高位,而软银与英伟既已达成合作,是否能够搭上这班快车,为日本市场注入活力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5Hzj9vb0F7Ipb6h3bFRosw
2.https://mp.weixin.qq.com/s/zAETwlLqmxvlrv0m0NnubQ

阅读最新前沿科技研究报告, 欢迎 访问欧米伽研究所的“未来知识库”


未来知识库 是“ 欧米伽 未来研究所”建立的在线知识库平台,收藏的资料范围包括人工智能、脑科学、互联网、超级智能,数智大脑、能源、军事、经济、人类风险等等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 目前拥有超过8000 篇重要资料。 每周更新不少于100篇世界范围最新研究 资料 欢迎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截止到10月25日 ”未来知识库”精选的100部前沿科技趋势报告


1. 牛津大学博士论文《深度具身智能体的空间推理与规划》230页

2. 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v1.0(167页)

3.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人类地月空间探索的总体状况研究报告(2024)

4. 人工智能与物理学相遇的综述(86页)

5. 麦肯锡:全球难题,应对能源转型的现实问题(196页)

6. 欧米伽理论,智能科学视野下的万物理论新探索(50页报告)

7. 《美国反无人机系统未来趋势报告(2024-2029 年)》

8. Gartner 2025 年主要战略技术趋势研究报告

9. 2024人工智能国外大模型使用手册+中文大模型使用手册

10. 详解光刻巨人ASML成功之奥妙-241015(94页)

11. CB Insights:未来变革者:2025年九大科技趋势研究报告

12. 国际电信联盟2023-2024年联合国人工智能AI活动报告388页

13. 《人工智能能力的人类系统集成测试和评估》最新51页,美国防部首席数字和人工智能办公室(CDAO)

14. 2024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官方成果介绍报告

15. MHP:2024全球工业4.0晴雨表白皮书

16. 世界经济论坛白皮书《AI价值洞察:引导人工智能实现人类共同目标》

17.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背景报告资料

18. AI智能体的崛起:整合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与量子计算(研究报告,书)

19. OpenAI o1 评估:AGI 的机遇和挑战(280页)

20.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 年全球创新指数(326页)

21. 美国白宫:国家近地天体防御策略与行动计划

22. 【CMU博士论文】持续改进机器人的探索,243页

23. 中国信通院:量子计算发展态势研究报告2024年58页

24. 2024年OpenAI最新大模型o1革新进展突出表现及领域推进作用分析报告

25. 【新书】通用人工智能,144页

26. 联合国:《未来契约》、《全球数字契约》和《子孙后代问题宣言》三合一

27. 世界气候组织:2024团结在科学中,守卫地球系统的未来

28. 世界经济论坛 《量子技术助力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报告

29. 人工智能科学家:迈向全自动开放式科学发现

30. 欧盟:石墨烯旗舰项目十年评估报告

31. 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美国的数字身份之路研究报告

32. 麦肯锡:2024能源转型挑战未来研究报告

33.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24世界投资报告

34. 兰德:评估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影响

35. 兰德:2024评估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市场的自然垄断条件

36. 经合组织:2015-2022 年生物多样性与发展融资

37. ITIF:中国半导体创新能力研究报告

38. 英国皇家学会:数学未来计划, 数学和数据教育的新方法研究报告

39. 欧盟:10年人类大脑计划创新评估报告

40. GLG格理集团:2024深度解读半导体行业关键趋势和专家洞见报告15页

41. 华为智能世界2030报告2024版741页

42. 联合国:2024为人类治理人工智能最终报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