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党团总召傅崐萁访问大陆后,昨天再作出一个对得起“中国国民党”五个字、对得起自己属于“中国人”的伟大决定:
要求民进党在立法院所有提案,无论是内容还是名称,都必须符合“两岸同属一中”,符合“中华民国宪法”,不能夹带“两国论”和“一边一国论”的“台独私货”。
由于民进党在“立法院”已经不再是多数席位,因此在蓝白联手下,傅崐萁这个决定获得通过,民进党无可奈何只能“投降”,收回类似“期望我国与中国同时开放禁团令”等表述,改为“期望台湾与大陆同时开放禁团令”。
傅崐萁这个维护“两岸同属一中”决定,连国民党主席朱立伦都不见得愿意或不见得敢做。
由于韩国瑜作为“立法院长”,主事时须保持中立,因此,作为党团总召的傅崐萁实际上是国民党在“立法院”的老大,也就是众“蓝委”的龙头。因此,傅崐萁这个展现了他的魄力、担当,也展示出“立法院”新民意。
有了这个先例,傅崐萁接下来会不会乘胜追击,带领国民党“立委”拨乱反正修改“反渗透法”、要求民进党当局回收不符合“中华民国宪法”、极力“去中国化”的“台独课纲”,将是下一个观察点。
近年来,民进党甚至部分国民党政客对大陆的称呼言必称“中国”,把台湾地区称为“我国”,有意无意间把“两岸同属一中”的关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夹带贩售“一边一国论”。
蔡英文上台后,连台当局的公文、“立法院”提案都公然出现这种表述,进而渗透到历史地理等教科书中,辅之于其他“去中国化”政治操作,久而久之,这种表述让台湾民众尤其岛内年轻人逐渐形成两岸“一边一国”的错误认知,实质上是通过文化教育推动“渐进式台独”,遗祸至深。
马英九执政时,曾亲自下令要求台当局公文必须符合体现“两岸同属一中”的“中华民国宪法”,也曾对陈水扁时期“去中国化”课纲进行微调,拨乱反正。
但蔡英文上台后,面对民进党“全面执政”,国民党尤其江启臣、朱立伦掌舵下的国民党,几乎对绿营细部“两国论”无能为力,进而无动于衷,甚至拿香跟拜。
于是大家看到,台湾历史课纲上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并列,甚至中国史并入东亚史;地理教科书上“中国第一大岛是海南岛”(实际上中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我国最高的山是玉山”(实际上我国最高山是珠穆朗玛峰),诸如此类都是在贯彻“一边一国”的“台独”思想,试图构建“中国不包括台湾,‘我国’不包括大陆。”“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