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先给大家看一组
世界上最有仪式感的东西
「手帐」
▽
。
。
。
是的,
一片名叫「计划」的草原正蠢蠢欲动。
你们准备好开始新的人生了吗?
。
今天的文章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经历过太多“小确幸”生活理念的洗礼,你可能对“手帐”的概念已经不陌生了。它是一个日语词汇,意为“笔记本”。在日本,使用手帐早已演变成为一种文化,人们使用它来管理时间,记录生活。尽管电子化时代早已到来,手帐仍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手帐”这种东西的神奇之处莫过于——它可能是最让你有“好的,我要开始新的人生了”这种计划感的物品了。
在LOFT——日本一家著名的、让人流连忘返的综合文具杂货连锁店里,有近4000种手帐同时出售。在这家行业标杆一样店铺里,ほぼ日(HOBONICHI)手帐已经连续12年,在其手帐销量排行榜排名第一——虽然它的售价几乎也是最贵的。
△ 每到年末,LOFT这样的卖场就会给人“手帐”大战的大幕已经揭开的感觉。图片来源 | Twitter
全球也许找不出第二个像日本这样热爱手帐的国家。在日本已经居住25年的英国商业分析师Jon Lynch,在日本工作的第一年时经历的一个典型文化冲击就是手帐。一到年末,商店里销售的手帐堆得像山一样高,各大杂志也会推出各种手帐特辑,向人们推荐当年的最佳手帐。
他最终在日经BP网站连载的专栏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在商务场合使用纸做的笔记本,就好像在用模拟信号的电视机,太有20世纪的气氛了。在英国,我们其实没有手帐这个概念。
他解释说,他们大多会把这种东西和“日记”联想起来,但那又过于私人化,而“日程规划”,更多是团队共享的东西。
我们不会像日本人那样写手帐,比方说,通常,我们在对新年作出展望时,我们会让别人知道我们的目标,而日本人则是把它们写进手帐,这件事对我们来说难以做到。
一般而言,手帐分为两种:一种核心理念基于“时间管理”,目的在于帮助使用者更好地规划时间。这种手帐的内页通常有时刻标记,并且规划好了相应的时间表格,引导使用者做事项记录。
第二种则是某个领域的专业化主题手帐,比如在LOFT手帐销量排行位居前列的料理、旅行等主题手帐。使用者可以在上面记录、整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经验。因此,这类手帐未必有明确时间标记。
然而,HOBONICHI手帐却没有采用这两种理念的任何一种,它的最初企划者并不打算把这个小册子当作“日程管理”手册,即便是他自己,平时也是带着和文库本(日本一种规格统一的书籍)、和文库本规格一致的笔记本和钱包就出了门,他说,自己会在笔记本上记下一些灵感与想法。
这个最初的企划者叫糸井重里,日本著名广告策划人、作家、艺人、作词家,创作过《龙猫》《萤火虫之墓》《魔女宅急便》《红猪》《千与千寻》《豪尔的移动城》等13部吉卜力系列电影的推广广告语,在《龙猫》里为“父亲”一角配过音,他也是任天堂游戏《Mother》系列的游戏设计师之一。如今,这个在日本文艺界涉猎极广的人物,是文化传媒公司“ほぼ日(HOBONICHI)”的社长,HOBONICHI手帐就是其人气产品之一。
△ 糸井重理是横跨多个领域的创意人士。2017年3月,日本文化杂志《Switch》做了一个特辑《ほぼ糸井重理(几乎是糸井重理)》,名字起得很妙,把他的公司品牌ほぼ日(HOBONICHI)也包含在内。图片来源 | 《SWITCH》官网
糸井重里提出另一个想法:
比起说我们给使用者提供一个时间管理的工具,毋宁说,我们想做出一个笔记本,让使用者记录自己的人生。
为此,HOBONICHI手帐提出了“一天一页”的概念,这也颇为符合这个日语单词的含义——“几乎每一天”。这种做法也与大部分手帐显著区别开来——大部分手帐会拿一整页分给周一到周日的安排,由此,每一天的事项只能记录在一个纵列中。
△ HOBONICHI手帐一天一页的内页设计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它能让人们记录下更多想法。页面下端的语句摘抄自ほぼ(Hobo)日刊新闻刊登过的文章。也算是每天给人分享一些简单的美好语句吧。图片来源 | ほぼ日(HOBONICHI)提供
配合这样的理念,在HOBONICHI手帐的内页上,设计者们选用了方格做底纹,以照顾那些想要画画或者试用参考线的需求。
HOBONICHI手帐的设计规格也在不断增多。如今它分为4种:文库本规格(105mm×148mm)、每天一页的Original系列,瘦长规格、和长钱包规格差不多、便于携带的Weeks系列,文库本两倍大的Cousin系列,以及英文版的Planner系列。
△ HOBONICHI手帐有4种规格型号,它们适用于不同的需求。图片来源 | ほぼ日(HOBONICHI)提供
同时,它选择了日本制造的巴川纸,这种纸的好处在于——轻且薄,有韧性,写起来顺滑,非常符合手帐的使用需求。
不过,HOBONICHI手帐企划团队第一任企划负责人松本绚子告诉《未来预想图》,他们并不觉得页面设计的变化是HOBONICHI区别于其他手帐的特征:“我们每一页的下方都有特意摘选的语句,这是别的手帐没有的。”
这些语句有些像格言,有些则是简单的文章摘取,它们都来源于这家公司另一个产品——创立于1998年的“ほぼ(Hobo)日刊新闻”网站上刊登过的文章。这也是源于糸井重里自己的经验:他有时喜欢在文库本书籍的余白之处写下自己的想法。他也希望手帐用户们能有同样的体验。
其实HOBONICHI手帐诞生,本身也是ほぼ(Hobo)日刊新闻网站的周边商品构想之一。2001年,在讨论周边商品的贩卖时,糸井重里的团队里,有人提出了开发手帐的构想。他们收集了各种了读者意见,最终,HOBONICHI手帐在2002年正式登场。
“对日本的使用者来说,这也许就是HOBONICHI手帐的特别之处。常看我们网站的读者去买HOBONICHI手帐,手帐这个产品能让他们把那些喜爱的话随身携带。”松本绚子说。
但到目前为止,ほぼ(Hobo)日刊新闻仍然只面向会日语的读者。HOBONICHI手帐的笠井诗织坦言,他们听说产品已经有了来自中国、菲律宾等地的消费者,这让他们非常吃惊——这都是在他们展开海外销售之前自动涌入的顾客。
要知道,一直以来,LOFT是他们最重要的渠道。在手帐设计完成后,他们给LOFT发了一封邮件推销自己,本以为能供货100本就已经不错了,结果见面后,LOFT的买手敲了一通计算器,第一年就决定订货1万册。即便如今,在LOFT的销量也几乎占据HOBONICHI手帐总销量的一半。
△ 2017年,HOBONICHI手帐的封面设计已经超过80种。其中包括以糸井重理当年参与设计的游戏《Mother》为主题的几册(最后一张)。图片来源 | ほぼ日(HOBONICHI)提供
除了SNS上的博主推荐,产品颜值也许是一个说服消费者的原因。最初第1年它只有1个单色封面设计,第2年推出了4种颜色,第3年加入了皮革素材,种类增至8种。如今,HOBONICHI手帐已经有超过80种封面设计,其中还不乏各种设计师作品与跨界合作。
△ 2015年,HOBONICHI手帐与摄影师川岛小鸟合作,把他成名的主题作品“未来酱”的照片直接搬上了手帐的封面(上图)。2017年,它们与设计师皆川明合作,推出了亚麻质地、小鸟刺绣的手帐封面设计(中图)。一直表现原宿Kawaii文化、6%Dokiki店铺的制作人增田Sebastian2017年也和HOBONICHI手帐合作推出“THANK YOU ALL”系列封面(下图),这组图案还有一堆周边产品。图片来源 | ほぼ日(HOBONICHI)提供
曾经为设计过明治“おいしい牛乳(好喝的牛奶)”系列产品外包装、为三宅一生BaoBao系列设计品牌LOGO的设计师佐藤卓,从2009年开始,为HOBONICHI手帐重新调整了各种设计细节。
HOBONICHI手帐现任企划负责人笠井诗织透露说,并没有限定每年要做多少个限定封面的压力,他们考虑的出发点是,究竟什么封面与HOBONICHI手帐想传达的理念一致,再着手去实施。
今年,他们特意找来擅长拍摄日常生活的摄影师梅佳代,来为HOBONICHI手帐拍摄广告,请爵士乐队GENTLE FORESTJAZZ BAND为广告配乐。
另一个有趣的彩蛋在于附录的设计。那里的内容由HOBONICHI手帐制作团队共同决定。大部分的手帐附录都会附加一些实用信息,比如日本的各地名称、邮政编码等,HOBONICHI手帐每一年都更换附录内容,设计者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构思出各式各样的需求与内容,比如,今年的附录里,就包含了“与猫和狗接触的方式”这样的生活小常识。
△ 2017年的附录里,包含了“与猫和狗接触的方式”这样的生活小常识(左上)。不仅如此,还有全日本各地伴手礼List(右上)、应急处理手册(左下)、灾害应急手册、二十四节气常识(右下)等内容。它们来自于企划团队对自己生活需求的总结,附录每年都会变化。图片来源 | ほぼ日(HOBONICHI)官网
HOBONICHI手帐一直开放与使用者交流的渠道。近16年间,HOBONICHI手帐企划团队已经收到了近万封邮件。“我们每封都会看。”ほぼ日(HOBONICHI)公关部负责人富田裕乃说。这也是他们每年改良产品的创意来源之一。2015年,他们就遵循用户需求,推出了分册的手帐——原本一年一本的手帐按月份分为上下两本,以便于携带。
△ 除了封套之外,HOBONICHI还为手帐设计了外装的口袋。最大的口袋不仅可以把手帐装进去,还在内侧有多个多功能口袋,能够放下名片、笔、甚至手机。
“最初的销量是1万多部,到如今,竟然已经到了60多万部,很不可思议。”富田裕乃说。如今,这个手帐团队有10人左右。2017年3月,发行HOBONICHI手帐的公司——“ほぼ日(HOBONICHI)”刚刚上市,这家公司近七成的收入,都源自HOBONICHI手帐的销售。
随着使用者越来越多,未来,HOBONICHI手帐也想多多开拓海外市场。中国也是他们未来目标之一。
文:周思蓓
编辑:赵慧
《關鍵18分鐘》彼得・布雷格曼|天下文化
*我曾经觉得,有个性、直呼追求自我与放飞多样化的年轻人似乎都会有一根天线,能自动剔除鸡汤、成功学这类信息。但我还是遗憾地发现,在管理时间、自我约束上不具备基本常识的人仍然占据不小比例。这是件让人警惕的事儿,虽说拖延症谁都有,但它不应该是贯穿人一生的大问题。
每个人都会经历跌跌撞撞寻找方法的那段时光,那就在这段时光里,做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儿吧。提醒仍是:寻找工具虽有必要,但无须沉迷。
极少在这个板块出现的工具书,推荐给你们。它自带的推荐语也许更能打动你们:《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時間管理類第1名:)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打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