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产情报站(ID:dichanqbz)
每天后台都有不少粉丝留言,凡是问城市房价的大多逃不过这三个问题:
XXX的房子适合买吗?
XXX的房子以后会不会涨/跌呢?
XXX的房子你觉得涨/跌幅有多少呢?
对于这些问题,你可以参考一个关键因素——这个城市有没有未来,
就像买股票是赌一个企业的未来一样,买房子也是在买一个城市的未来啊。如果一个城市的品质不错、趋势不错,那么这个城市的“股票”就会一直涨涨涨,进场后也不愁后继无人来接盘,毕竟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春风吹又生嘛。
道理都懂,那么问题来了,哪些城市“有未来”呢?比如北上广深,这些一眼看的见的我们不说了,我们说说那些被忽视的城市。
近日,美国智库米尔肯研究所发布了一份最新报告,“2017年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排名如下:
“中国表现最佳城市”年度报告称,在中国一线二线城市中,前十名依次为:
成都、重庆、贵阳、深圳、南京、上海、郑州、昆明、南昌、青岛。
中国三线城市中,前十名依次为:
南通、蚌埠、佛山、吉安、遵义、漯河、扬州、宜昌、苏州。
这份榜单跟踪了34个一二线城市以及226个三线城市的发展,评价标准包括就业增长、薪酬收入、外国直接投资等9个指标做出来的。
包括:
-
1年(2014年——2015年)和5年期间(2010年——2015年)的就业增长率、
-
1年和5年期间的工资增长率、
-
1年和5年期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RP)增长率、
-
3年期间(2012年——2015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增长率、FDI/GRP比率(衡量外国资本用于地区发展的情况)(2015年)、
-
针对高附加值行业就业情况的区位商数(LQ)(2015年)。
榜单上不仅罗列了一二线城市,还有三线城市的名单昂,也许这个名单能给你在城市选择上做个参考。
总体来看,上榜的TOP10主要位于于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以及钻石经济圈,所谓钻石经济圈是指成都-重庆-西安-昆明经济圈,而东北三省没有一个城市上榜。
很多人诧异,为什么成都、重庆、贵阳这些城市能抢眼球,位列前三名。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政府支持。
米尔肯学会的报告表示,中央政府自21世纪初以来开始支持中西部发展,吸引大量资本到内陆投资,成都和重庆等城市的发展正是受益于这股潮流。
成、渝、西、昆、贵
政府主导,
区域经济群是利好
除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外,我们的ZF还在大力创建区域经济圈,而成都、重庆、贵阳都是在“一路一带”的节点上。
位于钻石经济圈的另外两个城市——昆明市和西安市——分 别排名第八和第11位。这说明该区域集群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除此之外,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一部分,被称为大湾区,也是粤贵钱高速铁路经济带的一部分。这个区域集群由广东、广西、贵州三省组成。
“一带一路”倡议及区域经济集群,印证了中央政府决心改善内陆城市的发展前景,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地区的表现。
杭州、成都、合肥城市产业转型,
有就业的城市才有希望
ZF的大力扶持是一个方面,这些入榜的城市经济能快速增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产业发展战略,这里面表现最突出的当属贵州。先为大贵州点赞,棒棒哒~
报告中提到,目前贵州的核心产业是“大数据”,利用廉价、广阔的土地资源作为优势,
建成贵安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孵化园等多个产业园,近期更发展成为华南地区主要的大数据中心。
包括阿里巴巴(Alibaba)、富士康(Foxconn)、惠普(Hewlett-Packard)、微软(Microsoft)以及腾讯(Tencent)等在内 的多个跨国企业都已落户这一新兴大数据中心。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
位于榜单第一名的成都也是通过城市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人才储备,走出了一条适合成都发展的路子,目前成都还有“iPad之城”的称号。
杭州金融、科创在二线城市中优势也相当明显,资金实力与广州相当,是全国的电商中心。对于杭州的未来,很多人都表示杭州是未来的一线城市之星。
另一个例 子是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近来在尝试打造新的产业支柱,其中智能语音产业最为显著。
总体看下来,榜单上的城市利用各自的优势,吸引企业落户,资本来了也意味着钱到了,这些城市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新型产业新科技为核心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发展经济。相比较东北三省,这些新兴的城市潜力更大。
郑州、西安、南京
人才储备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都知道“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这是中国中心城市房价的逻辑。
也明白把脉一个城市的房价走势,政策、土地和人口是三个关键。
如果能保持一个城市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么这个城市最起码是有希望的。比如西安、南京、郑州,这些城市高校相对较多,如何留住这些人才,各大城市都做出相似的措施。
以郑州为例,为了成为支持中国创新平台的新区之一,郑州不但为此建立大学,还与公司接轨,培养相关业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吸引人才。
重庆市和成都市的大学集中为创新输送人才精英,当地政府提供房租补贴等奖励措施以鼓励创业。
总的来说,能留住人才的城市都是朝气满满,才有和其他城市拼创新拼活力的资本。
昆明、西安、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