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中招
专注于广州中考升学政策,名校招生信息分享,为家长学生提供中考升学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工智能文学的伦理维度与限度 ·  3 天前  
为你读诗  ·  沉浸式冥想一小时,度过六十分钟的平静 ·  3 天前  
文明内蒙古  ·  贺新春|大年初七:鹏霄万里 ·  3 天前  
文明宁夏  ·  立春· 憧憬 | 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  4 天前  
文明宁夏  ·  立春· 憧憬 | 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 ·  4 天前  
为你读诗  ·  立春:真好,世间始终有春山可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中招

押中高考题的《少年时》,这套前沿科普杂志2021年不可能再错过!

广州中招  · 公众号  ·  · 2020-12-08 19:06

正文

大家还记得2019年高考那道难住大部分考生的“维纳斯”吗?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黄金分割的计算,黄金分割是初中的几何知识。



它让无数网友惊呼:“我们都以为数学还是换汤不换药,结果今年换了个碗”的断臂维纳斯的身高比例, 然而这道题竟然就这么详细清晰地出现在了《少年时》的内文中。


为什么能押中?根本原因是《少年时》的内容与高考命题趋势的契合。

北京新东方数学名师权威解读:“维纳斯这道题就是直线方程,考直线的参数方程。同时它也是合理创设情境,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数学与情境融合、数学文化、跨学科联系、对知识真正理解,这不就是《少年时》带给孩子们最大的帮助吗?!

致力于少年科普的《少年时》原创丛书,迄今已进入第 6 年。 到今年底,累计发行突破200万册,得到了12万家庭的喜爱,遍布中国638个城市。

▲《少年时》宣传视频
建议在WiFi条件下观看


孩子们眼中的《少年时》广博,有趣,文理兼顾,坚持难度,不矮化少年读者,还有原创视频配送……

今天,我们再从几个细微处,来看一看《少年时》的与众不同。


1

选题视角宏大广博 ,筹备长达数年

当新冠病毒在2020年初开始肆虐时,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不清楚病毒和细菌的区别,不明白流感和伤风的不同,而《少年时》的读者却早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 这几年,《少年时》在生物医学和病毒方面,出版了多期专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2015年第5期《解译生命的密码》中,用X射线对准最细微之处,发现DNA的身影。沿着双螺旋,一寸寸解开密密麻麻的丝带,那里有生命的秘密。你天生的智商和颜值,大都因为DNA。


在第49期《人体再认识》中,iPS细胞使人恢复青春; 脑中的定位细胞让大雁南飞北归而不迷失方向; 掌控着生命节奏的PER基因,像潮汐一样影响我们的作息,这一切都让我们对人体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2020年的第65期《健康与疾病的微生物根源》,更是以病毒等微生物为主题,解释了病毒的起源,人类抗击病毒的历史和各种方法。


当前的另一个热点是芯片。而在芯片技术成为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之前,《少年时》就已经在计算机、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方面作了多个专题的探讨:


将一颗沙砾溶化,提炼出纯净的单晶硅,蚀刻上逻辑电路封装成芯片,把芯片连接成计算机。在硬件基础上设计程序,收集、开发数据,带动整个数据化世界的蓬勃发展,并大步迈进人工智能的时代。

而且,《少年时》根据这三本书的难点,原创制作了三个视频,这是人工智能主题的相关视频“计算机视觉如何实现”。


从这两个系列的选题,可以看出《少年时》的前瞻性,引领着少年读者站到了科技的前沿,看风起潮涌,看浪击长空。

「2021少年时第七辑」

超值优惠, 预售来袭

(No.73-84,共12本,包邮)

第1-5辑现货秒发;第6辑先寄出11册,12月那一册月底寄出。


原价: 468元/年

预售价: 399元/年


除此之外,《少年时》的选题非常广博:
▼从鸡蛋里孵化出恐龙,仿佛时钟倒拨,回到侏罗纪。

(图源:《少年时06·恐龙复兴》)

去火星上探秘,从中拷问出星空的秘密。

(图源:《少年时14·重新认识太阳系》)

带你进入厨房,物件里的科学不再高冷,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站成一排,一一归于你的麾下。

(图源:《少年时21·小物件 大科学》)

进入智能家居,只要轻轻的凝眸,只要指纹的相扣,便认出你是这片洞天的主人。

(图源:《少年时18·开启智能生活》)

从星空的漩涡里,看到银河的影子。在闪耀的星空中,看到太阳的一生。
(图源:《少年时35·恒星大家族》)

还有文学艺术类的专题:
什么是美?

为什么蓝天白云让你感到美,蒙娜丽莎让你感到美,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你感到美?

(图源:《少年时02·美之旅》)

怎么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图源:《少年时46·写作:为文思开另一扇窗》)

「2021少年时第七辑」

超值优惠, 预售来袭

(No.73-84,共12本,包邮)

第1-5辑现货秒发;第6辑先寄出11册,12月那一册月底寄出。


原价: 468元/年

预售价: 399元/年


在音乐的波动中,万物皆是宇宙之间的乐器,拨动彼此,便是天籁。

(图源:《少年时61·美丽的乐声从哪里来》)

在电影的蒙太奇中,挣脱地心引力,去星际穿越,去漫游。

(图源:《少年时34·21世纪的电影》)

古人曾说起四季宜读不同的书: 春读集,夏读史,秋读诸子,冬读经。
这虽是一家之言,却也有一些道理。
我会在春天读《少年时》的生物系列,因为这时万物生长,鸟语花香,读来生机盎然;

在夏天读《少年时》的人文系列和宇宙系列,因为暑假可以有更多时间参观博物馆、聆听音乐和仰望星空;

在秋天读《开始智能生活》《奥运中的科学》《未来职业与新素质》等,因为这时天高气爽,读这些专题,别有情趣;

而在冬天,人的精神容易集中,可以进行深沉的思索,适合选《探究意识的本质》和《物质的本源》等《少年时》最难的专题。

如果你觉得,春天踏青归来作文是头等(头疼)的大事,选择《写作》,夏日炎炎需要《酷冰雪》,秋天瓜果琳琅满目、吃货正可以大饱口福《谁动了我的食物》,冬天适合躲到有暖气的博物馆欣赏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直到最后不得不去欣赏杜尚的“惊世之作”,那么,恭喜你找到了适合 你的《少年时》四季书单 ,春夏秋冬总有一款,正对了你的胃口和心情。

2

布局严谨 ,体现少年时的知识框架

选题之后,便是编写大纲。每一个专题需要分成15-20篇文章,从不同方面阐述,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有历史回顾,有前沿分析,有未来展望,有严谨的科学,也有 让人捧腹的趣味。
《少年时》的 编写大纲常常反复修改几十遍 ,甚至推倒重来。既要把专题做深做透,又要兼顾少年读者,能够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既要定好框架,又要让作者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比如,《健康与疾病的微生物根源》,可以从目录看出总编辑的思路:


从人类认识微生物的历史开始,讲了酿酒、制酱、造醋,人们在认识微生物之前,早已经和它打了几千年的交道了。
而后牛痘、病毒、青霉素的发现,现代微生物的研究才走上了正轨。通过研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人们开始创造越来越多的奇迹。
而这些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显微镜。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体内的微生物群,居然有100万亿个,是人体细胞数的1.3倍。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微”躯一震?
我们到底是不是人啊?体内有这么多微生物?
更悲催的是,如果没有这么多微生物在体内,我们就不是人了,活不了!
这些微生物中,有的是我们需要的,有的是对我们有害的。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与致病病毒的战斗,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之后也是被微生物吞噬消化。
在起跑线和终点线之间,我们有没有领先的机会?通过走近病毒的“内心世界”,我们了解了病毒的前世今生(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体外消毒,开发抗毒药物,研制新疫苗,以毒攻毒用微生物对付微生物。
十几篇专题文章,有的可能看一遍就理解,有的可能要反复阅读,甚至过一段时间再来翻看,会有不同的收获。

不同基础的读者,不同理解能力的读者,都可以在同一期、同一主题中找到合适自己的文章。
有些文章是开放性的,目前还没有答案,这更能点燃读者求知探索的渴望。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颗种子,撒在少年的记忆里,它会在不经意之间,破土而出纤嫩的小苗,慢慢长成一片绿茵。当孩子在课堂上、电影里、书本中看到《少年时》上阅读过的知识,那种 “啊哈!我知道这个”的感觉,有再次相会的惊喜,也有不可言传的小小骄傲。
正如《少年时》创始人杨鸣镝女士说的:“我始终相信,儿时读书是一种积累,可能到了成年的时候,才显示出一种力量。当你有另外一个世界在心中的时候,哪怕它很远很模糊,你也会感觉到它照耀到你身上的奇迹和美。”

3

作者团队庞大 ,是真正的深入浅出

如果你细心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除了少数几位常见的作者, 每一期都有很多新的面孔。 每一期专题,《少年时》会邀请该领域的专家撰稿。

比如,《观测宇宙和推测宇宙》,请了宇宙物理学家、原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让·皮埃尔·博笛;美国知名童书以及儿童杂志作者丹·里施;现任教于美国肯塔基大学,为许多杂志撰稿的哈里·莱文等。


《硅谷带动世界》,请了在中国大陆接受基础教育,本科攻读化学方向,后赴美求学获药学博士学位,在加州湾区工作生活多年,有大量读者,在硅谷也很有影响力的皮皮虾;工学博士,在专业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论著一部,从事计算机网络研发工作,获美国专利数十项的海上云;英国作家,从事新闻工作和科学写作的乔恩·皮尔等。


《如何欣赏现代艺术》,请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徐唯辛教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硕士学习期间获得Marijke van Warmerdam 教授的“大师生”称号的王海琳;科学记者凯西恩·科娃斯基等。


在中、法、英、德、美等2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专家,是 《少年时》的智慧库 。这样的“奢华”,这样的大阵仗,是科普出版中绝无仅有的。


邀请不同的作者,很多还是国外学者,是相当费时费力的:沟通、磨合、修改、译稿,都为出版增加了难度。
但是,邀请最好的专家,为少年写作科普,“ 只给孩子最好的内容 ”,是《少年时》的一种执着,一种工匠精神。舞大刀,请的是关公;弄大斧,就要请鲁班。
幸运的是,这些专家学者也都是有同样情怀的人,他们都愿意通过文字引领少年进入科学的花园。近200年前,科学家法拉第为少年进行圣诞科普系列讲座《蜡烛的故事》,这种精神一直在传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