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络辟谣由上海市网信办和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联合打造。我们还原事实,让您洞悉真相! |
在病毒性肝炎的大家族中,“老大”和“老二”,即甲肝和乙肝,几乎人尽皆知,但丙肝的知晓率却远远不如前两者。
事实上,丙肝不仅会在人体内长时间潜伏,而且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慢性丙肝和乙肝一样会导致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的“三部曲”。
丙肝也会逐渐导致肝癌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1.3亿至1.5亿人受到慢性丙肝感染,每年大约有70万人因未得到治疗而死亡。
自从我国实施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以来,乙肝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丙肝的病毒感染却在逐年攀升。 近三年来,我国每年有超过20万新增丙肝病例。与庞大的患者人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仅为25%,诊断率仅为2%。
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起病隐匿,且疾病进展缓慢,可在人体内潜伏10到20年,常规的体检一般难以发现。
一旦感染丙肝病毒,大多数丙肝感染者无法依靠自身免疫清除病毒,会演变成慢性丙肝。而慢性丙肝犹如一枚“定时炸弹”,若不及早发现、及时“拆除”, 15%到30%的慢性丙肝患者会在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大大增加罹患肝癌的风险。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肝癌新发病例39万,其中约80%源于病毒型肝炎。中国年肝癌死亡人数约36万,其中丙肝继发肝癌死亡占37.48%,且呈快速上升趋势。据统计,从2009年至2013年,感染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死亡率增长了221%。
文身、洗牙、打耳洞都要当心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有 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提醒,医院曾经遇到过因为文身、文眉甚至洗牙而感染丙肝的病例。 她建议,文身、文眉、洗牙、打耳洞、修脚等凡是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出血的行为,都要去正规场所,采用一次性用具,简单的酒精擦拭未必能彻底清除丙肝病毒。
丙肝高危人群,包括有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者、有静脉药瘾者、有医源性暴露史者、有高危性行为史、丙肝感染者的性伴及家庭成员,应尽早接受丙肝病毒感染筛查,一旦确认,就应及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
创新药获批,丙肝治愈超九成
众所周知,现阶段乙肝仍无法被彻底治愈,与乙肝不同的是,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丙肝是可以被治愈的。
在过去13年间,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我国是标准的丙肝治疗方案,但由于干扰素存在不少绝对和相对禁忌症,有一部分患者并不适合应用干扰素治疗。
随着全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DAA)出现,更多丙肝患者将有望通过创新药物,获得治愈。
谢青主任提醒,DAA的治疗方案发挥抗病毒效果有一个前提,就是须要检测丙肝病毒基因型,因为针对不同基因型和亚型所选择的DAA治疗方案是不同的,疗程也不同。
目前,基因1b型是我国最常见的基因型,占比为56.8%。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案治疗基因1b型患者的疗效较其他几类基因型相对不理想,因此基因1b型在干扰素时代也被认为是难治型丙肝。
据悉,随着全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联合治疗方案在我国获批,有超过九成的丙肝患者有望被治愈。医生呼吁,希望加快药物纳入医保流程,让更多患者获益。
造谣者这次搞大了!榜单中这些谣言令人发指 | 上海辟谣平台5月谣言榜
河鲜用避孕药催肥?鲶鱼吃粪便长大?揭开“水产商人忏悔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