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与人工智能有关,个人觉得,要写好很难。
现在的高考,越来越不容易。
这个不容易,更多是针对广大寒门学子。
嗅觉灵敏的学校,早已把人工智能当成热门考点。
毕竟新质生产力里面,适合出题的方向不太多。
这个判断,还可以靠老师的业务素养来勉强弥补。
接下来的操作,就是拼底蕴了。
我所知道的几所名校,都请人工智能方面的教授做过讲座。
他们功底扎实,又是科普界的头部IP,讲起来深入浅出,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事半功倍。
这种级别的学校,平时也不是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催熟学生。
他们更重视方法的探索,逻辑的训练,思维的养成。
人工智能这个作文题,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写得中规中矩,像模像样不难。
文采好的,也可能拿高分。
但是,那些了解人工智能,又有一定思辨能力的学生,往往更能写出言之有物,生动活泼的文章。
这样的答卷,天然就比浮于表面,高谈虚论的八股文更出彩,更高级。
这种底蕴下成长的孩子,只要不傻,人不废,清北无法保证,考211问题不大。
而211,已经是无数寒门学子的顶级目标。
一些人的下限,是另一些人的上限。
更可怕的是,这两类孩子,就算考到同一所大学,毕业后的路,也大相径庭。
素质教育培养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社会和捕捉机会的能力更强。
应试教育催化的孩子,毕业后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逐步触摸社会真相,慢慢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和本质。
更多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浑浑噩噩,甚至意识不到这是个大问题。
14年,我出去旅游,遇到一个教授,聊了一路,最后他建议我尝试下公众号。
我听了嗤之以鼻。
当时一心想着创业,尽管做什么亏什么,一事无成。
直到18年,在极致的羞辱下,我想起了教授曾经跟我说过的话,决定转型写公众号。
那时已是公众号红利末期,留给普通人的机会,所剩无几。
凭借遗传的那点天赋,以及运气,我勉强喝了点时代红利的汤。
如果早两年进入,以一篇十万加文章涨粉一万的行情,我可能也是千万级别的大V了。
后来,短视频兴起,平台邀请过我,当时做的话,还算有点先发优势和官方扶持。
可寒门子弟的谨慎,让我选择继续耕耘文字赛道。
又一次与时代红利擦肩而过。
时至今日,我身上仍然残留了许多原生家庭的缺陷,尽管明白,但改变很难。
我不怪父母,他们做了能做的一切。
也不怨国家,好歹通过读书初步改变了命运。
我只是感叹,寒门子弟的不容易。
他们资源有限,选择不多,心态上更是想赢怕输,畏手畏脚。
哪怕机会摆在面前,都意识不到这是机会。
回到今年的作文题。
从素质教育角度,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题目。
引领时代发展的,不会是那些只会写八股文的做题家。
但对寒门子弟而言,这样的题目,过于沉重,过于残酷。
如何做好效率与公平这道命题作文,不仅仅是高考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时代发展的红利,应该向广大劳动人民倾斜得更多一点。
否则,几千年来的社会运行规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推荐阅读:
高考继续“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