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先生说
说点教育的真相和隐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灯火可亲,团圆有时 ·  23 小时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灯映春宵,团圆正好丨川大与你共赴锦绣前程 ·  昨天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灯映春宵,团圆正好丨川大与你共赴锦绣前程 ·  昨天  
浙江大学  ·  浙大病理AI助手,3秒锁定癌症病灶 ·  3 天前  
浙江大学  ·  浙大入选又一国家级中心! ·  2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年味变淡?我们何去何从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先生说

高考越来越不容易

文先生说  · 公众号  ·  · 2024-06-08 15:06

正文

今年高考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与人工智能有关,个人觉得,要写好很难。


现在的高考,越来越不容易。

这个不容易,更多是针对广大寒门学子。

嗅觉灵敏的学校,早已把人工智能当成热门考点。

毕竟新质生产力里面,适合出题的方向不太多。

这个判断,还可以靠老师的业务素养来勉强弥补。

接下来的操作,就是拼底蕴了。

我所知道的几所名校,都请人工智能方面的教授做过讲座。

他们功底扎实,又是科普界的头部IP,讲起来深入浅出,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事半功倍。

这种级别的学校,平时也不是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催熟学生。

他们更重视方法的探索,逻辑的训练,思维的养成。

人工智能这个作文题,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写得中规中矩,像模像样不难。

文采好的,也可能拿高分。

但是,那些了解人工智能,又有一定思辨能力的学生,往往更能写出言之有物,生动活泼的文章。

这样的答卷,天然就比浮于表面,高谈虚论的八股文更出彩,更高级。

这种底蕴下成长的孩子,只要不傻,人不废,清北无法保证,考211问题不大。

而211,已经是无数寒门学子的顶级目标。

一些人的下限,是另一些人的上限。

更可怕的是,这两类孩子,就算考到同一所大学,毕业后的路,也大相径庭。

素质教育培养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社会和捕捉机会的能力更强。

应试教育催化的孩子,毕业后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逐步触摸社会真相,慢慢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和本质。

更多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浑浑噩噩,甚至意识不到这是个大问题。

14年,我出去旅游,遇到一个教授,聊了一路,最后他建议我尝试下公众号。

我听了嗤之以鼻。

当时一心想着创业,尽管做什么亏什么,一事无成。

直到18年,在极致的羞辱下,我想起了教授曾经跟我说过的话,决定转型写公众号。

那时已是公众号红利末期,留给普通人的机会,所剩无几。

凭借遗传的那点天赋,以及运气,我勉强喝了点时代红利的汤。

如果早两年进入,以一篇十万加文章涨粉一万的行情,我可能也是千万级别的大V了。

后来,短视频兴起,平台邀请过我,当时做的话,还算有点先发优势和官方扶持。

可寒门子弟的谨慎,让我选择继续耕耘文字赛道。

又一次与时代红利擦肩而过。

时至今日,我身上仍然残留了许多原生家庭的缺陷,尽管明白,但改变很难。

我不怪父母,他们做了能做的一切。

也不怨国家,好歹通过读书初步改变了命运。

我只是感叹,寒门子弟的不容易。

他们资源有限,选择不多,心态上更是想赢怕输,畏手畏脚。

哪怕机会摆在面前,都意识不到这是机会。

回到今年的作文题。

从素质教育角度,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题目。

引领时代发展的,不会是那些只会写八股文的做题家。

但对寒门子弟而言,这样的题目,过于沉重,过于残酷。

如何做好效率与公平这道命题作文,不仅仅是高考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时代发展的红利,应该向广大劳动人民倾斜得更多一点。

否则,几千年来的社会运行规律,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推荐阅读:

高考继续“坐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灯火可亲,团圆有时
23 小时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灯映春宵,团圆正好丨川大与你共赴锦绣前程
昨天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灯映春宵,团圆正好丨川大与你共赴锦绣前程
昨天
浙江大学  ·  浙大病理AI助手,3秒锁定癌症病灶
3 天前
浙江大学  ·  浙大入选又一国家级中心!
2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年味变淡?我们何去何从
4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招商银行2016年中报十大看点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