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苹果发布的新款 MacBook Pro 用4个Type-C 接口取代了之前的雷电和传统的 USB 接口,这在市面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其中也不乏一些吐槽的声音。
那么,当“Type-C”这个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它到底有多少了解呢?
1
)Type-C 接口是什么?
简单地说,Type-C 其实只是 USB 接口的一种类型,或者说是一个接口的形状。到目前为止,比较常见的 USB 接口有以下几种:
Type-A
多用于电脑,以及电脑周边的一些电子配件如鼠标,键盘、U盘、数据线等。
Type-B
一般是用在3.5寸移动硬盘、打印机、显示器及其它一些扩展设备上。
Micro-B
常见于安卓手机和一些便携式的电子产品。
不管是 Type-A、还是 Type-B 和 Micro-B 接口,它们都有两个问题:
不能正反插;
接口太多,容易混乱,如果带好几个设备出门,你还得同时带好几种配线。
从好的用户体验来说,这种现象全都是减分的。
这时小巧便捷的 Type-C 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它不仅可以正反插,还能承载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电力传输,甚至可以一条线双头共用。
综上所述,Type-C 只是 USB 接口的其中一种类型,它和 Type-A、Type-B、Micro-B 是一个平行的概念。
2
)USB 3.1 和 Type-C 有什么关系?
USB1.0
、2.0、3.0、3.1 指的是规范标准(传输协议),这些标准是由 Intel、微软、惠普等厂商,共同发起的一个叫做 USB-IF 的组织执行开发的各个版本,它涉及到一些芯片的处理技术、信息的收发,以及双方共同遵守的一些协议等等。
从上图可以看出,USB 3.1 是目前来说 USB 里传输速率最高的标准。在目前的接口类型里,Type-C 是最能发挥3.1特性的接口类型。那么 USB 3.1 Type-C 厉害在哪呢?
从功能上看, USB 3.1 + Type-C 可以在一个接口上实现充电、高数据传输、显示输出等功能。
可以想象,在未来 Type-C 普及以后,无论是给你的设备充电,还是连接显示器或者存储设备、扩展坞,统统都可以用一条线搞定。
在充电方面,USB 3.1 Type-C 支持高电流充电,理论可支持 100w 的功率输出。在这种高电流输出的条件下,使用串联的方式,可以做到一条电源线给多个设备一起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