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百师通
教育百师通为广大家长、学生、老师及社会大众提供有关家庭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教育资讯等相关信息,由中国教育学会携54个学科专业委员会及国家级教育专家提供学术支持及专业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镇江发布  ·  教育部重要通知! ·  昨天  
无线徐州  ·  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2 天前  
无线徐州  ·  后天查成绩!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2 天前  
佑子爸爸育儿  ·  经常被吼的孩子,智商可能发生惊人变化 ·  2 天前  
佑子爸爸育儿  ·  经常被吼的孩子,智商可能发生惊人变化 ·  2 天前  
今日五莲  ·  明确了!可放宽至70周岁! ·  2 天前  
今日五莲  ·  明确了!可放宽至70周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百师通

卢勤:一句伤害了中国孩子很多年的话,可惜家长们都还在说!

教育百师通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2-08 12:48

正文

文 | 卢勤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流传着一种说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乎,幼儿园要学习小学的知识,家长忙着为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一场对孩子童年的掠夺正在进行。结果:忙坏了家长,累坏了孩子。


人生不是短跑,人生是马拉松,起跑快出几秒对漫长的长跑来说是不起作用的。



一天,我去拜访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他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柳斌主任去某地考察教育。当地一个人非要见他,说他能让3岁的孩子学会3000个字。柳主任不想见他。在一次考察结束时,这个人竟带了一群3岁的孩子和一群记者在门口等他。说:柳主任,你随便考,看这些孩子是不是能认识3000字。


柳主任说,你让孩子和记者都回去,我单独跟你谈。


柳主任对这个人说,我相信,你的每个孩子都能认识3000字,这无非是训练的结果,小狗训练多次还会算算术呢!可这对孩子有什么意义?《毛泽东选集》也只有2700多个字, 你让一个3岁的孩子学会3000字,他干什么用?他会思维吗?而你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孩子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柳主任痛心地说:这种以孩子童年为代价的“起跑”是误人子弟的。 人生不是短跑,人生是马拉松,起跑快出几秒对漫长的长跑来说是不起作用的。



“展望今天的教育现状”,柳主任说,“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学习承受了太重的压力;童年背负了沉重的包袱。在不少地方,学习活动常常远离了学习者的现实生活;整齐划一的学习任务,偏离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自主性、以及承受能力的差异;学习活动的要求常常违背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这种现象能说是符合教育合理性、科学性的要求吗?能说是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吗?”


柳主任越说越激动,他的目光中闪烁着焦虑和沉甸甸的责任。


一个在教育战线工作几十年的老领导,他在位时曾极力地推行素质教育,在中国许多大、中、小学的校园里,都留下过他的身影。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如今,他退休了,可他的心还在教育上,还在孩子的成长上,他奋笔疾书,写下《求解“钱学森之问”》。他认为:


杰出人才的培养,必须遵从青少年身体、心理的发展规律,遵从教育规律、人才成长的规律,遵从人的品德、智力、体质、情操整体性的原则。人才人才,有人有才,无人即无才,人是本源,才是枝叶。所以若重才,先重人;若要才,先育人。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是人有德,才为用;人无德,才为祸;人品善,才利民;人品劣,才害民。这是古往今来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育人经验啊,杰出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


他希望家长们从急功近利的泥潭里跳出来, 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错误理论的误导下走出来,不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每个家庭都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创造有利于孩子愉快成长的家庭文化环境。


听柳斌同志一席话,真有振聋发聩之感。



早期教育如果急功近利,将祸害无穷。


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如果加入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色彩,那将祸害无穷。


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 走出校门,能记住的才是教育。


仔细想一想,你一生的学习生涯,究竟给你留下的是什么?什么东西让你记得住,忘不了,用得上?


想一想,今天的父母最看重孩子什么?不是如何做人做事,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仅仅是智力。


婴幼儿时期主要任务是玩,在玩耍中让他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我们却逼他们学。学写字、学拼音、学外语。为了出“神童”,用大量的练习占据孩子玩的时间。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书中曾经强调的, 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因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今天,这样“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般的早熟的果子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一次,一对“神童”的父母来找我,神情中带着忧伤和焦虑,他俩都是大学教授:

我们的儿子4岁半上小学,19岁拿到博士学位。可现在他毕业在家,天天吃爆米花和膨化食品,什么事都不干,整天闷闷不乐,我们愁死了,知心姐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我对他们说:“你儿子该吃爆米花和膨化食品时,你们没让他吃,而让他学;想做事时,你们不让他做,也让他学。如今他学位是拿到了,可 童年的缺少让他只想吃,只想玩,不想做事了。


当时,我就把卢梭的教育观点介绍给他们: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卢梭还说:


“为什么要让那些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与痛苦呢?……你们绝不要剥夺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短暂的时间,否则你们会后悔不及的。一到他们能感受人生的快乐,就让他们去享受;不管上帝何时召唤他们,你们都不要让他们没有尝到生命的乐趣便死去了。”


“一个人没有快乐的童年是很不幸的,而用金钱买不回童年。”我对“神童”的父母说。


“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


“把成人当作成人。你们的儿子已经过了18岁,是成人了,你们就要把他当成成人看待,放开手,让他自由,让他自己去面对生活,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他的快乐不是你们能给他的,而是他自己在实践中产生的。别为他担忧,把他看成一个普通的孩子,看重他的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