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樱桃大房子(微信号:ytdfz8),樱桃大房子是已故公众号“樱桃小房子”的新阵地。作者陈小瑛,系资深财经女记者,对中国房地产有独到见解。
中国货币超发、债务堆积、国企和地方政府负债率高企,企业盈利恶化,依靠投资驱动难以持续等问题,中国经济将持续低迷,甚至会因为去杠杆,美国加息缩表,引爆中国的资产泡沫破灭。
一堆问题存在,所以也让目前的经济学家和媒体观点,变得异常悲观,大都认为中国即将发生金融危机,还有外国机构大喊中国明斯基时刻到来了,弄的人心惶惶。面对房地产暴涨,一边是大妈都在抢房子,一边是大多数观点都在警示泡沫破灭。
我也认为房价会回调,但我没这么悲观,一二线城市回调20%-30%,局部城市泡沫会破裂,下调30%-40%,甚至腰斩,很正常,但全局不会崩盘。
中国经济也不至于硬着陆,因为当局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开始拆弹,我们还有点时间。
对于房价,我认为这一轮上涨,中短期,比如三年,确实涨到头了(目前说的是一二线城市,大部分政策还在通过棚改货币化安置去库存的三四线今年还会涨)。
原因有几个:
第一,调控了,短期政府不让涨了,限购抑制了需求,限贷去杠杆了,看似那么多人有钱投资,其实很多是因为加杠杆,银行信贷宽松;
第二,是利率开启了上行周期,加大了购房成本,银行信贷在缩紧;
第三,这一轮暴涨,也让该买的买了, 该换房的换了,甚至是透支了部分原来三年内没打算买房,因为预期房价要涨,提前入市购房的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短期内能买的起房子的需求少了,需要时间积累;
第四,就是现在经济还处在一个结构调整期,这两年,我们的收入增长其实非常缓慢,购买力已经被透支了。
但是不是意味着房价泡沫会彻底破裂或者说崩盘呢?这个我是持保留意见的,我认为泡沫会消化一部分,比如燕郊等环京城市,上海周边城市,以及深圳周边城市,这种地方回调30%-40%,比如一线城市,像深圳,降10-20%左右,5.4万/平米的均价,降到4.5万/平米左右,那些10万一平米的房子,降到8万,这是完全可能的。
但这最多算是局部泡沫破灭,但不影响全局,更谈不上崩盘,因为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虽然有很多投资水分,但这些投资客就算亏了,也不会跳楼,不会断供,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至少是中产,是上班族,有收入来源,房子交了两三成的首付,跟美国次贷危机前很多是零首付还是不一样,所以也不要老生常谈的以为,政府不允许房价跌,跌了银行要破产,地方财政要吃土。
局部泡沫破灭,是中国经济完全可以承受的,比如上一轮2010年开始的调控,温州和浙江等投资炒作水分大的城市,鄂尔多斯等煤炭资源型城市,海南、北海等旅游城市,都经历了房价泡沫的破灭,但也没见银行破产,地方财政破产吧。
对于一些城市,通过三年的时间,缓慢降20%后,又累积了购房的能力,比如一线城市的刚需,每年攒个20万,三年攒60万,再加上父母亲戚支持,也可以买的起300万的房子,改善型需求也可以换的起七八百万的房子,届时,市场的购买能力,又恢复元气了。
下一轮是不是又会开启暴涨的轮回呢,呵呵,要看下一轮的货币政策,如果又像这一轮这么宽松的加杠杆,去库存,恐怕又是一样,但现在说为时过早了。
我敢肯定,这一轮并不是中国房地产周期的大顶。因为还有很多进城的人没买房,学术点就是城镇化进程没有结束,这个趋势是逆不可挡的,他们不是不想买,而是短期房价上涨过快,他们的储蓄还够不着,比如长沙房子,你涨到1万,很多人可能觉得贵了,如果你回调到八千,那又有一大批人买的起了。
像燕郊这种地方,如果房价下跌40%,50%,我觉得就可以去抄底了,城市群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买不起北京房子的人,还是会去燕郊买的。
对于中国经济,我觉得短期不乐观,但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悲观,崩盘的概率还是不大。
先说长期被人诟病的中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问题,从1980年代开始,学术界就说中国是投资饥渴症,投资过度,透支未来,一直到现在,呵呵这个讨论,真是经久不息。
到2000年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中国出口大增,经济学界又说中国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反正,投资和出口占比过高,内需不足都被认为不可持续,现在又说出口靠不住,投资难以为继,不管怎么样,都有批评和悲观的声音在。
先说投资,比如铁公机,其实这些基础设施投资还是很有必要的,当前的投资,在未来就会转变为消费,比如高铁,刚开始运行时坐的人还不多,大家觉得票价贵了,但随着大家收入增长,慢慢支付的起了,而且又省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出行的效率。
反正没人能够解释和预见过去三十年,中国增长的奇迹。
到了今天,大家积累了三十年,储蓄了这么多财富,个人的负债不算高,我们就有消费的能力,还不至于倒退吧。
老是机械化的拿几个参数对比,拿中国和美国日本比较,比如M2和GDP的值,金融业占GDP的值,房地产总市值等等,然后得出中国的问题有多大,马上要崩盘,我觉得也没多大现实意义,毕竟发展阶段不同,崩不崩盘,不是我们可以提前计算出来的。
每一次崩盘之前,都是经济过热,一片繁荣景象,然后通过加息,引爆泡沫破裂,但我们除了房地产过热之外,好像总感觉实体经济很虚弱。
因为积累的问题确实比较多,09年4万亿的投资有些盲目,后期资金跟不上,很多搞成半拉子工程,然后地方政府就举债,现在债务也比较多,该淘汰的产能没有淘汰,最后又搞成过剩,此外,房地产也有些拔苗助长了,比如现在的棚改,很多就是乱搞,把不该拆的都拆了,特别是金融也有些过热,互联网金融根本就不是什么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一点没下降,结果搞出来很多骗子,等等问题。
经济学界对当前问题的讨论,我相信监管当局心里是一清二楚的,所以才提出了灰犀牛的概念,提出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整顿金融乱象,解决货币超发的问题,要去杠杆,尤其是国企负债率,该死的死,该合并的合并,还有地方债,不让乱发债,抑制房地产泡沫等等。
在这些问题全面爆发前,先建防火墙,先拆弹,显然是在解决问题,如果视而不见,任由泡沫膨胀,最后等到经济过热,通过加息来解决的时候,那就是刺破泡沫硬着陆了,只能等着崩盘了。
现在我们还有机会,因为CPI低迷,短期不存在通胀的问题,今天公布的7月CPI才1.4%,连续好久都在2以下了,这就意味着我们短期不用担心通胀,也不用加息,利率低好处太多了,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经营的成本就低,虽然美国加息缩表,我们可能会被动跟随,但这个窗口期还比较长,对我们的影响至少是明年以后的事了,这就给我们处理这一堆问题留下了时间。
过去五年,我们也一直在搞转型升级,虽然速度太慢了,在这个出清的过程中,局部会爆发一些危机,比如前几年的温州金融危机,内蒙、山西的一些煤炭过剩危机,今年又是山东省的企业债务问题,我觉得只要不是全国的危机,局部危机错开爆发,然后慢慢解决出清,反而是好事,因为危机发生之后,调整完了,就是新经济的开始。
各个行业的微观层面,可以看券商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
今年出口也确实是在好转,因为欧美经济在复苏,我们就受益,出口好转,就是有利的外部环境,整体的经济保持稳定就有希望。所以像房地产投资低一点也没关系。我们也有了空间来做转型升级调整。
所以,别对当前房价太乐观,也别对中国经济太悲观了。
真到了两三年后,市场对房地产肯定又是一片悲观,会根据目前的什么租购同权、共有产权房、人口红利消失等等因素来判断,房价不会再涨了。记住,真到那时候就是你可以抄底的良机啦。让我们静静的等待调整机会吧。
今
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个问答,
房价是不是改变人的价值观?
回答者十个有九个的答案是肯定的,房地产发展到今天,有没有一套房,在大城市有没有一套房,在城市的哪个位置有一套房,逐渐成为了区别大家阶层和身份的标签,有人甚至这么说“社会财富分配制度从按劳分配几乎快转变成了按房分配,房价捆绑了经济、政治、户籍、教育、爱情、事业,甚至养老、社交圈子和社会地位”。过去十年房地产错位飙升引发的不仅仅是一定程度的经济脱实向虚,金融风险的提升,也引发了阶层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最重要的是很可能扼杀人对奋斗的追求。
我在之前写过一篇十年楼市的简文,回顾了过去十年楼市,而这样的历史不会再重演,我认为差不多到了一个分水岭,换句话说,”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白银时代”即将来临:
从2005年起,楼市调控就连续不断出台,但是伴随着中国高增速经济,房价一路高歌猛进, 2007年,整体经济进入过热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信贷的扩张,将国内多个城市的楼市带入到“疯狂”上涨的阶段,深圳楼市也不例外。
07
年,深圳不论是关内还是关外,房价都冲破了一万,有的甚至接近2万,高华手里几套房原本是打算自住,房价猛涨让他始料不及,南山区房子涨了一百多万,龙岗平湖和坂田房子都涨了几十万。
为了遏制通胀,从2007年3月开始,央行连续6次加息,同时为了抑制房价上涨,当年9月,央行重拳调控楼市,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至四成,利率上浮1.1倍。
也是在9月,高华将南山的房子卖掉,看着存折上分两次打进来的110多万元,他兴奋的几天睡不好觉,时不时拿出存折数一数,是不是七位数,因为钱来的太快,简直让他怀疑人生,要知道,那时候他月薪才五六千。
算算如果靠工资,多少年才能挣到一百万呢,那一刻,他才发现,以前遥不可及的百万富翁,距离自己并不遥远。
“谁发明的住房按揭贷款?谁发明的零首付购房?太伟大了!”高华内心由衷的感谢银行,有了贷款,就可以撬动杠杆。
捞到了第一桶金后,高华意识到房子不仅是用来住的,还可以拿来赚钱,而且操作如此简单!这个想法已经深深的烙在他脑海中,于是胆子也开始撑大了,“买!只要买就能赚钱,我要赚千万!”
原本高华在龙岗有两套房,但适逢深圳大运会在龙岗召开,交通道路规划建设宽敞,各种场馆设施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高华认定这是重大利好!琢磨着两套太少了,继续买,满仓!心里打着小算盘,房子两年翻倍,4年翻两倍,利用三倍杠杆,除去自住的,再投资四套房,五年内可赚1200万!去掉各种税费,千万富翁不是梦!然后就可以退休了。
然而美梦都是被闹钟给敲醒的! 高华没有料到,一场危机很快就来了。
之前,高华并未亲历过加息对楼市的冲击有多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下,2007年10月,加息的累积效应显现,调控开始见效,深圳楼市阶段性见顶,有价无市。只会买不懂卖的高华,在2008年终于栽了跟头。
2008
年2月,深圳新房价格达到1.6万元/平米后,开始断崖式下跌,开发商大幅降价、中介跑路的消息接踵而至,购房者违约现象频增。高华也加入了维权队伍,最后以市场价8折获得购买中央悦城一套房的权利。到了08年10月,很多区域房价已腰斩。
此时,高华握在手里的房子超过10套。“每天一早起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哪套房子要还月供了。”高华的压力非比寻常,4万元的月供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当时月薪仅8000多元,收入远远无法填补缺口。但仍苦苦支撑,用几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尽力不让资金链断裂。
2008
年初,高华意识到必须“减仓”,于是以成本价出售中央悦城,套现30万元还月供,同时房子装修完后陆续出租,减轻了月供压力,这样挺了10个月。
因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风暴很快临近结束。
面对经济下滑风险,2008年10月至12月,中央出台政策“组合拳”救楼市,如降低首套房和改善性住房首付比例、首套房利率打七折,取消70\90政策,以及减免税费等措施,市场应声止跌。地产大佬潘石屹振臂疾呼:“苦苦等待的‘解放军’终于来了。”
“说句拉仇恨的话,感谢金融危机,救了中国楼市,也救了我。”高华说,托金融危机的福,否则他还要继续割肉卖房还月供。
高华挺过来了,不过比他更激进的投资客却倒在了黎明前。《华夏时报》当年曾报道,拥有上亿资产的投资客李金东,在房价的持续下跌中,手中的69套房全部变为负资产,最后破产离场。
但经过08年这次过山车式的楼市起伏,高华对房地产投资风险有了全新认识,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栽跟头。但同时发现,只要中国经济向好,房地产就不会崩盘,一旦市场进入调整,政府必会救市。
2009
年,中央推出4万亿大规模刺激政策后,房地产成为货币宽松的最大蓄水池,全国各地掀起了救楼市浪潮,市场迅速反弹。蛰伏一年之久的炒房客们在2009年初又开始伺机而动。
有了前几年的炒房经验,高华认定机会再次来临了,与李金东们再无资金翻盘不同,高华通过房子再贷款,找朋友借钱,又卖掉两套房套现200多万元,准备大干一场。
这一次,高华将股市联合坐庄的手法引入到了楼市。但抛弃了激进冒险的策略,以稳健为主,2009年底,他与几名投资客一起,开始通过联合控盘的方式炒房。
高华们选了深圳南山区三个只有两三百套房源的二手房小区,其中80%是自住客沉淀不动的房源,剩下几十套流转,只要有放盘的,他们就联合接手,直到小区没有房源可卖,形成垄断后,投资客便有了定价权,几个人先通过对敲互相买几套,将价格炒高,然后每隔几天放出一套,制造稀缺的假象,由几个中介同时放盘形成热卖竞争,他们在幕后操纵。
在这一轮救市中,从09年3月起楼市开始回暖,深圳房价快速上涨,到了10年初就完全收复失地,甚至有的区域已经完全回到07年的高点,而且并未止步。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房价住宅销售均价达到4600元/平方米,比2008年均价上涨了1000元/平方米,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深圳市官方数据统计,2010年新房成交均价首次突破2万元/平米,比2009年上涨33.2%,两年时间,房价上涨幅度超过50%。
2010
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拉动GDP增长从08、09年的个位数,重新回到双位数,达10.6%,房地产功不可没。
但同时由于全国楼市疯狂反弹,百姓对于高房价也怨声载道,因此史无前例的调控又来了,几乎每月,中央部委都有措施出台,除了在土地出让金上对房企进行严格限制,其他连续上调二套房首付比例,从3成提高到4成后又提高到5成,70\90政策重出江湖,营业税免征期延长。10月开始,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新一轮加息周期来临,同时,史上最严限购令出台。
但因4万亿放水导致的流动性泛滥,市场并未立即熄火。一直到2011年年中,深圳楼市才冷淡。但在这场投资盛宴中,高华和其他投资客大赚。
始于2010年的这一轮房地产调控,在2011年不断细化和落实,在“调结构、稳物价”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国八条”、房产税试点改革先后落地,“限购”、“限价”、“限贷”等政策全面升级,从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给两端下手,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推出,限购城市扩至50个。
同时,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加息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2次。
限购令、限贷令等行政调控手段出台后,购房名额成了最大问题,投资客被挡在门外。只能一套两套地零散操作,因此高华的炒房团队解散了,随着投资退潮,深圳市场成交量再次下滑,二手房成交量从当年1月的10831套,下滑到7月的2384套。
从2011年下半年后,全国房地产再度步入调整期,当时,深圳等一线城市最先反应,二三线城市调整紧随其后。
由于限购限贷的存在,深圳投资水分逐渐被挤干,投资客占比从2010年超过30%降至10%以下。而高华是留守的其中一个,且有一批跟随者。
虽然央行在2011年11月开始降准,但对于楼市的调控政策,并未放松。因此投资客们想出了合伙人跟投的公司运作模式,比如帮亲戚朋友交社保,解决限购问题,再用他们的名额一起炒房,按股份分红。
进入2012年,中国GDP增速突然从上年的9.5%下滑到7.9%,同时,跟随美国的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也开始发酵,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大,全球经济仍然存在“二次探底”的危险。中央开始将“稳增长”作为主基调,意欲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但政府出于压力,又不敢放松调控,2013年,国务院再次释放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的信号,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16城市加码调控,上海、广州、武汉、厦门、沈阳、长沙、南京等城市,相继收紧限购政策及加大土地供应。北京甚至出台了20%的差额征税政策。
一年年收紧的调控,让楼市局部泡沫破裂,如温州、鄂尔多斯、海南等炒作水分大的城市,在2011年到2014年期间,房价出现剧烈波动,价格腰斩。但多数城市房价稳定,一线小幅上涨,二线小幅回调。2014年,全国楼市彻底陷入低迷,一些中小房企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三四线城市的烂尾楼遍地开花。
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楼市成交全面下滑,广州、上海一手住宅的成交面积同比下滑超过三成,深圳、北京的跌幅超过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