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日报
中央级党报,经济领域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马靖昊说会计  ·  火眼金睛:资产端财务造假识别的预警指标 ·  2 天前  
会计雅苑  ·  上海农商银行2025-2027年报审计会计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日报

为何此类诈骗屡屡得逞

经济日报  · 公众号  ·  · 2022-07-19 11:12

正文

近日,警方破获一涉售卖虚假保健品的诈骗犯罪团伙,冻结涉案资金2亿多元。经侦查发现,动辄上百元的所谓保健品,其实是普通糖果,出厂价最便宜的每斤几元钱,最高的也不超过20元。严厉打击此类涉老诈骗,有利于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有利于以法治力量守护好“夕阳红”,有利于促进全社会一起来关心关爱老年人。


诈骗分子为达目的而施展的欺诈伎俩往往极具迷惑性。 一是“一假到底” ,例如杜撰“院士”“干细胞疗法负责人”等头衔,并虚构产品疗效,线上卖产品,线下开实体店,这让很多中老年人相信这是一家正规公司。而且虚假保健品的名字听起来也挺“高大上”,诸如人参四物膏、阿胶固元糕、雪莲硒肽片等。 二是竭尽所能“洗脑” ,例如直播开课打“知识牌”,通过答题发“红包”奖励以诱导购买;建立多个微信群,加强中老年人客户管理。各种操作最终目的,就是骗取信任,把老年人口袋里的钱骗到手。


为何此类诈骗屡屡得逞?主要是因为此类诈骗迎合老年人的健康养生需求和情感需求。 有的家庭成员平时对老年人关怀不够,导致有的老年人遇事无人商量。同时,老年人到医院就诊相对不方便、医疗资源供需不匹配、养老服务机构不完善等现状,与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匹配,容易形成“缺位”。这些都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对此,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防范诈骗意识,构建家庭、社会、机构一体化的防骗识骗机制。 家庭生活几乎是老年人生活的全部,要加强家庭关怀、情感沟通,让老年人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温暖,促进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氛围。同时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和资源,培育老年服务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和数量,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养老服务。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老年保健品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环境。 惩治以涉老“食品”“保健品”为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制售伪劣产品等行为,让广大老年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要多宣传医疗保健相关知识,让老年人明白保健品并不具备药品疗效和功能。倡导老年消费者认准我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要进一步加强全链条打击,铲除涉老诈骗滋生土壤。 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为契机,畅通举报受理渠道,依法严惩各类以养老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进行全链条全流程治理,净化市场,最大限度追赃挽损,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全,保障老有所安。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李万祥),原标题《全链条打击涉老诈骗》

监制/张益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