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夜航  ·  价格大跳水,还要继续降 ·  昨天  
哈尔滨日报  ·  幼儿园将免费?最新回应 ·  3 天前  
哈尔滨日报  ·  黑龙江省这些单位招聘工作人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一周新书(4.29-5.5)|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05-05 15:56

正文

01

《重估傳統‧再造文明:知識分子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重估傳統‧再造文明:知識分子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作者: 王銳, 吳展良, 汪榮祖, 周質平, 柯惠鈴, 段煉, 區志堅, 許紀霖, 陳建守, 黃克武, 楊瑞松, 歐陽哲生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19/05/06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490NT$

本书简介

2019年為五四運動一百週年,為反省此一運動在中國現代史上的意義及其對未來之啟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兩年前開始舉辦一系列的學術活動,這一本論文集是以其中的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編輯而成。 長久以來,五四被視為現代中國政治、文學、思想、藝術乃至日常生活的轉捩點,本書以五四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對於文化、政治議題之討論為焦點,並延伸至五四之後的「紀念政治」,彰顯五四時期作為現代中國文化演變的關鍵時期。 本書涉及的人物包括嚴復、林紓、梁啟超、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傅斯年、錢穆、杜亞泉、張東蓀、施存統等人。各文透過思想內涵的描述或思想交涉之闡發,探索新舊之間矛盾衝突、交融互釋,進而走向一個以現代民族主義為中心,追求「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的新時代,在此同時也有學者開始思索民主、科學與愛國的侷限性。 作為一個象徵符號,五四不僅是現代中國的起點,更是猶待努力的未竟之業。 五四運動一百週年,12位名家學者深入探究當時知識分子對於文化與政治議題的討論,以及五四之後的「紀念政治」,重新省思五四運動在中國現代史上的意義與啟示。


02

川岛真《中華民国史研究の動向》




中華民国史研究の動向 中国と日本の中国近代史理解

川島真/編著 中村元哉/編著

出版社名: 晃洋書房

出版年月: 2019年4月

ISBNコード: 978-4-7710-3118-0

税込価格: 4,860円

頁数・縦: 424P 22cm

本书简介

中国近代史は、日本と対立・共存の関係にあった時代であると同時に、現在の中国・香港・台湾の自己認識にかかわる重要な時代でもある。中国と日本の学者は、それぞれこの時代をどのように理解しているのだろうか。日本から東アジア近現代史を考える。

03

《中國學習蘇聯:1949年至今》




標題: 中國學習蘇聯:1949年至今

時間: 2019年3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作者: 白思鼎(Thomas P. Bernstein)、李華鈺 編著

04

《言利:包世臣与19世纪的改革》




言利:包世臣与19世纪的改革

作者:[美]罗威廉 著;许存健 译;倪玉平 审校

出版时间:2019-05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 价 ¥:59

页数:211

书号:978-7-5201-4710-1

开本:32

内容简介

嘉道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政府腐败、人口压力、内部和边疆动乱、来自西方的威胁,这些都是那个时代清朝面对的挑战。罗威廉(William T. Rowe)以包世臣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了当时的改革精英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罗威廉认为包世臣始终主张追求物质利益,对19世纪下半叶的洋务运动等影响很大。本书为哈佛-燕京学社学术丛书第109本。

05

《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




作者: 皮國立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12~1949)
出版年: 2019-5
页数: 368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0532081

內容簡介

服用歷史以壯陽,

心靈永不腎虧。

虛弱年代的強身之道、充血之愛!

從華人最害羞的軟肋切入,以醫療史的人文視野,

翻新詮釋民國社會的虛弱與情慾、藥品文化、昔時風尚。

上承明清時期的補養觀,

探索民國的性與身體,

豐饒的情感中蘊藏著堅韌的文化底蘊,

亦可謂一部東方感覺史。

西方感覺史的研究正方興未艾,我們也待急起直追,本書梳理民國(1912~1949)及其國民「虛弱感」,特別是與情慾有關的身體、疾病和藥品文化之間的相關性,從醫療史立論,著重當時中西醫學的對照,試圖將虛弱的病態與治療法融進一個性慾與疾病的世界中~~

民國的病根,也是人心的病根?甚至是微觀世界生活文化史的一冊病歷?皮國立將慾望、虛弱、疾病和藥品等四者放在史學中進行一緊密的對話與結合,開卷《虛弱史》,適以強精固本。

◎重點提要

當我們一起虛弱

華人特別重視「補養」,簡言之就是怕「虛」。怕虛的原因不外兩端:第一是害怕虛弱的身體觀、其次則是虛弱將會導致相當多的疾病。這種害怕虛弱的身體觀,伴隨西方醫學的傳入,而有新的轉型;民國以來,過去人們的補養、養生概念在中西醫學之間,激盪出更多對話。

禁慾V.S縱慾

傳統中醫認為,腎精氣不足時,會出現智力減退、生殖功能衰退、骨骼發育不良等病症。而腎精氣又常與縱慾有關,也因此大宗的補腎補養的廣告出現在這個時代中。本書著重醫療、身體觀和藥品的歷史對話,分析當時民眾對身體內在虛弱的恐懼,與外在行為之間的連結。

從虛弱及情慾書寫近代史

本書所談的歷史,為過往所少談。以虛弱、慾望、疾病和藥品為核心,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各式的材料中探討性與身體的關係,承接明清補養觀,而又能點出近代社會、文化之時代特性與風尚,細緻地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識系統變遷,乃至對國族、社會、文化想像改變的歷程,期許為中國近代史增添一筆色彩。

06

《唯情與理性的辯證:五四的反啟蒙》




作者: 彭小妍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9-4-27
页数: 416
定价: NT$620
装帧: 精装
ISBN: 9789570853025


本书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