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枕边阅读
枕边阅读,睡前的最佳读物,陪你躲过一天的喧嚣,带给你梦中一抹安心的色彩,做你心灵的陪伴者和灵魂的守护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河南人,为什么爱去杭州?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中国书法,美!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今年最令人惊喜的免签旅行地,非它们莫属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大年初三,热议“铁观音”?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枕边阅读

贾静雯13岁女儿一条大尺度留言,被10000条脏话骂上热搜:我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关你们P事!

枕边阅读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12-13 17:16

正文

陪在你的枕边,给你一夜好梦

戳蓝字一键关注 枕边阅读

枕边阅读


文:妈队

来源:画啦啦少儿美术 ID:hualala61


1


前段时间,我在微博上吃了次瓜:贾静雯的大女儿梧桐妹居然和网友互怼了起来。


起因很简单:梧桐妹在ins上用英语吐槽说,“他X的明天就要开学了”。


结果,其中用到的“holy fuck”被许多网友揪住了小尾巴,指责她说脏话没家教。


梧桐妹回怼,“骂脏话又怎么样?我私人生活爱骂脏话就骂脏话不行吗?


其实,梧桐妹只是说了句脏话,为什么就遭来如此多的非议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去死吧、滚、艹他X”等貌似只应存在于成年人世界中的粗俗词语,竟然从梧桐妹这样的小孩子口中说出。

我在生活中也多次接触过这种情况。

我让孩子快去写作业别看电视了,他却指着我的鼻子骂我“闭嘴,坏妈妈!

当孩子犯错我大发脾气时,孩子却说我是“神经病”“疯婆子”

孩子嫌弃我煮的饭不好吃,说“像屎一样难吃”
……



而这些往往是我们一下子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这些词总是和纯真的孩子显得,格格不入。


到底是为什么,小小年纪的孩子,竟会情不自禁地说出这些难听的话呢?


2


这不禁让我想到一件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事。


我的老公很喜欢看篮球赛,经常看得入迷时,就直接当着孩子的面大喊“卧槽,会不会打啊!”、“他妈的傻逼吗?这样都投不进!”。


一开始,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天早上我正急着送儿子上学时,正在穿鞋的儿子居然蹦出一句“卧槽!我忘记带练习册了!



说完就冲进房间,留下我一个人愣在原地。


后来我质问儿子,怎么懂得说“卧槽”这句脏话时,他却一脸无辜地说:


“爸爸情绪激动的时候就经常会说啊!不是很正常吗?


“但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我反问孩子。


孩子皱着眉头想了下,“不知道啊,反正觉得好像挺有意思的~”



听完儿子的话,我脑海中闪过了无数次老公看球赛时,激动得破口大骂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

没过多久,有一天孩子在做作业时,因为苦思冥想了半天都做不出来,结果气鼓鼓地骂了句“真他妈的难做!

我顿时气得直飙烟,仿佛上万只草泥马奔驰而过……内心止不住嘀咕:

“你自己做不出来,凭什么在这里耍性子?



经过这两件事后,我坚信了:孩子真的会有样学样!

在父母眼里看似不足为奇的难听话,居然就这么轻易被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到了!

可明明我们生活中会说很多话,为什么孩子偏偏对粗俗的话“情有独钟”呢?


后来,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朋友告诉我,这其实是“力量的模仿效应”;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对像是“滚开、他妈的”这样“有力量”的话,感到敏感、好奇。

在日程生活中,他们会通过大人的言行来感知到,粗俗的话说出来能让周围的人反应强烈,所以他们会不自觉地学习、模仿。


所以长期以往,讲粗俗的话就变成了孩子无意识的行为,变得常见了。


3


美国著名作家本·琼森曾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而孩子说难听的话时,代表着他们心里有事,更表明了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


可往往家长们,却只注意到孩子讲不讲难听的话这个结果上来,而忽视了背后的原因,忽略了孩子的内心。


就像开头提到的梧桐妹,那些网友只关注到她说了句粗俗的话,却无视了这个孩子只是想吐槽开学。


情感表达是每个人都应有的权利,即便梧桐妹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亦或是明星的女儿,也同样有这种权利。


这让我想起闺蜜的故事:

有一次闺蜜带女儿逛街时,孩子看中了一套很漂亮的大拼图。

孩子把拼图抱在怀里,甜甜地说“妈妈,这组拼图好大好漂亮,我们买个回家吧?


可是,闺蜜一看这幅拼图居然由几千张的拼块组成,顿时失去了兴趣,对孩子摇了摇头:“这个太麻烦了,你不会拼的。

孩子一听,一把拍开闺蜜的手,死死抱住拼图,哭得撕心裂肺:“坏妈妈坏妈妈,你滚吧,我恨死你了!



闺蜜一听,既尴尬又恼怒: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会说出如此伤人的话?


后来才发现,原来孩子除了喜欢这幅拼图以外,更主要的是希望父母能陪她一起玩,更多地陪伴她。

而孩子之所以脱口而出这么伤人的话,是因为她的需求被妈妈忽略了,她感到了不被尊重。


其实,心理学家已经针对这种现象做过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

绝大部分的时候,孩子说话伤人是想表达内心的需求,希望能被看见、被重视。

但由于他们在情绪的认知上还很模糊,很多时候,孩子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伤心、生气。


而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新的情绪,所以情绪的认知与情绪的表达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使他们更加迫切想宣泄出真正的感受。


因此,孩子只能用最简短、敏感的词语,在短时间内立刻发泄出情绪。


所以,当孩子讲话难听时,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当下的想法和心情,再想办法去解决。

既然孩子说难听的话这么普遍,那难道我们就要放任为之吗?


当然不是啊!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懂礼貌、彬彬有礼呢?

4

只是我们所能做的,是教会孩子正确看待讲话难听这个问题,既不鼓励也不一味控制。


在这里就教大家3个小秘诀,减少孩子说话粗俗的情况。

别被孩子的难听话,“牵着鼻子走”

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曾在《捕捉儿童敏感期》的书中提到: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ta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有些话能像利剑一样,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

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于是便开始没轻没重、快乐地随便使用。


这让我想起四川有一位父亲警告儿子别在喜宴上骂人,可儿子非但不听,反倒辱骂了父亲。

结果气炸了的父亲竟与儿子展开激烈枪战,最终失手打死了儿子。


毫无疑问,我们面对孩子的难听话反应越激烈,孩子就越喜欢说,因为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

所以,处理孩子说脏话的办法其实很简单:不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我要杀了你!
真的?那你就再也见不到我了,也没人每晚给你说睡前故事了。

我要把你的头砍下来!
那我会很痛很痛,而且我的头也会很伤心,因为它再也不能跟我的身体在一起了。


总之,孩子说了难听话时,我们不要反应过度,只需轻轻说一句:“”我不喜欢这样“”,就可以了,不要因为他说话粗俗而过分关注他。

学会倾听孩子的诉求,了解他们的心


既然孩子讲话难听是一种“隐形的倾诉”,那我们就更应该与孩子好好沟通。

像在《妈妈是超人3》中,嗯哼因为家里来了小客人后,妈妈霍思燕忽略了他,让他很难过,忍不住说了许多伤人的话。

后来霍思燕跟嗯哼好好沟通后,才知道他闹脾气的真正原因:你今天一次都没有照顾我!



其实,很多时候伤人的话背后,都隐藏着孩子最真实的情绪,可能是一种变相的诉求。


孩子的话有多“狠”,他们的心里就有多么地需要你、爱你。


而这些小心思,父母不去倾听和了解,又怎么会知道呢?
父母少说粗俗的话,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为了让儿子少讲类似“卧槽”这些的粗口,我和老公定下新家规:

1、在家尽量别当着孩子的面讲粗俗话。

2、如果实在不小心讲出口后,需要跟孩子道歉:刚刚我说了一个很不好的词,给你留下了坏印象,对不起。以后我会多注意,也请你多多监督我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周刊  ·  河南人,为什么爱去杭州?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中国书法,美!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大年初三,热议“铁观音”?
5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中国公布2016年成绩单,震惊世界!
8 年前
不贱不散  ·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越野车!
7 年前
趣味漫画  ·  男生不成熟的标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