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军舰艇正在
“
瘦身
”
。这是不争的事实,自二战结束以来这一进程已经开启。曾几何时海军开始衰
落
,
许多
大型舰艇消失: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重型巡洋舰,驱逐领舰,而且驱逐舰与轻型巡洋舰的区别变得十分模糊,
形
成
了
导弹舰艇新的类别。
然后出现了新型护卫舰和轻护舰,二战时只有几个国家拥有轻护舰,而且当年就是武装民船。
应该指出,德国“巴登-符腾堡”型先进护卫舰的排水量(7200吨)甚至远大于1936A(M)型驱逐舰(3800吨)。尽管德国舰艇的指标还不算最大。
然后历史上航母变得越来越大。美国海军的骄傲“恩特普赖斯”号排水量总共25000吨,获得了20颗战星,在整个太平洋是日本人的梦魇。继承者“布什”号大出三倍多,已经超过10万吨。
航母在变大,上面的航空队越来越多,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排水量53000吨,只能算轻型航母,其余的舰艇更小。
当然,排水量7200吨的护卫舰—— 这很可能是个例外,但德国总是建造稀奇古怪的舰艇。“德意志”号超过巡洋舰,不及战列舰,排水量——11000-14000吨。
除航母增大了三倍,其余舰艇明显缺乏变大的动力。
因为出现了飞机和导弹。航母上有战机,之前就有,但武器的构成发生了
明
显的变化。与二战时相比,雷达和导弹让飞机变成更加可怕的武器,当时飞机发射约
10
枚鱼雷才能击沉一艘大型舰艇。这不是潜艇发射的鱼雷,但需要足够的数量。
今天飞机与舰艇之间存在一定的均势。舰艇的雷达、电子对抗系统比飞机的更强大,舰艇努力实现隐身,减小尺寸,防空系统拥有拦截导弹和机关炮,口径在减小。
说实话,舰炮口径变小是因为出现了更多的无人机,它们成为举足轻重的空中力量。
舰艇开始变得更小。不仅让导弹命中它变得更加困难,当然反舰导弹击中“布什”号是一回事儿,而命中轻护舰完全是另一码事。对于导弹而言,这是复杂程度不同的任务。不久前有过这样一件事:导弹似乎瞄准了一艘军用小艇,说“不……”,又重新瞄准了一艘干货船。击中它更简单。
另外目前自动化水平提高,舰员人数变少,舰艇尺寸可以变小,这对于尽量减少人员损失也是有益的。有的人可能认为这无所谓,但许多国家为舰艇配备高水平舰员时已经感到捉襟见肘。当然,为“灵敏”号轻护舰配备100人要比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配备1960人要容易得多。
而且已经有这样的舰艇,在遂行一系列战斗任务时可以与航母一较高下。
当然,指的是两栖攻击舰,显然,与航母相比拥有一定的优势:
-尺寸更小(排水量从18000到40000吨);
-建造、维护费用更低;
-舰员更少(约400人);
-可输送登陆兵;
-可改装成轻型航母。
当然,“布什”号的航空队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把一个小国从地球上抹掉。100架战机——当然很多。但是世界上只有美国有必要经常远离自己的海岸挥舞大棒。其他几乎所有的国家,即使拥有航母,也没有这样的任务,只有美国扮演世界宪兵的角色。
因此今天现实中三个国家列装航母:美国、中国和印度。其他国家只是形式上拥有航母。当然,名单可能更长,假如法国和俄罗斯的航母不再无休无止地维修,英国的航母能够获得战机。意大利的……与泰国皇家的“游艇”差不多。
航母—— 复杂,昂贵,尽管似乎威风凛凛。实际上近30年只有美国的航母成功参加了军事行动。至少美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直接参与摧毁利比亚和伊拉克。是的,“戴高乐”号也去了利比亚,在两次维修间隙。其余的航母无法长期参加军事行动,“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前往叙利亚海岸两周,在那里似乎进行了战斗工作。英国近三十年都做不到这一点。
海军拥有两栖攻击舰的国家要多一些:美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埃及、西班牙和土耳其。俄罗斯、意大利也以自己的方案积极跻身这一行列,意大利的舰艇工作代号“特里耶斯特”起初计划作为F-35B的载舰。
但任何两栖攻击舰,由于拥有平直的飞行甲板,不仅可以接收直升机,也能接收战机。这会对登陆兵的战斗力产生积极影响:
-飞机比直升机飞得更远、更快;
-飞机能够携带更多的战斗载荷,特别重要的是—— 重型导弹;
-飞机可以与敌机空战。
如果谈到登陆作战,直升机能够对上陆的海军陆战队提供强力支援,但飞机—— “手长”,能够攻击远离海岸的目标,例如,火炮,导弹系统等。
当然,现在无人机也能胜任……但目前两栖攻击舰—— 实际上是二战护送航母的继承者,遂行同样的任务:为上陆的登陆兵提供空中支援。而且过去是很廉价的舰艇,因为是从干货船改装而来。102-125毫米的舰炮(每艘2-3门)可以对海岸发射,18-20门小口径高炮可以击退敌机,而自己的10-15架飞机完全能够保证在上陆地域正面的狭小地段为登陆兵提供火力支援。
今天俄罗斯正在刻赤建造这样的舰艇—— “伊万·罗戈夫”号两栖攻击舰。显然不会很快建成和服役。
显然,在北方、里海和波罗的海这样的舰艇百无一用,在波罗的海动用此类舰艇的唯一行动—— 保障加里宁格勒飞地。但可携带航空兵的舰艇并非必需,普通的登陆舰提供掩护足矣。
黑海—— 可以想一想,因为有乌克兰,现在一切扑朔迷离,有叙利亚,俄罗斯在那里拥有海军基地。一旦有事,两栖攻击舰从新罗西斯克出发前往某一地区要比“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从北方出发绕过整个欧洲要快得多。
这里更需要两栖攻击舰。水域广阔,存在多
条
岛链,我们清楚,一些人迄今还在磨刀霍霍,存在利益范围分界线
……
当然,俄罗斯需要在南千岛群岛和科曼多尔群岛构筑基地,但是当前陆上基地——十分脆弱。是的,良好防护的基地——像个硬核桃,我们看到,邻国已经第二年敲打“巴尔的摩”,就会明白,并不像想象中那样。
问题在于,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直升机驱逐舰,每艘能够搭载10-12架F-35B和同样数量的直升机,这是强大的力量。当然,可以在起飞后一个小时对南千岛群岛进行空中增援(这意味着—— 一切开始后3-4个小时),而两栖攻击舰机动式支援中心—— 能够以最小的消耗加强某一地段。两栖攻击舰—— 这是人员、装备、近距火力支援直升机和能够干很多事的飞机。
这里指的可能不是某场全球冲突。局部边境冲突中这一方法更有益。这实际上学习美国的战术,一旦有需要就会让自己的航母开赴大洋,从那里开始拦截飞向它们的巡航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成功的概率有多高——这是另一个问题,但这一计划是合理的。
此外,直升机—— 是潜艇的梦魇。大洋中反潜舰艇构成的防御线,得到两栖攻击舰航空兵的支援—— 这很好,因为一艘现代舰艇通常只能搭载1-2架直升机,对于大型搜索行动而言,这太少了。反潜巡洋舰的时代是否会到来,就像之前的“秃鹫”号—— 令人生疑。
俄罗斯无力再建造新航母,这是事实。为此需要人才,现在明显匮乏,需要位于尼古拉耶夫的工厂,之前前苏联所有航母都是在这里建造的。如果说尼古拉耶夫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关于人才的问题明显信心不足。
俄罗斯是否需要大型航母?仅有一艘毕竟无法扼守太平洋地区,还是在刻赤建造4-5艘两栖攻击舰,搭载的飞机、直升机甚至比一艘航母还多?而且不仅能够搭载航空兵,是不是更有益?
俄罗斯能够建造两栖攻击舰。而且发动机的问题也更简单,因为排水量超过3-4万吨舰艇的发动机只能由乌克兰的企业生产,今天俄罗斯无法获得。雷宾斯克正开始勉强更换乌克兰生产的发动机。满怀信心,俄罗斯不会再看到在自己的舰艇上安装中国发动机。
来源:俄“军事评论”网站,2024年9月17日,链接:topwar.ru, 作者:罗曼·斯科莫罗霍夫,原文题目:Будущее авианосце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