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市场低开高走再跳水,大金融领涨,北向资金跑步入场。午后多个板块共振,三大指数均放量上涨逾2%,沪指一度逼近3000点,基本收复年内失地。尾盘获利了结情绪渐浓,A股出现回落,沪指涨幅不足1%。上证指数收涨0.97%报2950.96点,录得6连阳;创业板指涨0.36%,万得全A涨1.04%。市场逾4000股上涨,成交额逼近万亿。
大金融爆发,平安银行涨停,红塔证券一度涨停。中字头概念午后发力,中铝国际涨停。汽车产业链抢眼,海马汽车、中通客车等逾10股涨停。机器人概念活跃,新锦动力、德恩精工等10余股涨停。酒类股涨幅较大,兰州黄河、重庆啤酒涨停。
北向资金全天大幅净买入135.95亿元,创2023年7月以来新高;其中沪股通净买入96.41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9.54亿元。
本周行情中,热点概念基本已经轮流表现一番。今天大盘冲高回落,已有资金获利了结,然而北向却是坚定流入135亿。
当前认为大盘将调整的声音居多,而到底调不调,主要还是看北向能否持续大幅流入+主线题材能否走出来带动人气。目前看,未来的热点可能在央企人工智能、芯片和华为5.5G等方面。
今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国务院国资委强调,要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认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企业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创新策略、应用示范和人才聚集,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建议可以关注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芯片、存储、服务器、算力等方向的央国企。
2月26日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发布会,将首发华为通信大模型,并发布5G-A全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
目前还不了解通信大模型具体是什么,猜想是借助大模型来优化通信网络、卫星网络等相关解决方案。其中通信板块是调整比较久、估值较低的,可以看看明天有没有个股表现。
2月份央行大幅下调5年期以上LPR25个基点,理论上银行净息差将有所收窄,对银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近日A股市场中上市银行股火爆,周三更是大涨银行板块指数创9个多月新高,何解?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认为,资产端来看,首先由于大部分存量贷款在1月重定价,2月降息对24年息差的影响已经不大。且从供给端来看,4Q23新发贷款利率已下降至3.83%的历史绝对低位,环比下降31bps,在LPR基础上平均加点幅度已经很小。此外,监管也在平滑信贷增量,限制贷款投放的盲目价格战。因此今年贷款利率在LPR降幅基础上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而降息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复苏加快,从而改善当前市场信心不足、信贷需求偏弱的情况,从需求侧缓解贷款利率下行压力。综合供需两端情况,资产端下行压力应略好于23年。且从银行今年的规划上来看,大部分银行已将降息情况预期在内,将通过资产端结构优化等方式缓解息差降幅。
负债端来看,在本次降息之前,12月末1年期以上存款利率再次下调10-25bps,同时在1月末定向下调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并于2月5日全面降准0.25pct,这些举措都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2022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始终保持“先减负、再降息”的趋势,体现了政策端对银行息差的呵护。而由于存款端重定价进程较慢,23年存款三次下调挂牌利率的利好将在24年逐步显现,可以有力对冲此次降息带来的资产端下行压力。
此外降息作为合理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目的仍在于推动经济复苏趋势向好,稳定市场信心,从而带动信贷需求的持续修复。这也有利于银行资产端压力缓解,最终形成正向循环。另外5年期LPR大幅下调有助于推动房市销售端改善,推动地产风险持续化解;同时彰显了政策端促投资、扩内需的决心,再次帮助市场坚定了经济复苏的预期,利好银行估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