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说:生命很轻,任何自残行为都能将其推向毁灭;生命也很重,重到有的人愿意用自残的疼痛去缓解压力。
生活里,偶尔会在咖啡馆、地铁上瞥见青春靓丽的女生,看上去特立独行,双眼透出灵动,满不在乎的模样,手臂上却满是一道道细小泛红的疤痕,甚至烟蒂烫伤。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知道我需要这么做。这样让我舒服一点。”
“看见血流出来我心里会慢慢平静下来。”
“我并不想死,也不想再感觉那么糟糕,所以我那么做,它提醒我我还活着。”
尽管有很多人对此讳莫如深,但有 4% 的成年人及 15% 的青少年在遇到情绪危机的时候都会割伤、或是用别的方式伤害自己,大学生自残率更是接近 35%。有超过 80% 的自残者会采用利物割划身体的方式,也同样存在其他很多自残方式:
割伤身体
抓抠皮肤
咬伤身体
撞头
烧烫身体
伤害性地拉扯头发
过量服药
有意破坏身体伤口复原
……
“自残”这个字眼令人不安,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很多国人来说自残是一件难以理解又可怕的事情,只能敬而远之,但也常常因为不了解而生发出许多轻率的想象和误解。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 Saskya Caicedo 和 Janis Whitlock 梳理出人们对自残最常见的 5 种误解:
误解1:自残是未完成的自杀。
尽管自残在造成身体的损害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死亡,但是自残者的目的并不是要自杀。
误解2:自残是可怕的、病态的。
因悲伤过度而自残,其实并不比因悲伤过度而酗酒更病态,只是对多数人来说,酗酒比自残更容易理解和被社会接受。
误解3:自残的人有精神问题。
事实上,自残者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没有发现有可诊断的精神障碍。
误解4:自残者是抖M,享受自残。
自残的人一样能感觉到疼痛,他们也并不喜欢疼痛。
误解5:停不下来自残,是因为自己不想停止。
如果长期用自残来处理情绪问题,会越来越依赖这种方式,并不是他们主观意愿想要一直如此。
我们知道,在进化过程中疼痛一直是和受伤还有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回避疼痛几乎是生物的生存本能,所以到底是什么驱使自残者违反本能地主动制造疼痛?
自残者常常描述说,“自残能帮我处理那些超过极限、再也难以承受的情绪。”
这些情绪包括挫败感、自责、悲伤、焦虑、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愤怒、孤独、空虚感等等。
而他们想要用自残来——平复(calm)、表达(express)、释放(release)、控制(control)、转移(distract)这些强烈到几乎要把他们淹没的痛苦情绪。
Matthew K. Nock和Mitchell J. Prinstein的调查发现,排名第一的自残原因是阻止糟糕的感受(stop bad feelings)。
对自残者来说,令人痛苦的情绪就像汹涌袭来的洪水,而自残只是用来阻挡它们的最后的防线。
Kemar Prussien 和 Sarah Rosenblum 用一个流程图来表示负面情绪导致自残的过程:
但同样是被强烈的痛苦情绪淹没,为何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伤害自己的身体” 这么激烈的方式呢?
1. 缺少应对情绪压力的经验和技巧。
早期的研究者认为自残者没有学会更健康的应对策略,因此在面对强烈的情绪压力时只好借助自残这种“笨拙而又绝望”的方式来转移自己对情绪痛苦的注意。
2. 负面的自我认知。
哈佛大学实验精神病理学和临床心理学项目的负责人 Jill Hooley 提出问题可能在于自残者的自我价值感太低,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坏的、有缺陷的,因此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处理那些不想要的情绪。
3. 自残的疼痛真的可以让自残者感觉变好。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者Joseph Franklin认为身体疼痛从开始到消失能够带来一种情绪上的快感,自残者只是无意中发现和利用了这一神经机制。
所以,更大的可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负面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情绪压力,和这些解释中的特征刚好碰在一起,于是共同起作用,使得自残者跨越了人对疼痛本能的厌恶和恐惧,主动对自己的身体施加伤害。
我该怎么办?
在对自残的这么多解释中,疼痛可以让他们感觉好起来这种说法,听起来太像是自残者异想天开的自我安慰,但它是真的。只是准确地说,让自残者感觉好起来的并不是疼痛本身,而是自残结束后疼痛消失的过程。
在完成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时,Joseph Franklin 注意到一种一直存在的神经现象——疼痛消失释然(pain offset relief)。
即身体疼痛,无论它从哪里来,是病痛还是有意自我伤害,它的结束都不仅带来身体的重归舒适,还带来心理上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就像身体疼痛结束时顺带给了心理一个奖赏,这种奖赏不仅是感受到的情绪痛苦的减弱,还有情绪快感的出现和增强。
身体疼痛结束之所以会带来情绪快感,Franklin 猜测是由于我们大脑处理生理过程和处理心理过程的区域常常存在重叠(neural overlap),比如大脑的前扣带回和前脑岛既和生理痛苦相关联也和心理痛苦相关联。这就意味着大脑无法真正分辨是生理上感到受伤还是情绪上感到受伤,也因此在生理痛苦缓解或消失时,大脑会同时感到心理痛苦减轻、心理感觉变好。
用生理痛苦的缓解带来放松,不过是饮鸩止渴
自残是一个伤害身体到伤害完成的过程,当自残者伤害自己身体的时候,疼痛启动,但是当伤害行为停止时,疼痛开始缓解直至消失。这相当于自残者通过对身体施加伤害然后移除的过程创造了一个疼痛结束(pain-offset)的结果,然后利用这个结果获得情绪上的解脱。因此,自残就像一种残酷的交换,自残者用身体的痛苦换取心理的奖赏。
既然自残可以让感觉变好,那为什么要停止它?
作为一种处理痛苦情绪的方式,我们需要承认自残是有用的,它可以转移痛苦、可以平复愤怒,甚至带给人莫名的心理愉悦感。但说到底,自残是一种非适应的(unfunctional)应对策略,它只能让情绪获得一时的缓解,并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相反它还会带来很多问题:
造成身体损伤,严重的更可能导致死亡
留下永久的疤痕
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羞愧感
隐藏秘密的压力
给身边的人带来心理压力
在决定停止时问自己六个问题:
问题一:自残在我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问题二:现在我最希望看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什么变化?
问题三:哪些事情在过去阻止了我自残?
问题四:哪些事情是因为自残而一直没去做的?
问题五:假如我不再自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问题六: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自残只是问题的症状而不是问题本身,真正的问题可能是社交挫败、自我认同问题、PTSD、性向认同压力,或者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另外,尽管不是必然,自残常常和一些人格障碍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联系在一起,此时专业的治疗就更加必要。而基因原因的 Lesch-Nyhan 综合症则更需要精神医学的诊断和干预。
因此,寻求专业的帮助,可以发现并处理隐藏在自残背后的问题。
注意选择具备专业资质并且有处理自残经验的心理治疗师或者医生。还有重要的是,选择的治疗师应该是会让自残者愿意面对自残问题并付出努力去改变它的人。
另外自残者也要不断地尝试和练习一些自助策略。康奈尔大学在 2003 年成立的自残康复研究项目,提供了实用而详细的自助建议,具体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邮箱,编辑会在稍后发送给您翻译过来的简要版。
对于自残者的家人或朋友,梅奥医疗中心给出的建议:
① 了解自残的信息
自残者并不是想要自杀,他们也不是嗜血或偏爱身体痛苦的变态,自残只是他们处理情绪的无助的方式。
② 不要评判和指责
要求自残者“你可以健康一点吗” 是根本无益的反应,反而会把他们推得更远。不过为了避免负面评判,告诉TA“这种行为还蛮酷的”也是大错特错。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开放和理解,这样更有助于自残者面对自己的自残并寻求改变。
③ 让TA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你都很在乎TA
有24%自残者在进入一段恋爱关系或者好的友谊中后停止了自残。因此,感到被爱、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对自残者摆脱自残的行为模式至关重要。
④ 支持治疗过程
鼓励TA向专业的治疗者谈论自己的自残,支持TA度过治疗的每一个阶段。
⑤ 和 TA 分享你用过的应对策略
也许你有一些抵挡情绪痛苦的有用的策略,无论是还是吃一顿好吃的还是去健身房跑步,把它们分享给自残者,但是不要觉得自己的应对策略是万能的。
⑥ 保持自己的稳定
所爱的人自残是一件很难泰然处之的事情,很多时候会在过度要求和想要放弃的两极之间跳跃。不要把自残者能否康复的重担放在自己身上,记住自己只能扮演支持者(supporter)的角色,并不能决定结果。
发现自己有耗竭的感觉时,给自己一些暂时摆脱压力的时间。另外和类似处境的人比如其他同样自残者的家人一起交流,也可以获得支持和勇气。
最后,祝大家一切好运。
小友AI:
- 深呼吸,闭上你的眼睛。是不是感觉放松一点了?
- 嗯……困了。
【插播广告】
日食心理学很合我口味哦
(点击下图去试听)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转载前请点这里阅读转载须知,如需加入白名单,请提供微信公众号ID。
参考资料
Caicedo, S.& Whitlock, J.L.(2015). Top 15 Misconceptions about Self Injury.
http: //www. selfinjury. bctr.cornell.edu/
Matthew K. Nock,Mitchel lJ. Prinstein(2004)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Self-Mutilative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Prussien,K.,Rosenblum,S., Whitlock, J.L. What role do emotions play in non-suicidal self-injury? http:// www.selfinjury.bctr.cornell.edu/
Hooley, J.M. & St. Germain, S.A. (2014). Non-suicidal self-injury, pain, and self-criticism: Does changing self-worth change pain endurance in people who engage in self-injury?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Franklin J. C.(2015). How Does Self-Injury Change Feelings?
www.selfinjury.bctr.cornell.edu/perch/resources/how-does-self-injury-change-the-feelings.pdf.
Franklin J. C., Lee K. M., Hanna E. K., Prinstein M. J. (2013). Feeling worse to feel better: Pain offset relief simultaneously reduces negative affect and stimulates positive affect. Psychological Science.
Franklin, J. C., Puiza, M. E., Lee, K. M., Chung, G., Hanna, E. K., Spring, V. L., & Prinstein, M. J. (2013). The nature of pain offset relief in nonsuicidal self-injury:A laboratory study.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Cornell Research Program on Self-Injurious Behavior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2003).
http://www.selfinjury.bctr.cornell.edu/
Mayo Clinic. Overview - Self-injury/cutting.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elf-injury/home/ovc-20165425.
The Cornell Research Program on Self-Injury and Recovery.
http://www.selfinjury.bctr.cornell.edu/
- To explore more -
我猜,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