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凯叔讲故事
凯叔讲故事,睡前故事,哄睡神器,著名主持人、两个女儿的爸爸光头王凯给孩子讲故事。凯叔讲故事官方唯一公众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凯叔讲故事

央视把语文课本拍成了电视剧,满屏知识点,寒假带孩子一起看(附链接)

凯叔讲故事  · 公众号  ·  · 2025-01-23 12:00

正文

写在前面

诗词学习,贵在日积月累,贵在氛围滋养。
只有了解了诗人的人生经历,熟悉了背后的故事,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对诗词产生兴趣,而不是死记硬背。
授权转载自:男孩派 boy666dj

最近,收到了一位妈妈的求助:

“你好,我儿子今年上初二。


这次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不太理想,我看了一下,主要是语文失分严重,特别是诗词填空部分,好多都是空着的。


平日里,他也会拿出大量时间背诵,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背了忘忘了背。


有什么好办法吗?”

其实不少孩子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是因为学习古诗词时,他们大多是死记硬背,没能理解背后的含义,也体会不到古诗词真正的魅力。正好,最近央视的宝藏节目《宗师列传》出了第二季。


这一季《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以传唱千古的唐诗名篇为主线,讲述了孟浩然、王昌龄、李白等十多位唐代诗人传奇的人生故事,一共8集,每集一个半小时左右。


图源:CCTV节目官网《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以人释诗,以诗观史,以史鉴今。看完后,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大唐文人的精神气魄,体悟诗词文字之美。


读 “布衣诗人”孟浩然

和孩子聊聊如何治愈内耗

孟浩然的一生虽然未担任过正式官职,是盛唐顶流诗坛唯一的布衣诗人,但他却收获了不少的高质量友谊:李白和他相差12岁,对他十分崇拜,甚至在《赠孟浩然》一诗中直言:“吾爱孟夫子”;

图源:CCTV节目官网《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在孟浩然赴长安参加科举落榜后,为帮他排解落第之苦,王维带他参加各种诗会,赞他无愧“浩然”二字;王昌龄被贬途中经过襄阳,孟浩然用美酒款待他,安慰他:“人生在世,但求此刻之真”……


图源:CCTV节目官网《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而孟浩然这一生之所以能收获无数“迷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性格: 洒脱、淡然,从不抱怨。 开元十六年,王维向皇帝引荐孟浩然,皇帝要他作诗一首。


没想到,孟浩然一张口就念出了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下子得罪了皇帝,失去了入仕的机会。换成别人,多半会捶胸顿足,一蹶不振。但孟浩然却干脆归因田园,四处浏览山水风光,并创作了大量佳句,比如这首《自洛之越》: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很多给我留言的孩子都曾因为社交问题而郁郁寡欢,长时间处于自我否定和心情低落的状态中。这时,不妨带他们读读孟浩然的诗句,让他们明白: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更新的勇气。适时放过自己,及时走出过往。 只有当我们自身形成乐观强大的能量场时,所有的美好才会不期而至,真正的友谊也会因此建立。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读“诗家天子”王昌龄

和孩子聊聊何为目标

王昌龄出身寒门,一生充满坎坷,却为后世留下了卓越的贡献:他写下诗学理论著作《诗格》,被誉为“诗家天子”。他还以“七绝圣手”之名响彻文坛,从气势磅礴的边塞诗到温婉细腻的宫怨诗,唐代有将近六分之一的七言绝句是由他所写的。后来,被贬江宁期间,王昌龄还收徒授诗,开课讲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图源:CCTV节目官网《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目标,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年少时,王昌龄虽家境贫寒,却渴望能够建功立业,他说:“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后来,在母亲的鼓励下,他离开家乡,一路北上。在目睹了边塞百姓因战乱饱受苦难后,他决心投身军营,立志“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多年后,边塞终于安稳了下来,重返中原的王昌龄却屡屡不得志,一度被贬官。可即便如此,他誓为天下百姓带来安宁与福祉的志向依旧不曾改变,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最好的证明。生活中,有的孩子整日浑浑噩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根源就是没有长久的目标。


跟随《王昌龄篇》的镜头,带孩子阅读他的名篇,不难发现: 有目标的人生,才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如果一个人心无所向,只会越忙碌,越迷茫。相比之下,如果能够朝着一个坚定的目标前进,哪怕期间遭遇无数煎熬,但每靠近目标一点,都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励着自己持续前行。所以,专注于每一个目标,十年后,你就会感谢现在默默深耕的自己。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读“诗仙”李白

和孩子聊聊如何面对逆境

演员濮存昕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李白。”的确,他可以是“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游侠,可以是“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狂士,也可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世外高人。但在《李白篇》当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遭遇挫折时的傲骨与姿态。初出蜀地时,李白心怀大志,但因是商贾之后,最终无缘科举。他没有因此消沉,相反,他四处游历,以诗会友,写下风采卓绝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图源:CCTV节目官网《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到了不惑之年,李白再赴长安,并在贺知章的举荐下入朝为官,供奉翰林。然而,他“辅弼社稷”的理想却依旧没能实现,短短几年后,就被玄宗“赐金放还”。对此,李白并未沉沦,因为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后,李白经历了安史之乱,饱受流放之苦,如果换成旁人,大概会整日怨天尤人,但他却大笔一挥,潇洒写下“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路走来,李白经受的坎坷和困境不计其数。 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客观的心,即使生如逆旅,也要一苇以航。 和孩子一起朗诵李白的诗句,看他在人生坎坷之旅如何高挂云帆,就会明白,痛苦其实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读“诗圣”杜甫

和孩子聊聊何为善良

一提起杜甫,估计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就是画家蒋兆和笔下那个面容愁苦、眉头紧锁的干瘦老人的形象。


图片来源:CCTV节目官网《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但在看了《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后,孩子们一定会认识一个更加生动立体的杜甫。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年少时,日子过得潇洒肆意,曾走遍吴越、齐赵的大好山河。二十多岁就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佳句。但后来,杜甫的生活却是急转直下:先是父亲去世,家道中落,随后,在官场上遭遇了权贵的排挤、打压,接着又遇到了安史之乱。可就是这样一个“淋着雨”走过人生数十载的人,心里却没有恶意。 相反,他一直想着的都是如何为他人“撑伞”。


图源:CCTV节目官网《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于是,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坚定地写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终有一日,我们的孩子会懂得,人活在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心怀善意,尽可能去理解别人,别人才会试着理解你,尽可能去善待别人,其实也是在善待自己。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观看:


读“诗魔”白居易

和孩子聊聊什么是学以致用

通过《白居易篇》,不难了解到,白居易一直都秉承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念。他主张借百姓之眼,观世间万象,以通俗易懂之言,道尽人间烟火。因此,他诗作中的很多主人公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白居易用自己的文字,诉说他们的不易。比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衣衫单薄的在刺骨的寒风中叫卖,却依旧期盼着天气能再寒冷一些,好让炭卖个好价钱。


又比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的琵琶女,曾经风光一时,却因为容颜老去,只能无奈嫁给商人……另外,白居易不仅关注民生疾苦,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造福后人。暮年的他在洛阳时,曾编写了多部诗集,并自掏腰包组织民众开凿龙门八节滩的暗礁,以减少船难发生。


图源:CCTV节目官网《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

也是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