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财政部负责人就“财税工作和财政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2018年我国将继续减轻企业负担,第一是继续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按照“三档并两档”的方向,调整税率水平。第二,降低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税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起征点”,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增加专项费用扣除。第三,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让更多企业受益,创业投资、天使投资政策全国范围实施。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
经过测算,实施上述减税政策,全年减税预计将超过8000亿元。同时,今年还要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预计全年将减负3000多亿元。
财政部部长肖捷在回答我国各级政府债务问题时表示,截至2017年,我国政府的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政府债务的负债率是36.2%,比2016年36.7%有所下降,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我国政府债务低于国际市场通用的60%的“警戒线”。
肖捷强调,去年已经查处并且公开通报了10批违法违规举债的案例,处理了近百名相关责任人。财政部门今年对地方债务将“开前门、堵后门”,严查违规举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从严整治无限举债的乱象,谁举债谁负责,债务人和债权人要合理分担债务风险,做到终身问责,避免债务风险。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回答关于房地产税的问题时表示,中国现在没有房地产税制度,但是进行过试点,积累了一些经验。
史耀斌表示,我国目前正在设计完善房地产税,正在论证和听取意见,在推进过程中会注意参考国际上的共性的安排,同时从中国国情出发,合理设计房地产税制度,比如会合并整合税种,会合理降低房地产在建设交易环节的税费负担,以此让房地产税更加公平。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回答记者关于个人起征点的问题时表示,今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第一是提高起征点,会根据居民基本消费水平变化来确定,并提出政策性建议;第二,这次个税改革增加了专项扣除,首选重点是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会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专项扣除项目规模和数量。
此外,个税改革还要改革完善个税征税模式,将分类税制转化为分类税制与综合税制相结合的征税模式,将一些劳动性所得,如劳务报酬、稿酬等作为综合所得合并起来,然后确定起征点进行征税,这样是为了更好体现税收公平,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在回答记者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提问时表示,财政部将坚决贯彻中央部署。
首先,多渠道筹集资金,财政部要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预算向农业农村倾斜,补齐短板,创新资金的筹措方式,目前还正在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让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并分享城市发展成果。
其次将按照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精准发力,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向绿色生态等领域倾斜,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加强日常监管,杜绝“苍蝇式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