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在非洲卖爆的中国纸尿裤,冲击港交所 ·  昨天  
不跪的世界  ·  为什么要投资一个亏损的产品? ·  昨天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研讨会】2月22-23日,企业出海防骗指南 ... ·  2 天前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研讨会】3月14-16日,并购六条重大机遇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沸点资本于光东: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我们会先看项目是否有「沸点」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18-02-06 21:04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 于光东先生


在于光东的话语间,你不时会感觉他像一个活力四射的青年,那种对未知的好奇、对创业的激情从不曾随岁月而褪去。即便创业的日子举步维艰,但他对那种马不停蹄状态的怀念,却远胜过对安稳归宿的追求。

编辑|猫咪  校对|唐四海  排版|陈文洋




2016年,于光东离开了工作近10年的奇虎360,与涂鸿川、姚亚平共同创立了沸点资本。这位「老道」的产品大拿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知名的创业峰会上,再次开启了从0到1的打怪升级之路。


于光东是创投圈内极少拥有一线管理经验的投资者,这是他的优势。


在经历了360从创立到各项制度建立的过程后,他非常明白创业者的恐惧和疑惑在哪里,所以于光东将60%精力放在投后管理上,将创业这些年积累的资源不遗余力的推荐给所投项目。


而回望起十七年前的自己,创业被骗、团队离散,创业的酸甜苦辣他再懂不过。或许也正因如此,于光东和沸点团队才定位「付费咨询陪伴」的模式,希望每一位创业者的路途都能不再孤独。


1

一旦觉得创业苦,这事儿就做不成了


2001年,我第一次创业就被骗了。


当时我开了一家活动公司,千辛万苦接到一个260万的「大单」,结果在走账的过程中被合作公司的老板骗了,最终只到手60万元,而这些钱却要用来完成二十多个城市的全国巡演项目。


那是个冬天,我们八个人住在上海的一间小标间里,无处落脚,也没有空调,有一位同事被迫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到浴缸里冲热水取暖。


因为没有钱给工人结账,我们还曾经在活动现场被80多个工人围了。刚出门时40多人的团队,做完最后一站只剩下7人,那时我也开始慢慢认清和接受社会中的角色关系,并不是所有人都把你当朋友,可能更多只是一个合作伙伴的关系。


但这个项目我还是坚持做下来了。


所以说苦这件事儿,关键在于苦的过程中自己却没觉得苦。一旦自己觉得苦了,这事儿就坚持不下来了。


2

创业必须要试错


2003年,我参与了360的早期创业,当时我也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成功,但创业者都是被逼出来的。


在360做产品的时候,我坚决把网址导航改成了内容导航。毫不夸张的说,做改版的时候,我所有的下属,包括hao123的创始人都跟我说,「别说改了,只要你把位置变了,就是死。」


产品上线的时候,果然,全世界的网民都往死了骂。


我当时心中就想,用户实际喜欢的是网址链接背后的那些内容,只是他们自己还不知道。事实证明以后,我们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就把内容导航做成了全中国最大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行业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是越来越快的,这就需要创业者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试错,在错误中学习,找到正确的模式。就像360,最早也不是做安全,而是做搜索的。


当时我们在视频、VIDEO、博客等各方面做了30多个搜索,后来发现每一个都没有百度做得好。虽然当时我们有一个可以搜索博客、论坛的长点,但这个长点不够长,仍然没有办法颠覆百度。后来基于搜索做了舆情监控系统,这才得以多次战胜其它的搜索。


在360工作的后期,我们已经把产品做到当时的极限,收入做到迄今为止最高的规模,所以我开始逐步退居到管理工作,关注组织运转。


在从事互联网的13年中,很少有这种平稳的状态,但我内心深处却突然怀念起那种从0开始做大的感觉。


3

工匠投资,陪跑创业


早在360时期,涂鸿川就和我在产品会上多次碰头,一来二去,发现了双方对产品迭代理念非常契合,事实上,这种契合也促成了我们再次合伙创业。


2014年资本市场虚火,2015年这种状态达到了顶点,到了2016年,「寒冬」吹灭了这场大火,很多初创公司死伤惨重,O2O倒闭潮、互联网金融倒闭潮……当市场冷却、产业环境理智之后,在这个时机进入会面临比以往严峻的募资局面,但择时、择机,这都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所以我想挑战下自己。


作为纽带,涂鸿川还把在高原的另一位合伙人姚亚平拉进了我们这个铁三角中。


我们三人的经验和性格具有极强的互补性。涂鸿川、姚亚平拥有资深的投资经验,而创业出身的我有丰富的业务和管理经验,对创业了如指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坚持同样的投资理念:工匠投资,陪跑创业。


比如我们投资的高思教育,除了财务方面以外,我们会针对高思的整个互联网逻辑架构,提出自己的建议,前提是我们的帮忙不添乱,因为沸点资本不替创业者做决定;其次,我们会帮高思推荐互联网人才资源、产品相关人才等;最后在资本方面,我们非常重视投后管理,我们的投后管理都是自己做,类似于工匠型的投资。


钱不是最稀有的事情,好创业者才是稀有的。所以好的投资应该花10%的时间跟创业者讨论交易,剩余90%的时间跟创业者讨论如何跑得更好,实现退出。


4

2B和2C有不同


我自己做过2C的产品,也做过2B的产品,然而2B和2C在思维逻辑上有非常重要的不同。


2C的产品应该是长板原则,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让别人产生特别强的印象和习惯,所以更多是建立让用户尖叫的感受。当那一刻的感受足够刚需时,2C的产品习惯会建立得越来越好。


2B产品更多是木桶原则,不能有短板,更多是要跟服务企业建立长期的信任。所以2B产品对合伙人、对整个团队的要求都会非常高,需要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第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架构师;第二,要有一个非常好的BD人员;第三,要有对甲方服务有深入认识的人,最好原来有过需求方的经历。


我觉得2B是未来非常有能量的行业,2018年将是2B企业服务爆发的一年,创业者还是有非常多的机会,尤其是在传统企业如何跟互联网结合这部分。


当下,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高速公路阶段,电、能源这些基础建设也都基本完成,所以更多要做的是如何利用各种各样的应用,把线下服务数据化、信息化,因而沸点非常关注2B,我们也投了很多2B公司,比如说中国最大的云安全公司网康科技、中国最大的产品经理社区PMCAFF等等。


5

决策的标准:「沸点」


我们看项目决策的标准只有一个:对项目有没有「沸点」。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说「是人重要还是商业模式重要」。在我看来,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我觉得是团队比较重要。


商业模式可以在不断的试错中寻找,相对于人的变量来说,时间周期要长一些;而团队是最重要的变量,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当然,商业模式的根本来源于产品迭代,大家常说的「商业模式」不是指「赚钱的模式」,而是说你的产品为用户带来了什么样的益处,是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模式的存在。


往期 精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