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假装在纽约
世界的广阔和美好,内心的浩瀚与宁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达4974吨,创历史新高 ·  昨天  
界面新闻  ·  书籍成微信“蓝包”春节送礼首选 ·  昨天  
界面新闻  ·  足金饰品价格再创新高,最高报855元/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假装在纽约

为什么要抵制圣诞节?

假装在纽约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2-25 22:03

正文


每年圣诞节,我都会打开 Google 上这个追踪圣诞老人的页面。网页上标记着圣诞老人在送礼物途中的实时位置,每分每秒都会更新。


圣诞老人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北京时间今天早上 10:43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他还在巴西,刚刚离开圣保罗前往里约热内卢;到了 10:58 刷新页面,他已经到了委内瑞拉。短短 15 分钟的时间,他已经飞过了半个南美大陆。


这个 Santa Tracker 每年都有,已经做了十几年。不要觉得这只是一个无聊的玩笑啊,对于那些还笃信圣诞老人真实存在的孩子们来说,能够在每年圣诞节到电脑上追踪圣诞老人的行程,焦急地等待圣诞老人来到自己的城市,我想他们会觉得又激动又安心的吧。


年复一年投入人力做这么一个页面,投入服务器资源已支撑每年来自全世界的数以亿计访问量,这是一件特别 Google 的事情,符合他们一贯以来的作风。相对于别的那些冷冰冰的巨无霸公司,总是异想天开童心未泯的 Google ,多出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的童心和温情。


不过 Google 的这个创意倒不是他们的原创,而是来自另一个大名鼎鼎但却非常严肃的组织,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简称 NORAD 。后者的 追踪圣诞老人 项目从 1955 年开始,已经运行了 60 多年。


NORAD 煞有介事 地宣称将会在平安夜用雷达、卫星、 Santa Cam 和喷气式战斗机四种高科技手段来追踪圣诞老人;一旦雷达显示圣诞老人离开了北极,就开始用卫星侦测驯鹿红鼻子上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同时用 Santa Cam 拍摄圣诞老人在空中飞行时的图像。在圣诞老人进入美国领空后,还会派出 F15 F16 为他护航。


每年 NORAD 都会在 12 24 日组织志愿者接听孩子们的电话或者回复他们的邮件,向他们报告圣诞老人的位置。今年的志愿者据说有 1200 多名,连特朗普都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非常成功的公关项目,在捍卫了孩子们的圣诞老人梦想的同时,NORAD 也达到了宣传自己”强大军事追踪系统”的目的。



还有一件事,我之前写过,发生在100多年前。


1897年,纽约上西区一个叫弗吉尼 (Virginia O’Hanlon) 8 岁小女孩,写信给纽约《太阳报》,说有小朋友告诉她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所以她想请《太阳报》告诉她真相 —— 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


《太阳报》的编辑弗兰西斯 · 丘奇 (Francis Church) 给弗吉尼亚写了一封回信,他以斩钉截铁不可怀疑的语气,对弗吉尼娅以及所有的孩子们说, 圣诞老人是真的,他就和爱、慷慨和奉献一样,是确切存在的。


丘奇写道, 如果没有圣诞老人,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无趣!就像没有了所有叫弗吉尼娅的人一样无趣。那样的话,就没有了孩子气的信仰,没有了诗歌,没有了浪漫,人生将变得难以忍受。照亮世界的那永恒的来自童年的光,将从此永远地熄灭。


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即使世界上所有最强壮的人一起用力,也无法撕开笼罩在未知世界上的薄纱。只有信仰、想象、诗歌、爱和浪漫能够掀开那层帷幕,看到超凡的美好和荣光。这些都是真的吗?是的,弗吉尼娅,没有什么比这些东西更真实、更永恒。


这封回信作为社论发表在《太阳报》的头版,标题就叫《是的,弗吉尼娅,圣诞老人是真的》。 弗吉尼娅当然也看到了。晚年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当年的那篇文章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持久的正面的影响,一个孩子童年时期所接收到的善意和爱,转化成了支撑她一辈子的正能量。

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那篇文章不断地被《太阳报》重新刊登,被无数其他媒体转载,成为英文媒体里重印次数最多的经典社论。



之所以提起这三件事,是因为今年又看到一些 抵制洋节 的噪音。其实类似的讨论一直都有,十多年前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在报纸上看到过呼吁抵制圣诞节和所谓文化侵略的文章。只是到了这两年,这样的杂音似乎越来越大,并且不再是止于纸面上的呼吁,而是已经侵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我看到一个视频,不知道是哪个城市,有人推倒了城市街头的圣诞树;我还看到另一个视频,同样不知道是哪个城市,一群老人上街游行,喊着抵制圣诞节的口号。


更让人不安的是 这样一张图,是某个小学二年级的班会,孩子站在讲台上,举手宣誓“和洋节说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