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真的醒着吗?
——你在开什么玩笑,我当然醒着!
如果你的答案是这个,那么这本书很适合你。看完它或许会让你的想法有所改变。
——我不确定,也许睡着了……
如果这才是你的答案,那么这本书就更适合你了。看完它,会让你的怀疑更进一层。
《揉眼睛的女人》,是日本科幻作家小林泰三的短篇科幻小说集,收录了《揉眼睛的女人》《食脑者》《风止之时》等七篇短篇小说。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男主阿甘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这句话用在小林泰三的作品中分外合适。
读小林泰三的小说就像在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篇你会读到什么。他的作品又有着一种实实在在的魔力,让你在忍受着他的“恶趣味”的同时又不由自主地期待着“还有什么?他还能带给我什么惊喜?”
作为短篇小说集,这本书中的七篇小说自然有着某种共性。从《揉眼睛的女人》中的“无限月读”,到《超限侦探Σ》中的虚拟现实;从《食脑者》中的共享梦境,到《未公开实验》和《既定的明日》中的虚拟世界,都是在探讨一个主题——如何辨别自己是否存在于虚拟世界中。
“缸中之脑”是由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提出的一个著名哲学思想实验。实验设想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这个实验最有趣的是:你要如何确保你不是正处在这种困境中?
这就是开头我问各位那个问题的原因,你是否怀疑过所处世界的真假?如果我们就是那个被豢养在缸中的大脑,如何才能确认这一点?
然而,根据“哥德尔不完全性第二定理”,即“如果系统含有初等数论,当系统无矛盾时,它的无矛盾性不可能在系统内证明”,如果世界物理体系无矛盾,那么身处这世界中的人就无法世界是非虚拟的。
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悖论,才诞生出这样多的奇思妙想~
作为本书的标题作,《揉眼睛的女人》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小林泰三的写作风格——即科幻、恐怖、悬疑的混合。
小说本身的科幻构想其实不算太新颖,类似火影忍者中斑施展的幻术“无限月读”,即将全世界的人拉入一个共同的梦境中。小说的新奇在于女主是为了逃避那个因战争支离破碎的世界才创造了这样一个幸福的梦中世界。讽刺的是,明明在原世界中她是唯一一个有能力让所有人进入幸福的梦中世界的英雄,在梦中世界她却成了被人鄙夷的精神病——因为只有她保持熟睡才能维持这个世界。
小林泰三的“恶趣味”也在本篇中初现端倪。小说中女主有一段短时间的清醒,作者借她的清醒大肆描写原世界的人们七零八落的惨样,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前半章的风格很像“福尔摩斯”,一位足不出户的天才侦探仅凭案件描述就可推理出背后真相。“我”作为第一视角,就像“福尔摩斯”里的华生一样,对西格玛的神通广大表示惊叹。
剧情推进也是经典的“发现一桩很有趣的悬案,神探决定去往案发现场搜寻线索”,然而,小说的出其不意点在于西格玛并没有像其他神探一样怀疑动机、怀疑手法……而是怀疑起了世界的本质。
是的,这也是虚拟世界。
就像福尔摩斯说的:“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剩下的那个即使再不可思议,那也是事实。”当不可能犯罪真的在现实中发生时,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世界是虚假的。西格玛做出了这样的推理,并毫无疑问地再一次正确。
本篇由侦探小说转入科幻小说的部分还是很有趣的,有着“大跌眼镜”的效果。但重复的结构削弱了这一效果。明明是差不多的内容,第一段写成梦,第二段写成虚拟世界。如果去掉第一段梦境的内容只写模拟世界的话,相信这篇小说会更为有意思。
既是对“缸中之脑”的致敬,也是对外星生命的一种新奇幻想。
古往今来,科幻作品中描写与外星文明第一接触的数不胜数,但大多数科幻作品都将外星文明描写成侵略者、征服者,站在人类的对立面。
你以为《食脑者》中的外星文明不是这种形象?其实还是。
一个照面就把空间站中所有观测员杀死,后续更是屠杀了一整个土卫六基地的居民。更为过分的是,它们不仅杀人,还要将被害者的头骨切开挖出大脑。这样凶残的杀人方式,说它不是侵略者,谁信?
但事实上,它们的目的不是侵略,而是救赎。
杀人取脑,是为了将人类的大脑融入它们的“最强大脑”,让人类摆脱肉身的束缚,活在幻想的空间。
这样一个以杀戮手段行救赎之事的外星文明,还真是独一档。
唯一的bug可能就是,为什么外星人的大脑跟人类一样啊?!
不过,这也引发了一种思考。
小说中,腕彦要求门托尔将自己送回现实世界,虽然那已经不可能了。但门托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那不过是给腕彦编造一段回到现实世界中的记忆,事实上腕彦的大脑仍然留在这巨大的“缸中之脑”中。
那么,身处“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怎么知道自己不是误以为自己回到了现实世界中的腕彦呢?
腕彦最终选择了接受清醒的虚拟,而不是虚假的现实,正是因为他明白了这一点。既然无法证明现实真实存在,那为何不在虚拟的世界中快乐地度过呢?
全书唯一的一篇硬科幻,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作者在开头就使用了“叙述性诡计”,让读者误以为绪音所在的文明是人类文明,绪音的种族是人类。然而之后的种种迹象都在暗示,绪音所在的种族绝对不是人类。比如从世界上方无时无刻不在坠落的风,绪音所在的种族必须要依赖这风才能活下去,风对它们来说就是能量之源。
最终绪音的文明为了生存而做的努力让人震撼,而当我们突然发现这个文明不过是诞生于宇宙飞船表面的等离子体而已;那场对绪音的文明来说毁天灭地的灾难,也不过是宇宙飞船从加速状态进入了正常速度运行而已时,心中的震撼更是难以复加。
这又是一场对宇宙伦理学的颠覆——因为人类行为产生的人造文明,算不算外来文明?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的要面对这个问题。希望当我们面对它们时,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最重口的一篇,也是最能体现小林泰三“恶趣味”的一篇。我实在无法想象,怎么会有人能想出与蚊子发生亲密关系这种情节来的啊,就算是跟人差不多大小的蚊子,人不能至少不应该……
运用了时间穿越的点,本以为蚊子是外星人,结果蚊子是上个纪元的地球文明,男主与蚊子的禁忌之恋是人类成为新一轮地球霸主的导火索。
故事设定还算有趣,但最终对蚊子其实是上一轮的地球文明这一“反转”的描写有些单薄。男主的奇怪xp可以说是本篇最大的亮点……
同样是写时间穿越,但用的不是时间机器,而是时——间机——仪(做出姿势)。是的,姿势也是名字的一部分。
在小林泰三的小说中,对话体小说无疑占有一席之地。作为语言使用者的出场角色,既受到语言的制约,也因为语言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饱满。《未公开实验》正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丸锯、鳆、碇和“我”,都在对话中展示了各自的性格。丸锯是疯狂的科学家,会为了让几个好友相信他能穿越时间而疯狂改变过去;碇是有些小权的官僚,不学无术却喜欢发号施令;鳆是严谨的公务员,情绪稳定;“我”是头脑灵活的作家,能够察觉到其他三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我”和鳆、碇作为丸锯的好友,被邀请至丸锯的家见证他的时间旅行。这里丸锯使用的时间旅行方式非常有意思。一般的时间旅行作品里,穿越者都是使用某种时间机器进行时间穿越。也就是说,靠“硬件”进行时间穿越。而丸锯使用的时——间机——仪(做出姿势),原理竟然是软件。
想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一个大前提——我们处在一个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丸锯掌握的,正是用虚拟世界的软件影响现实世界中的计算机,从而实现虚拟世界的时间旅行。
将虚拟世界和时间旅行结合起来,这个创意确实很独特,而且逻辑完全自洽。所以小说中丸锯确实实现了时间旅行,但也同样面对着另一个问题——即使虚拟世界中时间可以倒流,但现实世界中时间并不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对于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仍然是时间正向移动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时间线是最好的方案。当丸锯用时——间机——仪(做出姿势)回到过去时,计算机会创造出一条回到过去的时间线,同时抹除上一条时间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丸锯有穿越前的记忆。
谁能想象,靠打算盘竟然能计算出一个世界?
在电子计算机泛滥的现在,谁会想着用算盘计算什么东西呢?但如果我告诉你,电子计算机只是存在于我们这个模拟世界中的虚影,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你还会觉得计算是一件简单的事吗?
凯姆洛正是这样一个只能使用算盘计算的可怜算者,或者用模拟世界中的词语——社畜。他每天要面对庞大的工作量,还不被允许解读自己运算的数据。
有个理论,叫“偷懒是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句话用在凯姆洛身上再适合不过。为了偷懒,凯姆洛想出一个天才的点子,既然现实中没有电子计算机,那在模拟世界中使用它不就好了?
只需要找一个模拟世界中的帮手,这个帮手不能太过改变世界,最好是社会的边缘人物……于是,谅子这个模拟世界中的社畜被发掘了出来。两个不同世界的社畜通力合作、各取所需,谅子为凯姆洛使用电子计算机完成工作,凯姆洛则在谅子的生活中留下预示和指引,帮助她避开难关。
然而,好梦终醒。写者的话如雷霆霹雳一般,让凯姆洛五雷轰顶。他借助模拟世界的电子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并没有凭空消失,只是被转移给了其他算者而已,甚至还增加了计算量。而他对模拟世界造成的影响,也对原本应该默默无闻的谅子的命运产生了不可逆的后果。
结尾段极其讽刺地描写了被凯姆洛影响命运后谅子的生活。谅子如同精神病一样,将生活中的任何一处细节都解读成凯姆洛对她的暗示,甚至认为男明星们一个个抢着要娶自己。最后,她背起背包,装下一大堆毫无逻辑的物品,踏上一段极其荒谬的旅程。
这或许也可以解读成,高维生物对低维生物的影响,本身就是不可控且危险极大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科幻世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