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智国际研究院
为您解读国际风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消保委  ·  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 | ... ·  昨天  
安徽消保委  ·  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 | ...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比价神器”来了! ·  2 天前  
什么值得买  ·  今年15大「全能跑鞋」!从日常慢跑到竞速训练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官宣!延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民智国际研究院

“断电”后的缅甸诈骗园区,会就此覆灭吗?

民智国际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5-02-19 19:14

正文

民智评论


作者:赵柯岚,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正文约 30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7.5 分钟)


在东南亚的广袤土地上,有着“金塔之国”美誉的缅甸,上个世纪曾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如今却因“诈骗风波”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自2021年2月1日缅甸军方发动政变以来,缅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 这场动荡带来的不仅仅是权力的更迭,更是催生并助长了诈骗园区的发展。 从缅甸北部到东南部,诈骗园区不仅吞噬了无数被拐人口的未来,还对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诈骗园区的兴起,是缅甸政治动荡和经济困境的直接产物,而其背后隐藏的,则是一个个关于生存、贪婪与无奈的故事。如今,随着国际社会的介入和缅甸政府的严厉打击,诈骗园区的命运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 然而,这些非法经济活动真的会就此终结吗?它们的生存土壤是否已被彻底铲除?缅甸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动荡、冲突与权力真空


缅甸自2021年2月1日军方发动政变以来,政治局势持续动荡不安。军方以“选举舞弊”为由扣押了时任总统温敏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并宣布实施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此后,缅甸军政府通过国家管理委员会接管政权,敏昂莱担任委员会主席和国家总理。 军政府的上台进一步加剧了缅甸国内的政治分裂,全国民主联盟(NLD)等反对派力量不断发起示威和抗议活动,民间抵抗情绪高涨。 与此同时,缅甸军政府试图通过强化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来巩固权力,但这种做法反而为非法经济活动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自军政府接管政权后,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2024年,缅甸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飙升,经济专家预测2025年缅甸的贫困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外国投资因制裁而大幅撤离,导致经济活动衰退,制造业和服务业持续下滑。在贫困和失业率上升的背景下,年轻人为求生存被迫参与非法活动,诈骗产业应运而生。 诈骗园区的兴起,正是缅甸经济困境的直接反映,成为部分地区民众在经济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 2021年2月22日,缅甸曼德勒,群众集会抗议数周前发生的军事政变。


在政治动荡、经济失衡和法治薄弱的背景下,诈骗园区在缅甸北部、东北部(妙瓦底地区)迅速兴起,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犯罪产业链,成为这些地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缅甸军政府虽试图加强对地方社会管控,但地方武装的存在使其治理能力大打折扣。例如,妙瓦底地区的诈骗园区由克伦边防军(BGF)掌控,其领导人苏奇督通过与国际犯罪势力合作,建立了完整的诈骗产业链。苏奇督的势力与缅甸军政府、地方民族武装关系错综复杂,甚至被曝与香港黑帮人物合作开发诈骗园区。缅甸军政府虽多次表示要打击诈骗产业,但由于缺乏对地方武装的有效管控,治理效果十分有限。 这种治理空白为诈骗园区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温床,使其成为某些地区的“经济支柱”。



“王星案”揭开了园区的罪恶面纱


“王星案”曝光后,国际社会对缅甸诈骗园区的关注度急剧上升。中国籍演员王星在泰国曼谷机场抵达后,被拐卖至缅甸妙瓦底的“阿波罗”园区,并被多次贩卖至其他诈骗园区。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泰国等国的高度重视,促使相关国家加大了对跨国犯罪的打击力度。 2025年2月5日,泰国开始对泰缅边境的缅甸地区实施断网、断电和断油措施,切断了诈骗园区的运营基础。 此外,中泰警方联合行动,成功解救了61名被拐卖的外籍人员,并逮捕了多名犯罪嫌疑人。



近年来,缅甸国内局势持续动荡,军政府的治理能力受到严重挑战。缅甸军政府面临内外部压力,包括民间抵抗和民族冲突的加剧。 为了恢复政治合法性,军政府不得不加强对诈骗产业的打击。 2025年2月17日,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表示,已与中泰两国组成联合工作组,共同打击妙瓦底地区的电信诈骗和网络赌博犯罪。缅甸军方发言人佐敏吞强调,诈骗产业不仅危害缅甸公民,更对全人类构成威胁,缅甸政府将与国际组织合作,坚决将其粉碎。此外,缅甸军方还在掸邦中部和东北部展开行动,打击与诈骗相关的犯罪活动。 通过这些措施,缅甸军政府试图重塑治理能力,缓解国内外对其治理能力的质疑。


此外,诈骗园区的存在导致缅甸社会治安恶化,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诈骗园区不仅涉及人口贩卖、非法拘禁等严重犯罪行为,还对当地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2025年2月6日,缅甸向泰国移交了61名被解救的外籍受害者,其中包括39名中国人。这些事件引发了缅甸国内社会对治理的强烈需求。缅甸政府试图通过打击犯罪活动,恢复对经济和社会的控制。 一方面,缅甸军方与地方武装合作,推动诈骗分子的遣返工作;另一方面,泰国政府通过切断电力和网络供应,限制诈骗园区的运营。 这些措施表明,缅甸政府正在积极回应社会对治理的需求,努力改善国内治安环境。




诈骗园区能否被彻底根除?


尽管缅甸政府和国际社会对诈骗园区进行了严厉打击,但这些非法经济活动并未完全消失。相反,诈骗产业正在向更隐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例如,随着泰国对泰缅边境的断电、断油和断网措施, 原本集中在边境地区的诈骗园区已经开始向缅甸内陆转移,包括首都仰光在内的主要城市区域都出现了新的诈骗窝点。 此外,诈骗集团正在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更复杂的网络技术,如加密货币诈骗和跨境洗钱,来掩护其犯罪活动。


这种转移和转型的趋势表明, 诈骗园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极强 ,即使在国际社会的联合打击下,仍能找到新的生存空间。例如,掸邦中部和东北部的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地方武装的控制,诈骗活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种复杂的地方势力格局使得统一行动变得异常困难,进一步增加了根除诈骗园区的难度。



对于缅甸民众尤其是年轻人而言,他们仍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境。自2021年局势变动以来,缅甸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失序为诈骗产业提供了生存土壤。高额的报酬不仅吸引了部分地方管理者的默许,还为当地青年提供就业,使得诈骗产业形成了“自我维系”的经济循环。如果缅甸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部分人可能会继续选择参与非法活动。因此, 发展本土新兴产业、创造更多合法就业机会,是减少诈骗园区吸引力的关键。


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跨国合作,打击诈骗产业的跨国链条。目前,中泰缅等国已在打击诈骗园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中缅联合行动已累计抓获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5.3万余名,并彻底摧毁了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然而,当前的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诈骗集团正在加速转型和转移。国际社会需加大对缅甸的支持,帮助其走出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困境。 一方面,通过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提升缅甸政府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经济援助和投资,促进缅甸的经济发展,减少民众对非法经济活动的依赖。 此外,国际社会还需加强对缅甸国内治理的支持,推动缅甸成为一个和平统一的法治国家,从根本上铲除诈骗产业的生存土壤。



根除缅甸诈骗园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国际社会和缅甸政府的联合打击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诈骗产业有着强大的适应性和转移能力,仍在暗处潜伏、伺机而动,短期内难以被彻底根除, 其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困境以及地方武装的利益交织,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远非一朝一夕之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