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 App 我其实老早就知道,但我一直觉得特别鸡肋——提醒喝水。
喝个水谁不会,猛劲灌就完了,而且喝个水还得记录太麻烦了。所以要不是有这次经历,这类 App 我是打死也不会用的,更何况还掏了 30 块大洋。
这次的起源是最近去看医生,医生说我平时纤维素摄入太少了,让我补纤维素,并且叮嘱我,补纤维素一定要记得喝够水,每天 2L 以上,不然容易出问题。
保险起见,我就去弄了这个喝水 App 帮忙统计一下,结果没想到,居然意外地改善生活。
说说对我帮助最大的 2 个点,看看大伙有没有碰巧有同类问题的。
-
以为自己喝够水了,其实没够。
我经常听说,「健康人每天要喝 1.5~2L 水」,我自己大概率是达标的。但我平时经常灌水,没事儿跑厕所,还是会觉得经常口渴,还纳闷来着。
后来用 App 算了一下才发现,根据我的体重和运动量每天应该摄入 2.7 L 水。平时还是喝少了,而且喝水时间太集中。
后来改用 App 提醒,每 1.5 小时喝 250 ml,口渴的情况基本没有了。
-
睡前常常会口渴,喝了水半夜还得爬起来上厕所。
现在白天喝水足够,到睡前 2 小时就不再喝了,睡眠质量居然改善了不少。
看起来每个细节都是芝麻大点的小事儿,但没想到放在一起还挺提升生活质量的。
安利和我有过一样困惑的小伙伴们试试看,帮助挺大的。
提醒喝水的 App 也
有不少免费版
的,商店里直接搜「喝水」,有一大堆。我懒得研究了,就直接买了这个以前被提到最多的 WaterMinder。
……
再讲一个最近的发现。
最近频繁往医生那儿跑,再加上研究跑步、营养这些比较陌生的领域,我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最能帮到我的专业人士或者大 V,往往是在愿意在讲道理上投入比较多的时间,给你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但在行动上反而给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建议,最后却很有效。
那些宣称自己方法如何高大上、云里雾里的,到头来反而不太靠谱。
比如我之前分享《掌控》这本书的运动建议,还有这次医生让我补纤维素,都是特别简单的建议,但特别好用。
碰巧投资理财领域这个现象也特别突出。越是有经验、收益稳定的人,行动上越简单,或者干脆大部分时间不怎么动。
最近读到谢治宇分享怎么管自己的钱(他的基金业绩 2013 年从业至今年化收益 28%,贼夸张),方法简单到不行——买他自己的基金,
什么时候工资、奖金下来就直接买,不择时纠结买点。
相比之下,反而是越纠结经济形势、大盘涨跌,花得精力越多、效果却越差,到头来还贼焦虑。
我想了一下背后可能的原因,想到两个。
有自信、有口碑的人往往不需要用“高大上”来给自己撑场面,挑重点、快速解决问题。简单方法背后往往是特别有信心的人和浓缩的认知。
我们普通人日常接触的几个领域,不管是投资还是健康,很多方法都是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简单的方法更容易执行下去。不断追求高大上反而容易执着于寻找方法,不停地更换,最后没能真正收获任何一个方法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