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所有在征集问题期间给予C和Beforweb支持的朋友们。
最终选定了22个问题进行回复(见本文末尾的清单),其中关于“C7210”究竟是什么鬼名字、对于现在视觉和交互逐渐融合的UX/Product Designer岗位的看法、最喜欢的产品等问题已经在第一期当中进行回复,之前错过了的朋友们不妨稍作回顾。
今天放出Ask Me Anything互动活动第二期,包括四组问答。
提问
来自@香草 lo'sam:你为什么对于构建一个完全个人的世界如此着迷,诸如打鼓、VR…
C回复
透过表象直指人心的好问题。感觉被指了。我自己看来,包括一直以来与设计开发相关的自学和实践、年复一年的做博客和公众号、对VR的着迷、读书接力、视频游戏、琴与鼓的自娱自乐等等,于我而言本质上恐怕都属于同一类行为 - 可以进入某种相对屏蔽的状态,精气神专注在一点上,通过自己一人之力去实现或完成一些什么东西,无论这种“东西”是真实还是虚拟,无论产出本身只对个人有意义还是具备更强的共享性、交流性和建设性;当然后者是更加有益的,在自我精神建设的同时也能给更多人带来价值。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是一名team player。我本质上是很害怕孤独的人,实际上无论是十多年前喜好的多人在线游戏(非网游)、乐队排练演出,还是近十年来在设计团队或个人项目中的一些协作经历,包括和朋友一起做事、读书等等,都让我十分着迷于多人抱持着相同的目标而各司其职的向目标推进的快感。那种彼此信赖、共同存在的感受是永远无法在独自行事当中体验到的。不过现实当中的问题在于,只有和非常优秀的或十分默契的同伴共事才可能达到那样的程度,这并非每天都会发生的事,特别是随着大家年龄的增长、动机的复杂化,“无人组团”的情况已经渐渐成为常态。相比于“没有团队便一事无成”,最安全、最积极的策略还是“凭一人之力完成目标”。在这种心态下,无论是学习、做事,还是放松、娱乐,都会逐渐习惯于将“独自完成”的模式作为最高优先级,并从中感受一种不依托于他人的、绝对意义上的自我的存在。
长此以往,自己可能渐渐混淆了“目的”与“手段”,不知不觉间,独自行事的方式本身反而成为欲罢不能的目标。摇摇摆摆的前行于“独立”与“自我封闭”的交界线上,常会失去平衡,以至于给曾经的家人,包括自己,都造成了真实的、难以弥补的伤害。
不过在很多时候只是在通过孤绝的方式来逃避孤独和空洞而已?谁知道。
提问
来自@Nano:通过VR做到的很极致的事情会是什么呢?
C回复
在目前这个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谓“极致”,不敢谈论;换个说法,对于“相对成熟”的状况,自己的理解包括:
个人化应用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包括核心驱动设备、输入设备、头显以及其他感官模拟设备),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游戏”,还是更加广义的“虚拟体验类产品”,都能带来全身心沉浸的、全感官感知的、几乎可以彻底屏蔽现实环境要素的虚拟体验。当一切都不是真实的时候,一切也都是真实的了,因为参考系不再存在。所以在那个时候,人们应该可以借助技术与设备来实现一个全新的现实层面供自己生活和娱乐,甚至是生存。
专业化应用方面:一味的通过构建虚拟现实而隔离真实现实,这不是VR的全部意义所在;对现实世界有积极建设力的技术才是能够推动人类进步的优秀技术。现阶段的VR技术已经开始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专业化需求当中,最典型的包括军事训练、医疗培训等等具有高风险性的领域,以及影音、教育、房产、旅游等等可以通过虚拟体验为参与者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的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定可以将这些领域中的虚拟体验推向新高度,譬如更强的临场感和互动性,更真实的社交性和协作性等等,甚至可能将传统的体验范式彻底颠覆。
提问
来自@侯晓晓:请问有没遇到过不知道怎么做下去的时候,比如专业性很强的场景,该怎么推进?
C回复
自然会有,无论是刚刚入行一腔热血却一头雾水的日子,还是十多年间的若干个转岗节点(UI设计-前端开发-交互设计),都会有很茫然甚至是恐惧的状态。即便是在经验相对丰富一些、职能稳定一些的阶段,在刚刚接手不同类型的产品时同样会有类似的状况。
譬如我在大约一年前被调到如今所在的企业产品组进行B侧产品设计工作,而之前几年的关注点从来都只在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领域。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缺乏基本认知,这是刚刚上手时遇到的最大问题,确实会让人有一种“不知道怎么做下去”的感觉,进而或多或少会对设计工作本身产生抵触情绪。工作总是要做,期间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尝试推进;所采用的方式归纳下来大致包括三方面:
首先承认自己在面对新领域时确实是小白,回归新人心态,认清“自己过去所了解和掌握的很多东西如今未必适用”的现实,不要因为自负而害人害己。
多向产品经理或其他设计师请教关于业务逻辑和模式方面的常识,自己遍历各个功能模块,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基本认知,至少找到些感觉。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浅入深,即便在功能逻辑上仍有太多未知,也试着从自己能入手的地方开始,譬如暂时忽略掉整体,而只考虑其中某个表单、某个筛选器、某个客户列表的设计方案。当然,从交互设计的角度讲,这种从局部入手的方式是大忌,但在特定的“不知如何入手”的状况下,通过这种方式帮自己热身,打消逃避心态,一点点找到节奏,也未尝不可。
提问
来自@腊肉先生:有什么好的B端产品的设计建议没?如何提升在交互领域的专业度呢?
来自@狮子捕手!:如果要进BAT的UX团队,我需要掌握哪些核心技能呢?
C回复
@腊肉先生 的第一个问题,见上面的回复。所以不敢谈什么“好的设计建议”,只是一些应对挑战、尝试推进的个人经验,供参考。对于B侧产品,自己仍在“从不懂到有一点点懂了”的路上。
对于@腊肉先生 的第二个问题,以及 @狮子捕手!的提问,我想到了去年回答优设专访时的一些内容,包括核心技能与专业度的提升等等,搬过来稍作改动用来统一回复还算合适:
关于“核心技能”,在我看来其实是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有的UX设计师都应不断努力去争取具备的,而非胜任某个特定团队的特定岗位才需要达到的。个人感觉大体分为三个层面,可以设想一个金字塔模型,从底层向上:
首先是整体的产品观念与态度
其次是站在“产品设计”(而非“界面设计”)角度的思维模式
最后是具体的“设计技能”以及软件工具的使用。
观念与态度是基础,其中很关键的一点 - 作为设计师,我们是在和其他一群在各自领域均有所擅长的人一起打造产品,无论你是在公司就职还是创业,都是如此,而在所有相关职能当中,设计师的产出是相对显性的,加之这个群体本身在“个性”和“自我”方面相比于其他领域的伙伴来说更为凸显,所以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将产品、界面作为自我展示的画布和舞台 - 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程度 – 经历的项目越多,参与度越深,你越会发现,无论是团队老板,中层leader,还是产品、设计、开发,所有人都要一方面为了自己负责的领域而发挥和争取,另一方面又因资源的局限,需要根据特定的情况而不断做着权衡与妥协。这是“合力”的过程所必然产生的局面,而不是某种负面的、局限自己发挥才能的状况。当然,完全抛开自我的因素同样不现实,我们都会考虑将产品打造到怎样的程度才能“拿的出手”,但要知道这层因素是一种结果而非将事情真正做好的推动力,否则所有的努力都是南辕北辙,自己也会永远充满沮丧。
在正确的整体观念与态度的基础之上,能否站在产品层面探索问题本质进而指导整体的设计原则与细节中的设计思路,这将决定你究竟是产品的设计者还是需求的执行者 – 无论对于交互设计还是视觉设计来说均是如此。在实践当中,这种能力会体现在若干方面,包括在新产品探索阶段与产品经理共同分析市场竞争状况以及相应的产品策略等等;在成熟产品的每一个迭代周期当中针对产品需求意向进行讨论,理解功能的核心目标,分析产品需求方案中的预想形式是否符合目标,进而探索实际设计方案等等;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又要基于对产品策略的理解以及对目标用户人群的认知来考虑特定的设计模式。
至于具体的“设计技能”,包含设计方法和工具运用两方面,均属于“术”这个层面的话题了。如果你观察的足够仔细,会发现如今这个时代真的是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新东西出来 – 新的系统平台特性,新的设计模式,新的工具,新的运用方式和探索方向等等。作为设计师,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尽力保持关注、学习、理解和实践。在设计方法的学习方面,看书、读文章、学案例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也都在坚持做,但个人建议与此同时多花点时间用自己的头脑想想“为什么”,结合自己负责的实际产品来看看哪些营养是可以汲取的,哪些未必适用于自身的情况,不要盲目的跟从。
在工具使用技能方面,因人而异,因具体需求而异。不同类型的工具能帮我们打造出不同类型的设计产出物,而产出物的目标在于沟通设计意图,所以每个设计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沟通目标和对象来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前提是你需要对市面上一些典型工具的特质和使用方法有着充分的了解 - 要达成这个前提显然也需要付出时间持续学习。
本期问答结束,下面是最新的问题清单。
问题清单
最终在收集到的所有问题当中挑选出了如下22个进行回复交流(实际顺序可能有所调整):
所以说“C7210”究竟是什么鬼名字…(第一期)
小C的第一篇译文是在什么样的心境和场景下完成的?(第一期)
请问对于现在视觉和交互逐渐融合的UX/Product Designer岗位有什么看法?(第一期)
最喜欢的产品是哪一款,为什么?现在有没有很想做的项目?(第一期)
你为什么对于构建一个完全个人的世界如此着迷,诸如打鼓、VR…(本期)
通过VR做到的很极致的事情会是什么呢?(本期)
请问有没遇到过不知道怎么做下去的时候,比如专业性很强的场景,该怎么推进?(本期)
如何提升在交互领域的专业度呢?有什么好的B端产品的设计建议没?(本期)
如果要进BAT的UX团队,我需要掌握哪些核心技能呢?(本期)
我是平面设计师,不太了解交互,想问交互设计师平时的工作是什么,主要用到哪些软件工具?
有什么免费好用的素材管理工具呢?最近做设计好累啊,大神神,有啥方法可以瞬间觉得充满了能量。
越发感觉专注很难,你是如何保持学习的持久性的?能说说你的自律情况吗?
你觉得你是一个特别的人吗?这个问题是我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我“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我脱口而出的,现在回想起觉得有点不太尊重别人(捂脸)。
我是一名研三的学生,研究方向为交互设计,明年毕业也会继续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交互设计。自己有一点疑惑,请问交互设计也一定要去关注各种设计时势吗,问题的缘由是平时工作量大,回到家中想放松一下,不想去刷各种设计公众号。
来问问题嘻嘻,想知道你做Beforweb时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或者人)是什么?
请问你有多少只不重样的企鹅公仔?
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交互新人来说错过了校招后再找合适的交互方向的工作就变得很难。招聘网站搜交互一般都是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0-3是一个很尴尬的坎儿。现在在做的项目很难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出来当作品集去面试。单纯redesign的项目拿去面试又感觉很单薄。求突破。请问对于0-3年经验的UX新人求职有什么好的建议? 非常感谢!
在设计中会有用了方法论但产出结果不满意的情况,是方法没用对?还是没必要用呢?
请问如何归纳出比较系统的交互设计知识框架?比如以考试为目的。
请问C同学认为设计师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请问C对设计动力的源泉是来自哪里?就我个人来讲,日常支持各类产品需求的设计很难让我产生持续动力,于是比较想参考C的理解。
你好!我是自学的UI,想请教下如何分析一款产品的新功能诞生或信息架构变化背后的原因(例如ins为何新增短视频录制分享功能,支付宝为何要把余额和余额宝迁移到二级页面)?如何针对变化寻求合适的视觉表现方式呢?
本期就到这里,谢谢,各位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