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基金报
关注中国基金报,即时获取深度理财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涨停!涨停!券商大动作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提醒:最后一个交易日!不操作,或亏超60%!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A股,突变! ·  5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A股重大调整!即将实施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基金报

ESG,20年

中国基金报  · 公众号  · 基金  · 2024-12-08 21:48

正文

【导读】ESG理念提出20年



ESG理念提出20年
全球可持续金融资产规模超30万亿美元

国内生态体系建设加速推进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今年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理念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ESG已从一种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吸引了众多不同领域的参与者。如今,全球可持续金融资产的总规模已超过30万亿美元。

尽管中国的ESG体系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在政策的积极推动下,其发展势头强劲,ESG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展望未来,随着政策引导力度的加大和市场认知度的提高,预计ESG投资在中国市场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进而推动资本市场朝着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向前进。

全球可持续金融资产规模

已超30万亿美元

20年来,ESG的发展经历了由概念提出到实践落地、从自愿倡议到全球共识的演变,已经历了探索起步阶段、初步兴起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谈及过去20年ESG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发展成果,易方达基金ESG研究主管程杰说,ESG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有超5370家机构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ESG投资规模也快速增长,全球可持续金融的资产规模已超过30万亿美元。

程杰强调,在信息披露方面,形成了包括GRI、SASB、ISSB、TCFD在内的广泛应用的国际标准。同时,ESG评级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全球已有超过600项ESG评级体系,形成了多样化的评价框架,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和相关方的需求。

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投资经理助理董玥莹称,首先,ESG理念在全球政府和市场主体中得到了广泛实践和推广。截至目前,全球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机构数量超5370家,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121万亿美元‌‌。其次,ESG标准制定、数据流通、指数发布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2023年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了首批两份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的终稿,明确了可持续信息披露与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多元化主体协同参与

加速推进ESG体系建设

尽管中国的ESG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该体系在中国迅速发展。目前,政策推动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参与度提高,信息披露逐步规范。

针对国内ESG体系的发展现状,董玥莹直言,中国ESG体系现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生态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南方基金表示,我国ESG生态涵盖政府监管、国际组织、资产所有者及资管机构、企业、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各主体协同参与,形成了独特的政策体系与行动模式。随着ESG投资市场的蓬勃发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各类金融机构已逐步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流程,促使被投企业通过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动披露ESG相关信息等行为,提高市场认可度、优化经营策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并创造ESG效益。

富达基金认为,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逐步与国际接轨。2024年上半年,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官方指引,上市公司治理方面也持续提升。

程杰也认为,中国ESG体系处于快速发展阶段,ESG理念在政策端、市场端、企业端已达成共识。在政策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已构建起以“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2024年,随着三大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正式实施,中国的ESG监管框架逐步成型。在市场端,参与ESG投资的资管机构数量迅速增多,ESG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已达33.06万亿元,ESG相关金融产品种类涵盖债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及银行理财等。在企业端,中国企业的ESG实践不断深入,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稳步上升,截至2024年9月底,已有2211家A股公司披露2023年ESG报告,披露率达41.4%。

谈及国内投资者和企业越来越重视ESG因素,南方基金称,从资管机构角度看,整合庞杂的非财务信息与企业基本面研究框架,有助于更全面挖掘企业内在价值,在强化投资组合回报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投资风险。

富达基金指出,ESG是投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自然趋势,投资者会从单纯逐利、追逐投资回报逐渐转变为关注并考虑更多内容。在传统财务投资基础上加入对ESG因素的分析,能更加全面、深入了解被投公司,助力投资决策与风险控制,致力于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

程杰表示,对企业而言,在运营和管理中考虑ESG因素,既有利于其创造长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对投资者而言,在评估投资机会时考虑ESG因素,既有助于识别那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和可持续性的企业,也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助力创造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董玥莹认为,良好的ESG实践可提升企业长期价值,投资ESG表现佳的公司有利于提高投资组合长期绩效并降低风险。

ESG投资前景广阔

期待政策与市场双向发力

展望未来,ESG投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业内人士期待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公众认知度、明确金融产品定义等措施,进一步推动ESG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助力资本市场向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向迈进。

程杰表示,在与国际框架整体一致的基础上,中国市场的ESG投资融入了中国特色的理念、议题和方法。

为进一步推动ESG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期待更多上市公司能更加主动、全面地披露ESG情况,加强与投资者的交流,并将ESG理念融入日常经营中,同时也期待与更多同业携手,共建可持续投资框架,促进可持续理念与投资业务深度融合,加强尽责管理,推动资本市场向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在路博迈基金ESG研究总监房向看来,随着交易所、财政部和国资委等监管部门对于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相关标准落地,ESG投资的基础越来越好,借助ESG评级和研究成果可以更加精准地发现公司的投资价值,有助于机构投资者筛选出优质投资标的。他同时建议,对于涉及ESG投资的金融产品可以有更加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分类,避免出现“洗绿”风险;监管在ESG投资相关金融产品创新和政策激励方面应加大支持力度。

董玥莹也看好ESG投资在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发展潜力,同时建议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长期资金流向ESG领域,将ESG纳入ESG投资绩效考核,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升投资者对ESG理念的认知度。


公募ESG主题基金

总规模超2000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国内公募基金积极践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理念,早在2005年就开始发行相关基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ESG主题基金总规模超20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要将ESG提升到战略高度,将ESG理念充分融入投资中,通过尽责投票,推动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ESG主题基金总规模超2000亿元

2005年1月,天冶低碳经济基金成立,标志着国内公募基金开始主动参与ESG投资。

据华夏基金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有32只ESG主题基金成立;截至三季度末,国内96只ESG主题基金总规模达到2235.41亿元。

受益于股市回暖,基金净值上升,ESG主题基金三季度末总规模较二季度末增长14.8%,遏制了2023年三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的趋势,总规模恢复到2023年末的水平。

四季度以来,公募继续发力布局ESG主题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四季度以来,有26只融合了ESG策略的主题基金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达到624.01亿元。

据易方达基金ESG研究主管程杰介绍,易方达基金以ESG筛选、ESG整合、ESG主题为三大负责任投资策略支柱,布局主动权益、指数、固定收益、多资产等相关产品。截至2023年底,易方达基金形成了包含99.44亿元绿色基金、351.69亿元绿色收入上市公司、13.34亿元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投资网络。

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投资经理助理董玥莹透露,博时基金目前有两只公募ESG基金,分别是博时可持续发展100ETF和博时ESG量化选股混合基金,未来会适时推出风格清晰的主动管理型主题或行业基金,投资于绿色概念的上市公司和债券发行主体。

外资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布局ESG相关基金。路博迈基金ESG研究总监房向表示,路博迈基金去年发行了路博迈中国绿色债券的基金产品,今年已上报气候变化主题的债券指数基金产品,明年会考虑发行ESG权益基金产品。

据了解,富达基金旗下首只低碳主题权益类产品富达低碳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近期已公开发售。

将ESG理念融入投资流程

不少基金公司已将ESG理念融入包括投前、投中、投后在内的整个投研流程。

据程杰介绍,首先,在战略层面,易方达基金确立了负责任投资的战略。其次,在机制层面,易方达基金成立了专业的ESG研究团队。同时,注重投后管理,建立尽责管理体系,积极参与股东大会投票和与上市公司的沟通交流。此外,在风险管理环节,易方达基金将ESG风险管理纳入情景分析,并建立定期汇报机制。

博时基金也全方位贯彻并践行ESG投资理念,建立了ESG投资一体化流程。据董玥莹介绍,在投前阶段,博时基金在自主建立的可持续投资数据库基础上,结合自研的可持续评价体系,对投资标的进行评价;在投中阶段,投资决策人员参考被投企业在博时ESG评分评级体系的得分,做出投资决策;在投后阶段,不断优化可持续投资模型,积极与被投公司互动,践行尽责投票。

在外资基金公司中,富达基金自主开发了三套可持续评价体系,包括富达专有的ESG评级工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一致性评估工具、气候评级工具,以全面评估企业的ESG表现;在投后管理方面,秉持“主动影响而非简单剔除”的理念,主动与企业沟通,积极行使投票权,鼓励并要求被投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路博迈基金对于不同类型的ESG产品有比较清晰的定位,实际操作也会有差异。例如,ESG整合类型的产品,要在投资评估中纳入有财务实质性的ESG因素;ESG可持续类型的产品,要投资于具有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公司或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ESG投资迎来2.0时代

须进一步“走深走实”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从小众讨论演变成全球的主流战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已经走过20年历程。在中国市场上,ESG投资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多年来持续升温,各类金融机构在ESG投融资领域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尝试与探索,ESG相关产品规模不断攀升。与此同时,ESG主题基金规模占比偏小,业绩优势不明显,ESG基金产品标准尚未成型,投资者认可度仍待提升。

ESG投资整体规模占比较低

过去20年,ESG投资理念逐渐被市场认可,各类金融机构在ESG投融资领域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尝试与探索,ESG相关产品规模不断攀升,但整体占比较低。

华夏基金联合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发布的《2024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ESG主题基金新成立32只,成立规模合计187.6亿元;截至三季度末,ESG主题基金总规模为2235.41亿元,相比9月底我国公募基金32.07万亿元的总规模,ESG主题基金占比仅0.7%。

与此同时,ESG主题基金的业绩优势并不明显。《白皮书》数据显示,ESG主题基金中多数能跑赢主要宽基指数,但各类ESG主题基金之间的业绩差异较大。2021年初到2024年三季度末数据显示,只有治理(G)主题被动型基金、社会(S)主题被动型基金两类产品的平均累计收益率为正。

此外,在ESG主题基金等可持续投资产品数量、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相关产品也存在名不副实、“漂绿”的嫌疑。

“海外的ESG理念若强行在国内套用,难免会‘水土不服’,主要由于国内人群结构、经济结构与欧美国家大相径庭,同时,ESG的信息披露等相关制度体系滞后于投资实践,投资者与被投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路博迈基金ESG研究总监房向直言,在过去ESG信息披露不完善、数据和评级等基础设施还未完善的环境中,ESG基金产品不管业绩好坏,都很难用ESG来进行归因。“未来,这一状况会有显著改变。ESG理念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进程,不必担心‘水土不服’。”

ESG投资须“走实走深”

《白皮书》指出,随着可持续信披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内监管政策出台、ESG数据质量与可及性显著提高、ESG的财务实质性研究与信披深化,从“标签式”ESG投资的1.0时代跃升至与基本面分析紧密结合的ESG投资2.0时代已具备条件。然而,要让ESG投资在国内“走实走深”,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对于ESG投资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投资经理助理董玥莹表示,一是ESG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当前ESG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差异较大,定量指标的覆盖率低,ESG信披存在数据缺失、主观性强、来源不一致等问题,影响ESG投资效果。二是绿色金融监管体系、ESG基金产品标准尚未成型。三是投资者对ESG基金产品和投资理念的认知度有待提升,内外部对ESG原则和投资业绩的平衡仍存在迷思。

“首先,中国ESG报告目前仍处于自愿性披露阶段,缺乏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其次,对项目层级以及产品层级的界定标准已经应用多年,但还不能将这些标准汇集到上市公司或发债主体层面,同时避免差异以及不稳定因素;第三,虽然尽责管理已成为专业资管机构非常重视的战略,但监管体系以及激励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空白。”另一位投资人士表示。

房向表示,在ESG理念的应用和实践方面,有两个重要工作:一是在募资端对于机构投资者和零售投资者的投教工作,ESG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高度契合,但投资者对于短期业绩的关注会很大程度影响ESG理念的落地;二是在投资端,ESG理念要和投研团队在不同资产类别的投资能力高度融合,形成互补性而不是互斥性,这需要ESG团队更懂投研框架和流程,且投研团队更懂ESG评价体系和方法论。

“尽责管理是ESG理念在投资领域应用的重要一环。当前中国尽责管理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投资者参与度不够、实践经验尚未成熟。随着ESG理念的普及和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相信尽责管理在中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易方达基金ESG研究主管程杰表示。

《白皮书》建议,在已有指引、准则的基础上,加快完善ESG信息披露标准及操作指南的细化和应用,出台统一的对ESG产品的鉴定认证标准,降低产品名不副实、“漂绿”的风险。以全国社保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和险资机构为代表的“耐心资本”、资产所有者要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委托投资中ESG的考核。此外,要优化ESG数据使用方法、拓展挖掘实质性ESG议题,加强与投资者互动沟通。

制作:小茉
编辑:张洁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