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抢人大战,举国烽烟。
近日,天津加入抢人大战,几天之内超过百万人申请落户天津,创造了城市抢人大战的高潮。
智者见于未萌。
天津抢人,犹如九转回旋的大江,突然奔出深谷,一泻汪洋。而在此前,天津因为其相对保守的户籍政策,以及断崖式的经济下滑,被部分人诟病。突然参与抢人,看则突然,实则必然。
五年前,当天津信心满满地步北京后尘,限车限房的时候,罗天昊即提出,天津不应学北京限购,而应反过来抢人。如果五年过去,罗天昊关于天津抢人的预言,变为现实。
年初,,天津滨海新区
GDP
缩水
3000
亿之巨,不仅造就了天津经济总量的巨变,也造成了天津在中国城市系列中的地位滑落。天津从中国第五,成为中国第六。
GDP
增速仅
3.6%
,在十大城市中垫底。
经济下滑,只是表象,天津最大的挑战,其实在于两个,一个是政经周期变化,天津处于不可测一种,挑战巨大。天津在市场体系与权力体系中,都不是顶级,两边不落地,两不靠,出镜尴尬。二是,雄安新区的崛起,将冲击天津,逼迫其深化改革。
(一)两不靠:权力未至顶峰,市场未趋完善
天津的诸多方面,已经与北京看齐。当下,天津也已经实现汽车限购,外地车牌限行,事实上,虽同为直辖市,
北京上海限购,虽争议巨大,但尚有资本,天津限购,则属自剪羽翼,自拔爪牙。
此前十年,天津持续高速发展。但是,众所周知,天津的快速发展,主要是滨海新区带动,而滨海新区的崛起,主要靠央企的投资,这种依靠外来和尚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对于投资依赖巨大,更不具备产业安全性。
但是,中国的政治周期,一般以十年计算,
过去的十年,天津得到了国家的垂青,吃了十年国家战略的小灶。
新的十年,国家战略重心已经转移。,未来对于武汉,重庆,西安、成都等内陆区域将更为重视,长江经济带崛起,雄安新区崛起,粤港澳和杭州湾崛起。相信国家将投入更多,天津的资源优势,即将被稀释。
2017
年,天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到
1%
,消费增长,不到
2%
。哪去了?没有那么多新的央企大投资来撑场子了。中央不再倾斜性扶持了,国家小灶没了。
央企大扶持,财政大投资,政策大倾斜,时代终结。
天津对此需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加快发展本土产业,振兴民营经济。
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既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同时,权力对于经济的干预亦很大,实行的强政府与强市场的模式,天津的尴尬之处在于,在权力和市场两套体系中,都不占优势。
先看中国城市的权力体系。
天津虽贵为直辖市,但是身居北京之边,政济资源吸附能力远不如北京,中央部级机构,集中于北京,在
110
多家央企中,超过
80
家以上的总部驻扎北京,这两大因素,注定了北京成为中国政治和经济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具备无与伦比的吸附能力,
北京限车也好,限房也好,全国人才只能迁就北京,无他,烧香拜佛,求人求财,无法绕行。天津就不行,限车限房,别人不来也可以。可以绕行。
北京纵使壁垒森严,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也有
800
万,占比达到
38%
。高于天津。
在市场体系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则比天津更有优势。尤其是广深,民营经济发达,本土产业繁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其独特的魅力,令千万人神往。
权力未至顶峰,市场未趋完善。
天津在市场与权力两大体系中的夹生地位,使其未来发展危机重重。
天津此前的限车限房,首先伤害的就是外地青年人才。能够有买车能力的,主要是外来人口中的精英阶层,由此,很有可能导致外来人口的精锐迁移,天津对于人才的吸附能力,将进一步降低,这对天津的未来发展,将是致命的伤害。
乘它病,要它命。五年前,
北京限车限房,患上傲慢自大症状的时候,天津就应该抢北京的人。与北京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抓住北京在汽车和住房方面限购的时机,加大开放力度,争取将北京的部分外流人才,吸引到天津来。
天津现在才开始抢人,虽然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机。
若五年前就开始布局,效果更好,而且是抢的是顶尖人才,而不是准一流人才。
抢人只是开始,开放车牌,开放房市,必然紧随其后。
(二)雄安新区对天津的三大挑战
一片草原,两头雄狮,引人遐想。
同处京津冀,雄安新区对天津的冲击非常直接。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央企等公共资源和经济资源被分流
滨海新区的崛起,央企的投资功不可没。
雄安新区的使命之一,是承接北京功能的疏解。当下已经有很多央企表态,未
来将会投资雄安,甚至是总部迁址雄安。
若央企未来对滨海新区的支持力度减弱,将大大削弱其竞争力,对天津冲击巨大。
2
,高新产业的竞争
中央赋予雄安新区的七大任务中的第三条,就是发展高新产业。甚至不少人期望雄安成为中国北方的硅谷。而此前,在京津冀的布局中,天津被赋予了重点发展高新产业的使命。
雄安新区的崛起,将在高新产业领域,对天津产生两重挑战。一是,部分北京的高端产业,可能要重点布局雄安新区,削弱对天津的支持力度。二是,雄安新区未来的高新产业,会一定程度上削弱天津的市场。
3
,冲击天津经济地位
在京津冀各个城市格局中,北京和天津一度被认为都是胖子。而雄安新区的设立,冲击的不仅有北京,也有天津。北京和天津在中国城市系列中的经济地位,都将受到影响。
雄安新区对天津经济地位的冲击,具体表象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以及天津在中国城市经济总量方面的排位。预计雄安新区崛起之后,北京和天津的公共资源,特别是央企的分流,将使其此前相对高速发展所依赖的权力和市场资源削弱,从长期来看,
北京和天津在中国未来城市中的经济总量排位,将有所影响。
二是金融资源。
2016
年,北京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
138408.9
亿元,冠绝全国。天津本外币存款余额为
30067.03
亿元,排名全国第七,中国最强力的金融城市,不在市场中心珠三角和长三角,而在更靠近权力的京津。未来,
雄安若承接部分北京的金融机构,将冲击北京和天津的金融地位,削弱其金融资源。
(三)天津的四大变局
利弊相随,利大于弊。
新的时代,也为天津带来了四大机遇。
1
做大京津冀,提升整体竞争实力,构建国家竞争均势
北京和天津虽都在中国十大城市之列,但京津冀却难以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比肩,未来也将面临长江中游与成渝城市群的赶超。
雄安新区的使命之一,是做大京津冀,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增长极。
2016
年,长三角的
GDP
总和超过
14
万亿,珠三角诸城市的
GDP
总和超过
7
万亿,而京津冀
GDP
总和只有
6
万亿多,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北京一城独大并且造成了周边广泛的灯下黑。
京津冀坐大,可以改变中国经济南强北弱的格局,缩小南北差距。未来东北振兴,华北崛起,都需要以京津冀为依托。
在此过程中,天津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
,重塑京津定位
京津虽并称直辖市,但是,在权力和市场两大资源的拥有方面,天津难望北京项背。
客观上造成了京津定位的混乱。
此前北京兼备华盛顿和纽约的功能,雄安新区建成后,北京只保留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等四大定位。“大纽约”将另有其人。去掉了经济中心,意味深长。
雄安未来将疏解北京的央企,医院,高校,银行等资源,公共资源被削弱后,北京对于人才与市场资源的强制性驱动力也减弱,
天津的重要性将相对上升,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领域,自由度更大。
3
,产业协同重朔天津,战略腹地再造天津
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使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产业协同,发挥更大效力。
虽然在高端产业领域,雄安与天津有部分竞争,但是总体而言,天津与河北的互补性更强。
2016
年,河北的人均
GDP
为
4.26
万,天津的人均
GDP
超过
11
万。约为雄安新区
5
倍以上,河北省
2
倍以上。
落差产生梯度,天津与河北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其在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方面,均有强大的互补性。
此前,因为北京的强大行政资源,河北不得不围绕北京,北京强制性资源被疏解后,天津的产业优势,才可以发挥最大效用。
天津需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将河北变化最大的战略腹地。
4
,百川归海天津港
等边三角,互为依靠。
京津雄三地是
100km
的等边三角形,在高铁半小时辐射范围内,一般的火车客运或者汽车,也在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未来,随着京津冀经济圈的迅速成长,无论是北京还是雄安,或者是河北其它城市,天津港是不错的选择。
(四)成为北方开放之城
前有深圳,后有雄安,改革竞争,你追我赶。
未来,天津突围的最大希望,即重建北方开放之城。天津自贸区是上海自贸区之后的全国第二大自贸区,未来应该成为改革的抓手。
在未来,天津改革有三大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利用制度差距,迅速改革,形成制度红利。
珠三角和长三角仍在前列,天津需承认这种差距,并奋力追赶,发挥后发优势;同时,天津还需有全球眼光,借自贸区加快与世界接轨。
第二个机会,是善用成本优势,成为京津冀改革的先锋。
天津既得利益者的力量远没有北京强大,改革成本相对比较低。在北京构筑户籍壁垒,人才壁垒,进行各种限制的时候,天津可抓紧时机争抢部分北京分流人才。更造成对于北京的制度优势,以车牌管制为例,
天津不要学北京限牌,而是向全国全面开放,
天津应有这样的气度与远见。
天津既有直辖市的便利,又不似北京那样有作为首都的无奈与约束,在改革领域更具灵活性,应该成为京津冀的表率。
第三个机会,是在改革遍地开花的时代里,实现局部领域的领先。
改革早期,中国实行的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改革领域亦是先在改革特区试验,再进行全国推广。改革中期以后,一个新的现象就是:改革的突破,不再是沿海到内陆,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破局者。
比如,在医保改革领域,率先改革和最彻底改革的地方,是深居内陆的陕西神木。改革的分散化的必然结果是,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局部改革的先锋,天津应有闯将精神。
自贸区无论成败,都将吹响天津改革的号角,未来,
天津需要建成北方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北方最开放和博大的城市,这才是天津最大的机会。
未来,天津需要在三个领域实现突破。
一是经济发展模式。
天津崇高的政治地位,能够获得权力体系的垂青与暂时照顾,但是,此前依靠大项目,主要依靠国企的模式,并没有带来民富,而且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天津的公共资源优势被稀释,震动必然巨大。天津对此需要有高度的紧迫感。加快发展本土产业,振兴民营经济。释放市场活力,对冲公共资源优势被稀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