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都来了,
星标
一下!
“姐姐”五度来袭
,《
乘风
2024
》(
以下简称
“浪5”
)
首播当天,热搜依旧占满
。
然而,对比前几季,首期节目的发酵话题多数和舞台品质没有太多联系,无论是高位的#周扬青rap 罗志祥##尚雯婕切何洁##向太怎么也来参加浪姐了##王琳 公派留学#,还是中位的#火箭少女101为Yamy打call##戚薇浪姐最快乐的人#等,似乎比起唱跳本身,姐姐们的“瓜”更有看点。
直到陈丽君的表演产生长尾效应、陈昊宇以小黑马的姿态跑出,节目播出后的话题点才回归至舞台本身。
这和“浪5”“国际女性文化交流”的定位有关,很明显,在上一季吃到美依礼芽的“二次元红利”之后,本季节目进一步拓宽了“多领域+多地区”的选人边界,在跨界和跨国层面,走得更远了。
也正因如此,让首期的内容过于分散,“真人秀”的味道更浓,整体氛围有些偏离系列初衷。就像本季的主题“大美中国 热望成风”,宏大、猛烈却也有点儿别扭拗口。
“浪5”共有36位“姐姐”参加,人数是系列之最,加上她们来自更广泛的领域和地区,这就注定了本季节目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性更强,容易变成一片“瓜田”。
最少不了的当然是芒果TV的“熟人局”,节目开场,何洁、尚雯婕、刘忻三届决赛圈“超女”齐聚,与当时的评委萨顶顶共同带来了一波“回忆杀”;接着,从彼时对台节目《我型我show》出道的戚薇登场,一起组成“秀人”联盟;以及后面《创造101》出道的Yamy进场,让人看到了国内选秀节目15年来的变化,勾起了“新老秀粉”各自的情绪点。
“秀人”是《乘风》系列必不可少的群体,毕竟竞演类综艺的核心就是唱跳选秀,她们的亮相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节目的基本属性。只是对比往季,本季的“秀人”占比有些多。一种可能性是,中和跨界和跨国选手的突兀感,保证观众的熟悉度。
而跨界选手一直是这个系列很重要的一大看点,区别于运动员徐梦桃、赵丽娜和舞蹈家朱洁静、唐诗逸、谢欣等助力型“姐姐”,本季的跨界“姐姐”颇有些反客为主的意思,担负着前期宣传、用户破圈、话题引流和舞台提质等多重作用。
新晋顶流、越剧演员陈丽君明显是节目组的“押宝”选手,“浪5”播出前,陈丽君就已成宣传和引流的重点,这在往季绝无仅有。播出期,她的出场和舞台亦是较为亮眼的部分,#陈丽君 花木兰孙悟空无缝衔接#更是为数不多的舞台内容热搜,只是遗憾未登高位。
陈丽君初舞台(图源:微博
)
而电竞一姐Miss韩懿莹则多少有些为了破圈而破圈。初舞台表现不佳,被自家粉丝也嘲讽,“唱得幽默,跳得搞笑。”
周扬青则成为了话题人物。“频繁被渣,情况不能查”“爱情当一切就是笑话”,一段疑似diss前任罗志祥的歌词,吸引了荧屏内外的关注。节目里,面对着“与世隔绝”的苗苗,蔡文静直接问出了口“你不吃瓜?”这一刻,蔡文静仿佛就是观众的嘴替。
尽管周杨青回应了rap歌词的涵义,没有提及感情和罗志祥,但是不妨碍看客自动对号入座。而她的回应再度登上了热搜高位,更说明群众对于吃瓜的情绪诉求超越了舞台本身。
满足大众多样化的情绪诉求是综艺内容的必备看点之一,相关内容高热无可厚非,只是若背离节目定位太远,势必会引起“双刃剑”效果。对于周扬青本身亦然,是成为节目制造热度的工具人,还是能真正绽放自身魅力,取决于周扬青后续的表现。
跨国“姐姐”的瓜要来得更早一些,“浪5”有来自美法俄泰越澳的7位姐姐,她们有神曲缔造者,有当地知名演员,也有K-POP二代女团成员,整体实力不俗,相较于上一季更加国际化,也更显高水准。
可是,鉴于语言的硬性沟通问题,外籍姐姐必然难以适应,节目播出前就有两位选手退赛;播出后,外籍姐姐的不适应感更是要溢出屏幕。不过,这反而让留学苏联的雪姨惊艳众人,“技多不压身”意外成了节目的亮点。
“瓜田”之外,“浪5”的初舞台品质整体不错,先不说萨顶顶、袁娅维等专业歌手的稳定发挥、陈丽君红衣舞剑的专业魅力,哪怕是范湉湉、王琳、苗苗等演员,也用饱含感情的表演获得了荧屏内外的称赞。
一方面是“姐姐们”实力过硬,另一方面是舞美制作更为宏大高级,苍穹圆顶,大地无垠,人景合一。可惜的是,尽管整体水平偏高,却无一出圈,没有复制王心凌《爱你》和美依礼芽《极乐净土》的现象级热度。
这同样和姐姐的人选有关联,王心凌的《爱你》属于80/90的集体情怀,美依礼芽则深耕二次元,两个人都有成规模的垂直受众,这在“浪5”里并没有可以完全对标的人选。
陈丽君某种程度上被寄予了这样的期望。作为戏曲圈和流量界的“天降紫微星”,她通过短视频大火,迅速走到了更大的舞台,先后登上了包括央视春晚在内的多台晚会和《我想和你唱》等综艺,积累了一定大众知名度。
带着这些“光环”,陈丽君走进“浪5”,自然成了瞩目的热门选手。不过相应的,大众对她的期待值会变高,惊喜感则会降低。
很多观众都有“黑马”情结,更喜欢看默默无名的小透明“逆风翻盘”。王心凌在初舞台之前,镜头和物料寥寥无几,美依礼芽更是只有限定人群知道,节目组没有对其展开过多宣传。这就为两人初舞台爆发奠定了空间。
目前看,从《华人星光大道3》走出、后来歌手转演员的陈昊宇“黑马”相初现,初舞台的《野子》大受好评,加上和陈丽君也有CP质感,热度正在持续升高。
一样的问题出现在外籍“姐姐”的身上,尤其是欧美的“姐姐”,沟通的难度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导致她们大多数在组合PK的公演里失去优势,本身又没有大众基础,难以产生有效镜头,早期即容易退赛或被淘汰。
归根结底,王心凌的翻红、美依礼芽的大爆和芝芙的小热都存在偶然性,节目组也无法“押宝”。《浪姐》系列想走国际化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瓜多、果少”必定不是节目组邀请海外“姐姐”的目的。
总的来说,“浪5”出现的情况,即是一个运营五年的综艺IP存在的破局难题。
《浪姐》系列的idea本身从大众而来,是豆瓣用户的创意,而今走到第五年,内容呈现却有些与大众渐行渐远。首季的主题为“三十而骊 青春归位”,旨在呈现30+的女性打破年龄桎梏,展现不失青春的朝气和30+特有的魅力。邀请的“姐姐”为演员、歌手和主持人。彼时,演员打破舒适区,努力学习唱跳,展示少为认知的一面,为观众提供了足够新鲜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