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福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区“我最喜爱的老师”。发表教学论文22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6项,参编省级教材1部。带领顺德一中历史教研组获“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示范教研组”称号,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李长福特级教师工作室专辑
活动
1
:根据单元导语和单元目录,探讨单元主题和主要线索。
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一起思考、探讨,明确单元主题,宏观建构单元历史发展线索。如
活动
2
:阅读课标内容,浏览教材,分析、提炼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
利用教材叙述和有关史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史实,认识三者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深远影响,渗透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熏陶家国情怀。
2.
通过了解国共合作的基本史实,理解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
罗家伦《北京全体学界通告》
(
1919
年
5
月
4
日)
用罗家伦《北京全体学界通告》,揭示五四运动背景,渲染情感,导入新课。
发展:
6
月
5
日,上海,工人、商人,“三罢”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理解关于五四运动性质的新解释——社会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活动
3
:观察两幅照片细节,找出其异同。从中可以得到关于五四运动爆发背景的什么信息?
给出两张五四运动期间的图片,提出活动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能力,并与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史实联系起来。
同:青年学生为主,和平示威,井然有序,高举中华民国五色国旗。
背景: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礼教,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青年学生与青年女性的觉醒。
从中心、专刊、团体和原著四个方面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情况,并配以图片说明。
(
2
)专刊:《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3
)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过渡: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共产党于
1921
年成立了,并于第二年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
党的诞生,
1921
年
7
月
23
日,上海与嘉兴
3.
党的二大,
192
年
7
月
16
日,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4.
历史意义
:
开天辟地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活动
4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两个角度分析,说明党成立后,和以前相比,中国革命面貌确实是焕然一新了。
党成立后推动工人运动发展,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提供两则材料,进一步探讨中共“二大”和“一大”内容的异同,培养历史解释能力,感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有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活动
5
:对比下列两则材料,指出其中的异同,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1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
2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 会的阶级区分;
(
3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 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
4
)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
1
册
材料
2
:
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都确立了最高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即用阶级斗争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
异
:
“二大”确立分两步完成革命任务。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再转变社会主义革命,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结论:中国共产党对国情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制定纲领更切合实际。
过渡:党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
1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3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4
年国民党“一大”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两个概念,简要指明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