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园地
主要发布与历史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发布《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刀老湿  ·  足球皇帝&FIF15三叉戟描述添加!小帮手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园地

名师课例 | 李长福: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历史园地  · 公众号  ·  · 2024-12-09 00:00

正文



李长福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区“我最喜爱的老师”。发表教学论文22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6项,参编省级教材1部。带领顺德一中历史教研组获“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示范教研组”称号,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李长福特级教师工作室专辑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主题与线索:

活动 1 :根据单元导语和单元目录,探讨单元主题和主要线索。

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一起思考、探讨,明确单元主题,宏观建构单元历史发展线索。如

主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主线:

1.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4.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重点:

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意义

2.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20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目标】

活动 2 :阅读课标内容,浏览教材,分析、提炼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目标:

1. 利用教材叙述和有关史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史实,认识三者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深远影响,渗透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熏陶家国情怀。

2. 通过了解国共合作的基本史实,理解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教学方法】

情境问题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建议 1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 罗家伦《北京全体学界通告》 1919 5 4 日)

用罗家伦《北京全体学界通告》,揭示五四运动背景,渲染情感,导入新课。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五四运动

据教材简要梳理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和意义。

1 )起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 )经过

爆发: 5 4 日,北京,学生

发展: 6 5 日,上海,工人、商人,“三罢”

结果: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和约签字

3 )意义

①性质: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②历史意义:旧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革命的转折。

推动了社会进步;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现实意义:爱国、奋斗精神

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理解关于五四运动性质的新解释——社会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列表的形式对比新旧民主革命内容,重温重点知识。

活动 3 :观察两幅照片细节,找出其异同。从中可以得到关于五四运动爆发背景的什么信息?
给出两张五四运动期间的图片,提出活动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能力,并与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史实联系起来。

参考解释:
同:青年学生为主,和平示威,井然有序,高举中华民国五色国旗。

异:右图以女学生为主。

背景: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礼教,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青年学生与青年女性的觉醒。

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从中心、专刊、团体和原著四个方面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情况,并配以图片说明。

1 )中心:北京与上海

2 )专刊:《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 )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 )原著:出版《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过渡: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共产党于 1921 年成立了,并于第二年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 历史背景

1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 )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 )共产党小组的不断建立

4 )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2. 党的诞生, 1921 7 23 日,上海与嘉兴

1 )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 )制定党的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3 )选举党的领导机构 , 陈独秀任书记

3. 党的二大, 192 7 16 日,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4. 历史意义 : 开天辟地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活动 4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两个角度分析,说明党成立后,和以前相比,中国革命面貌确实是焕然一新了。

理论上:

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实践上 :

党成立后推动工人运动发展,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

推动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推动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提供两则材料,进一步探讨中共“二大”和“一大”内容的异同,培养历史解释能力,感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有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活动 5 :对比下列两则材料,指出其中的异同,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 1

1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 会的阶级区分;

3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 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 )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 1

材料 2 1922 7 16 日至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都确立了最高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即用阶级斗争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

: “二大”确立分两步完成革命任务。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再转变社会主义革命,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结论:中国共产党对国情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制定纲领更切合实际。
过渡:党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据教材简要介绍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基本情况。

1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 )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3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4 年国民党“一大”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两个概念,简要指明两者的区别: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新解释。

“三大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对新三民主义内涵的阐发。

问题探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