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制作的谷物食品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比如酵米面、吊浆粑、糍粑、切糕、醋凉粉等等。这些带有让人魂牵梦萦
发酵香气的
美食也会暗藏杀机
。到底怎样才能避开危险,肆无忌惮的吃吃吃呢?
云南文山一位姓罗的村民搞了一些糯玉米做的“吊浆粑”,自己吃了之后没有问题。
过了一个星期,他把这些吊浆粑做成汤圆,然后邀请乡邻们来吃。不料这一下引起集体食物中毒:共有20人中毒,其中有个人只吃了半个汤圆也中毒了。
其中一位姓熊的村民一家7口全部中毒,他的父母、妻子和弟弟4人
不幸身亡
!经过当地医院和疾控中心的调查研究,造成中毒的是一种名叫“
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
”的
细菌
。
市场上售卖的吊浆粑。图:thepaper.cn
▐
椰毒假单胞的发现史
“椰毒假单胞”是一种细菌,最早是荷兰科学家在印尼爪哇岛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现的,那种食物叫“tempe bong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发酵制作的,这就是“椰毒”的来源。它本身并不致命,但它能产生两种致命毒素——
米酵菌酸和毒黄素。
tempe bongkrek 图源:见水印
在中国东北,食用酵米面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解放后到1975年间至少有1800多人中毒,死亡700多人,死亡率近40%,但病因不明。
为此中国成立了“酵米面中毒病因研究协作组”,经过近5年的努力才找到这种致病菌并暂时命名为“酵米面黄杆菌”,随后科学家们又发现变质银耳中毒也是由酵米面黄杆菌造成
(点击回顾→
鲜银耳更有营养?我来给你说说30年前的那些惨案!
)
。后来经过孟昭赫教授的深入研究,发现这种细菌其实是椰毒假单胞的变种,后被正式命名为“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
自家发酵的酵米面
▐ 常见椰毒中毒食品
椰毒假单胞经常光顾谷类发酵制品
,比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变质银耳及薯类制品,比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也是它经常出现的地方。椰毒中毒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比如有特色美食
酵米面(又叫臭米面)的
东北,有吊浆粑的云贵和广西。中毒事件通常发生在农村、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常吊浆粑的典型做法:玉米浸泡15 天,期间3~5 天换一次水,之后进行碾碎、磨浆、吊滤,在太阳下晒干后常温存放。食用前揉捻成汤圆状,油炸或水煮食用。换句话说,
你在超市买的汤圆或者糯米粉回家做的汤圆是没问题的。
好吃的炸汤圆。图: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 椰毒中毒死亡率高
椰毒中毒
没有特效药治疗
,只能采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肠措施,同时针对患者的症状轻重予以对症治疗,比如保肝、保肾、降低颅内压等。
由于中毒者常居于农村、山区,卫生意识差、医疗
条件有限、交通不便,往往导致治疗延误,造成死亡。统计数据显示,1953-1994年,椰毒假单
胞在十几个省造成至少3300人中毒,死亡约1400人,死亡率超过40%。1990-2006年广西共报告19起吊浆粑中毒事件,121人中毒,死亡76人,死亡率超过60%。
过年时候做的切糕。摄影:墨鱼儿
▐
如何预防中毒
你可以参考国家食药总局的建议:
掌握正确制作方法。
不要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
制备发酵米面制品;
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
,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防止污染。
▐
文末福利——草莓大福!
加夹了豆沙的草莓大福。图: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看到这里有没有手痒痒?一起来做点安全放心的点心给自己吧。颜值超高的草莓大福做起来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可蒸可微波!不管在哪里都能做!这下找不到做不了的借口了吧。
食材:
糯米粉 150g
玉米淀粉 15g (可选)
白砂糖 30g
牛奶 / 水 160g
玉米油 10g
草莓 6-8个
步骤:
-
将草莓洗干净,去蒂待用。
-
将除了草莓以外的全部食材放入可加热的大碗中混匀直至没有颗粒。用保鲜膜封上。
-
加热至熟(三种方法可选):
蒸:大火将水烧开,将盛有面糊的大碗放入锅中,每两分钟搅拌一次,直至形成面团,不粘手。大约20分钟。
微波:高火加热2分钟,取出用筷子搅拌均匀,再微波1分钟,直至形成面团。若没有形成面团,重复加热30秒/次,直至形成面团。
-
将面团取出,稍微晾凉后用手揉匀,平均分成8份,用手将每份面团捏成面饼,包住草莓。
-
将包好的大福放入椰蓉中滚匀。
所长说
本文来自公众号“食品那些事儿”
禁止二次转载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ID:Food_Lab
分享菜谱,吐槽黑店
辩论甜咸之争,挑战“相克食物”
上可鉴赏怀石料理,下可传授如何挑瓜……
不是会吃饭就能叫作吃货!让能好怎来统治世界~
点赞即可得此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