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 毅
市面上,食用油种类繁多,除了风味不一,不同油脂的最大差别在于脂肪酸的种类和构成比例不同。每种油脂有何特点,结合多数人的饮食特点,究竟哪种更值得推荐呢?
细心的消费者可能发现,现在市面上的很多食用油标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这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是不是等级越高营养越好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除橄榄油和特种油脂外,根据精炼程度,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植物油一般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级别越高,表示其精炼程度越高,但并不意味着其营养素含量就越多,恰恰相反,从营养角度考虑,三级和四级油更好。
一级和二级食用油精炼程度较高,具有无味、色浅、炒菜油烟少、低温不易凝固等特点,同时纯度较高,杂质含量少,通常适用于较高温度的烹调,如用于爆炒、油煎、干炸等。但精炼过程中去掉了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三级和四级食用油精炼程度较低,只经过简单的脱胶、脱酸等程序处理,其色泽较深,烹调过程中油烟较大,杂质含量也较高,但却保留了部分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三级和四级油不适合高温加热,较适宜炖菜、做汤等。有人喜欢风味,有人注重营养,食用油的级别选择因人而异。无论是一级油还是四级油,只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大家就可以放心选用。
一般来说,橄榄油分为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两大类。初榨橄榄油是直接从新鲜的橄榄果实中榨取的,呈黄绿色,并且含有多酚类等抗氧化物质。但因为其中含有游离的脂肪酸及多酚、叶绿素等不稳定化学物质,所以不适宜长时间高温加热,适合凉拌等低温烹饪。精炼橄榄油跟其他精炼的植物油差不多,经过一系列脱胶、脱酸等程序,去除了油料中的杂质,抗氧化物质和香味成分也被除去了大部分,但由于它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耐热性较好,氧化危险小,适合炒菜。
类型:高油酸型
代表:橄榄油、茶籽油
推荐等级:★★★★★
优点:
橄榄油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油酸的油,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橄榄油还含抗氧化物———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茶籽油和橄榄油十分类似,均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其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还高,可达80%以上,营养价值、食疗功能两者不分伯仲。不过,相比橄榄油,国产茶籽油性价比更高。
缺点:
相对大豆油来说,橄榄油和茶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不高。
建议:
如想充分发挥保健作用,淡绿色且散发橄榄清香的高级初榨橄榄油最好用于凉拌或做汤,而一般橄榄油用来炒菜、炖菜均可,只需控制好温度,不要冒油烟。国产茶籽油炒菜、凉拌都行,购买时优先选择压榨产品,质量更好。橄榄油掺假现象比较常见,选购时不要贪便宜。
类型:均衡型
代表: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
推荐等级:★★★★
优点:
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类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较平衡,因此算是均衡型植物油。此类食用油还包括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等。压榨生产的花生油香气浓郁,其中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保存较多。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气,同时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病。
缺点:
这类油所含油酸不及橄榄油和茶籽油,以花生油为例,油酸含量大概是茶籽油的一半左右。
建议:
这类植物油耐热性不错,适合一般炒菜,如用来油炸就比较可惜。花生油分为压榨产品和溶剂浸提产品,前者更香,购买时,最好挑选大品牌、等级高的产品,这是因为,花生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且这种毒素容易溶于油脂,劣质花生油存在这方面风险。通过传统压榨法或水代法生产的芝麻油,在香气和营养价值上更好,但芝麻油的香气经不住高温加热,因此最好用于凉拌、蘸料或做汤添加。
类型:高亚油酸型
代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
推荐等级:★★★
优点:
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51.7%、油酸22.4%、亚麻酸6.7%和棕榈酸11.1%,由于亚油酸含量丰富,属于高亚油酸型植物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也属此类。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维生素E,此外,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作用。相比之下,压榨型葵花籽油更值得推荐,因为其所含抗氧化成分比其他几种油更多。
缺点:
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所以这类油脂在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有害。
建议:
这类植物油怕热,所以适合用来炖煮菜肴,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温度,别让油锅冒烟,应热锅凉油,用来油炸十分不妥。
类型:饱和型
代表: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
推荐等级:★
优点:
猪油中含饱和脂肪酸43.2%、油酸44.2%、亚油酸8.9%,由于饱和脂肪酸占比很高,因此称为饱和型食用油,和它类似的还有黄油、牛油等动物油,以及棕榈油、椰子油等植物油。由于饱和程度较高,这类油脂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这是最为突出的优点。因此,这类油脂常被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打造酥脆的口感。
缺点:
大多动物油脂含较多胆固醇,以猪油为例,平均每百克含胆固醇93毫克,不适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建议:
除大运动量人群外,不建议多数人经常食用这类油脂,因为摄入肉类和奶类足以获得充足饱和脂肪酸成分。喜欢吃各种酥脆食品的人最好明白,难忘的口感背后隐藏着大量的饱和油脂,还是控制食用为妙。
食用油很“矫情”,极容易变质,而且变质以后,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1、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食用油发生氧化酸败,作为必须脂肪酸的不饱和脂肪酸,就会遭到破坏。
长期食用氧化的植物油脂,会使人体缺乏必须脂肪酸,必须脂肪酸不足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胆固醇增加,容易产生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导致老年痴呆
油脂发生氧化酸败,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遭到破坏,其是大脑和脑神经的重要营养成分,摄入将不足,会影响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对于老年人来说,将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
3、加速形成老年斑
食物油酸败的中间产物氢过氧化物,在人体内多种金属离子的作用下,可以部分转化为过氧化自由基,直接催化酪氨酸产生黑色素,黑色素积累于皮肤表面,会加速老年斑的形成。
4、导致脂肪肝、致癌的风险
虽然人体对氧化酸败油脂的吸收率较低,但因为我们每天都会摄入,造成其在体内积蓄,而产生严重的后果——使肝中线粒体酶失活,蛋白质变性而最后导致脂肪肝。
另外,油脂过氧化产物亦可诱发机体中 DNA 被破坏,导致肿瘤甚至致癌的结果。
食用油看似稳定,实际含有许多“不安分子”,该如何储存食用油,才能保证食用油的安全呢?
1、避光储存
光会促进食用油产生游离基,使得油脂氧化速度加快,所以食用油要放到柜子里,避光储存。
2、远离灶台
我们习惯于把食用油直接放到灶台旁边,方便使用,但温度会加速油脂氧化,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 ℃,氧化反应速度约增加1倍,所以做饭时食用油宜远离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