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齐聚欧洲的心脏瑞典,在女主唱Nadin Al Khalidi的带领下,用歌声叙述着中东地区的战争故事。
Tarabband & Nadin Al Khalidi
是什么让喜爱西方音乐的Nadin唱起家乡的歌谣
是什么让逃离战火的Nadin叙述起战争的伤痛呢
一切还有从头说起...
1980年,Nadin出生于伊拉克,同年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伊拉克边境战争。母亲是埃及钢琴家,父亲是伊拉克演员和歌手。而Nadin也在十一岁时被巴格达的音乐与芭蕾学校录取。爸爸说她是个自由不羁,热爱自然的女孩。当与伊朗的战争结束,Nadin一家打算去欧洲旅行,就在出发前,海湾战争打响,边境被关闭了。
青少年时Nadin目睹了海湾战争,亲眼看着炸弹飞过,尸体横躺在大街上,武器在屋顶喧嚣...那段时光给Nadin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只有听着ABBA和Sinatra的黑胶唱片,躲进到西方音乐的世界中,Nadin才能暂时逃离眼前残酷的战争生活。
战争结束后,Nadin全家搬到埃及给母亲看病,在那里,他们被当成外国人,没有权利去音乐学校,就算可以去,也负担不起学费。一年之后母亲病逝。埃及没有给她家的感觉,而真正的家乡又被战争搞得面目全非,唯一可以安慰Nadin心灵的就是Bob Dylan, Joan Baez 还有Simon and Garfunkel。
母亲去世后全家搬回了伊拉克,Nadin开始攻克她的英文文学与翻译学位,当时整个国家逐渐支离破碎。买面包和打水都要排队,尽管温度高达45度,供电一天只有三小时。在困难中支持她前进的就是音乐。她和她的朋友们在文化中寻找避难所。他们谈论披头士,吉米·亨德里克斯,他们谈论艺术和音乐。
当她的男朋友带给她一本关于伍德斯托克的书,她深深的被Joan Baez所吸引了。她被Baez那种自由,平等,反战的精神所打动。这种精神与身边的战争放在一起,使对比更加鲜明。当听说伊拉克又将面临一场新的战争时,Nadin和她的姐姐逃到了欧洲,从此她再也没有回去过。
最终,Nadin到了瑞典,开始制作音乐,写歌,在酒吧表演。一天,一个剧院导演找到她,让她参与阿拉伯和瑞典语混合的诗作与音乐表演。在那个剧院中,她认识了学习民谣,对中东音乐非常感兴趣的Gabriel Hermansson,他们一起组建了一支乐队。逐渐的,Nadin燃起了对阿拉伯音乐的热情。随着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加入乐队,乐队的音乐风格又受到了爵士,波斯和拉丁的影响。到了2014年,乐队在瑞典世界音乐节上获得了一系列的奖项。
Nadin的歌大多基于她的噩梦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些歌则来源于真实的生活。《Zaffat Ceylan 》讲述了一个库尔德女孩反抗伊斯兰国家。专辑《Ashofak Baden 》讲述了一对伊拉克夫妇在ISIS入侵家园前把最后一张合照发布到社会媒体上。
现在Nadin会教刚逃到瑞典的新难民瑞典语。身为难民,她曾经从零开始一点点建立新的生活。但在内心身处,她还是感到愧疚,觉得应该做的更多。她的音乐诉说着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告诉我们阿拉伯,穆斯林不等同于恐怖主义。